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之外,中国更应推广当代艺术
南方周末:中国在法国也搞了“中国文化周”,据你了解,法国人对哪些中国文化感兴趣?怎样才能让法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对此你有何建议?
密特朗:法国民众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强烈的兴趣,他们希望了解更多。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当代中国文化艺术,尤其是当代中国电影,法国人给予高度评价,现在每年有20-25部中国电影在法国上映。
这种兴趣也体现在其他创作领域。中国造型艺术家在法国得到很高的认可。北京“798”和“草场地”这样具有象征意义的街区也引起法国民众的关切甚至是崇敬。我坚信法国人会很有兴趣发现中国艺术的新变化,尤其是那些鲜活的艺术,包括戏剧、音乐、歌剧、舞蹈等。
苏和:去年40万法国游客来华,今年世博会这个数字会增加到50万。
我们在巴黎有很多博物馆展示中国和亚洲的古老文化,大宫殿博物馆正在举办道教文化活动,非常受欢迎。在外省有2.1万高中生在学习汉语,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加,因此我觉得中国文化在法国中小城市也有很大前景。
但是在传统文化之外,我们可以在当代中国文化艺术上做很多推广活动。
比如当代中国电影就做得很好。今年五一时我在上海世博会参加法国馆开幕式,巩俐就和我一起参加了,这个象征意义是很明显的。
在绘画方面,我们和许多中国艺术家有交往,我不知道应该说他们是“中法艺术家”还是“法中艺术家”,例如赵无极、范增等。
在文学方面,法国人也越来越喜欢读中国的侦探和惊险小说。
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中国剧团、舞蹈团、音乐家去法国演出。尤其中国音乐是法国人最不了解的,应该让更多中国音乐家去法国表演,也包括昆曲这类艺术。
我们也可以考虑在第三地举办一些活动(大使作为建议之一提出来的,我也认为是重要的推广方式之一)。上周我们在法国大使官邸给指挥家普拉松颁发了一个独立勋章,当天参加授勋的有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普拉松是这个乐团的首席指挥。有趣的是,授勋前一天他们刚刚从俄罗斯莫斯科演出回来,他们在那里的演出很成功。这说明,中国和法国的艺术家在一起可以擦出火花,就可以成功。
盯住法国年轻人,打中国流行音乐和电影牌
南方周末:中国在法国搞“中国文化周”之类的推广活动,很重视规格和到场的VIP有多少议员、省长和部长,对此你有什么评论和建议?
密特朗:我还远不能给我们的中国朋友出主意。
法国公众认为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现在又在急剧变化。中国处在创新的尖端,在不断演变,但却保持着它强烈的易于被辨认的特征。
苏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观念和做法。我们在中国举办文化活动时,一直得到中国文化部及各省市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6月20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法国音乐节,就是得到了上海市长韩正的支持。反过来也一样,我们的文化部长非常积极地看待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活动,我们的领导人对中国文化也有强烈的兴趣,例如希拉克,他非常熟悉中国文化。
但是我们也认为,文化是属于整个社会的,我们一直希望集中地向那些对法国文化感兴趣的人群做推广,这些人随后可以把他们感受到的法国文化反射到整个社会。
有趣的是,在法国,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也是文化程度较高、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常常喜欢旅游,不少人来过中国。
万万不要让法国年轻人觉得中国文化只局限于杂技、