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在线 >> 人物故事 >> 追忆吴冠中:鲁迅是我的精神之父
  • 追忆吴冠中:鲁迅是我的精神之父
  • 来源:北京电视台 作者: 指鹿为马 日期:2010/7/13 阅读:4587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导读]“我什么都可以留作遗产,但画决不留作遗产。我的画是画给大家看的,绝不是画给家里几个人看的!”


    (资料图片)

    《天下天天谈》2010年6月29日播出:求真唯美 不负丹青——追忆吴冠中,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姜华

    嘉宾:中国美术馆馆长 范迪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刘巨德

    编导:巫小为 郝丽

    主持人:各位好,这里是天下天天谈,欢迎收看,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6月25日晚上23时57分因病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吴老与世长辞,但留下了的是他用彩色水墨点染的中国情怀,留下了他对艺术之美贯穿一生的苦苦追求。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的是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欢迎您范馆长,还有吴老的学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刘巨德教授,你好刘教授。

    (小片)吴冠中走了

    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吴老今年3月时,身体状况就开始不好;4月住进医院,医院检察发现吴老肺癌已经扩散。住院期间,很多吴老的同事、学生、领导想去探望他,但都被拒绝,他不希望麻烦到大家。静静离去,后事从简,国画大师吴冠中就这样淡泊地掩上了自己的人生画卷。

    得知吴老先生去世的消息后,在微博上网友留言多达四万多条,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的哀思:

    我相信的微博:今天大师(吴冠中)离我们而去,他那种要艺术不要命的精神永垂不朽,永远烙印在我们心中。值得人们的尊敬和敬佩。

    三壶咖啡:我知道,吴冠中脸上的笔墨刀痕,是中国岁月的记载

    一土:生命如此伟大,但在时光的怀中是如此的渺小与脆弱。先生走了,唯有怀念和勤勉。愿先生的在天之灵好好歇歇。

    主持人:今天请两位来,我们来共同追忆和缅怀吴冠中先生。您是什么时候得到吴先生去世的消息?

    刘巨德:我是26号早晨,吴先生的儿子(吴乙丁)给我电话里告知的。

    主持人:您得到消息这个之后,您首先回忆起的是哪些?就是在您脑海里出现的是哪些画面?

    刘巨德:我首先是想到我在前一个礼拜最后看见他的样子,他在北京医院里跟我们畅谈了两个多小时,那时候看到他没有一点疲倦的感觉,而且很兴奋,我看他很精神,我感觉他不会这么早去世,没想到隔了一个礼拜,我星期六正好准备再去看他的时候,早上知道这个消息,所以心里非常难过。

    范迪安:我想26号上午整个中国美术界都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吴老去世的消息,而且大家都陷在非常沉痛的怀当中,那么我上他家里看,吴老的遗言是一切从简,连骨灰都不留,我想这是吴老一生的对自己的非常淡然、淡泊的一种决定,家里也一如往常,还是在方庄的那么一个小居室里面,非常地俭朴,也非常地充满着吴先生几十年在那里作画的那么一种艺术的气息。所以我们都很难相信吴老真的离开了我们。

    主持人:其实跟很多画家从小作画不一样,吴冠中先生是17岁的时候才开始投身艺术的,在1936年,吴先生不顾他父亲的强烈反对,依然从浙江大学的工科转学到了杭州艺专,从此中国呢,可以说少了一个电机工程师,却多了一位成就卓著的艺术家。

    (小片)17岁时弃工科 转学绘画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193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大学的电机科,就在读完一年学业之际,全国大学和高中一年级生须利用暑假集中军训三个月,吴冠中与国立杭州艺专预科的朱德群被编在同班。一天,朱德群带吴冠中参观了艺专,吴冠中被前所未见的绘画和雕塑所冲击,被美击中的吴冠中,一头扑向了这神奇的美之宇宙,至此放弃了当时出路很有保障的电机科而开始转学入艺专,踏上了寻求美的历程。“所有亲友都竭力反对我这荒诞之举。我当然也顾虑自己的前程,但不幸而着魔,是神,是妖,她从此控制了我的生命,直至耄耋之年的今天。”

    主持人:虽然吴老先生是17岁才开始学画的,但是可以说他这一画就是一辈子,而且对绘画始终保持着特别高的热情,而且我听说他每次作画的时候,都要把所有的人赶出画室,包括他最疼爱的小孙子。

    刘巨德:他画画的时候,他不乐意让他的家人、亲友看到,因为他画画的时候,他觉得是自己最难看的样子。美术界经常称他是植物人,就是他是。

    主持人:为什么这么说?

    刘巨德:就是他靠光合作用在那儿作画,就是他在作起画来的时候,中间不吃不喝,不拉不撒,一动不动,所以这个时候呢,他是忘我的一个状态,有一次吴先生他选的地方,他的角度,他只能待在一个猪圈的旁边,那么他在这个画的过程当中,那么无疑就像当年的梵高在牛圈里画画一样,有很多苍蝇趴在他白色的背心上面,后面的小孩很多,数他背后的苍蝇,一数上百只,黑压压的一片,但是吴先生自己毫无觉察,他因为全神贯注在画那个画面,他在那个时候是完全忘我的。

    范迪安:所以我就想到吴先生的时候,就想到艾青那句诗,他对这片土地是爱得如此深情,所以吴先生可以说一生都在不断地行走。一直到晚年我们可以注意到,他几乎整天穿着一双运动鞋,这是一生行旅,一生行走走出来的习惯,所以他也把自己的艺术的这种历程,称之为东寻西找,我想古有屈原的上下求索,今天吴冠中的东寻西找,其实都是为了奔着那个理想,那就是要创造最好的艺术。

    主持人:在杭州艺专学习中国绘画的同时,吴先生对西方的绘画也非常感兴趣,其中印象派及其后现代艺术让他陶醉,1946年他考取了公费赴法国留学。

    (小片)

    法国留学期间,吴冠中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苏弗尔皮教授是四五十年代前后威震巴黎的重要画家,法兰西学院院士,他启发了吴冠中对西方艺术品位、造型结构、色彩的力度等等学艺途中最基本的认识。在法国留学四年后,他徘徊在西方艺术和祖国之间,最终决定回国。“回去,艺术的事业在祖国,何况新生的祖国在召唤,回去!终于登上海轮了,确实登上了海轮,绝不是梦了。”

    主持人:吴老先生依然选择回国,他自己还说和荷兰画家梵高的一句话有关,因为梵高就说过,麦子就应该种在麦田里。吴老先生觉得自己就是一个麦子,他也应该回到祖国的麦田里。他本人是不是也非常喜欢梵高的画作呢?

    范迪安:吴冠中先生直到晚年还会经常说起是梵高把他引导到他的艺术人生当中去,他说当时不是看到梵高的作品,他就不会走上艺术这个道路,我想吴先生的艺术也是这样,一方面他学的是油画、西画,这种被称为典雅、高雅的艺术,另外他的整个情怀,整个情感,是和大地,是和家园,和劳动者紧密相连的。

    刘巨德: 吴先生经常提到,梵高他是一个奔向太阳的人,吴先生经常提到他有一种飞蛾扑火这种比喻,说梵高他在艺术上那种对艺术的追求,不顾自己生命安危的状态,所以吴先生自己就有像梵高一样的艺术激情。

    主持人:刚才我们分析了吴老先生的绘画风格,有没有什么代表作可以和我们具体分享一下?

    范迪安:我想在某种程度上说,吴冠中是最早画出我们真正理想中的水乡美的意境的画家,而且后来他把这种描绘的画扩展到安徽的徽派民居,以及其它的这种乡土家园的风景上。包括在七十年代,他到了鲁迅的故乡所画的水乡,我想一方面他受到鲁迅对于故乡景色的描绘,这种文学的启发,另一方面他也确实从江南,特别是绍兴的这种地方的风情里面,看到了崭新的艺术形式的可能性,所以它里面的黑白灰,里面的水乡的这种情调,都被他发现,并且表达出来了。

    主持人:吴冠中先生不仅是一个画艺高超的艺术家,而且他还是思想家,而且还能够对艺术进行革命的人, 而且这一辈子我们看到,吴冠中真是和真字较上劲了。而且这一辈子我们看到,吴冠中真是和真字较上劲了。

    (小片)笔墨等于零

    1992年,吴冠中写下不足千字的《笔墨等于零》一文。 1998年的油画风景画、中国山水画展览的学术讨论会上,老画家张仃发表《守住中国画的底线》,对“笔墨等于零”论提出公开批评,于是形成张吴之争,由于两位老画家的社会地位和影响,迅即引起反响,开始了广泛的论辩。吴冠中将笔墨理解成绘画的技巧,认为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张仃则认为,笔精墨妙,这是中国文化慧根之所系,如果不想消亡,这条底线就必须守住。争论持续好几年,美术界众多画家、理论家纷纷参与。笔墨价值之争不仅在香港、台湾引起反响,还波及海外华人文化圈,此次争论是关于笔墨历次争论中规模最大、发表文章最多的一次。

    主持人:笔墨等与零这场争论,在美术界引起了震动,对艺术界对美术界的发展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范馆长。

    上一页 首页 [1] [2] 尾页 下一页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网上评出十大"90后"作家 最小只有12岁(图)    1939 次 2009/3/24
 江云爱心团成员陪同玉树孤儿共度六一儿童节    2163 次 2016/5/30
 王小波十年祭    1991 次 2008/1/23
 辛亥名将祁耿寰    1657 次 2011/11/3
 西北荣光——为纪念习仲勋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而作    12617 次 2013/9/20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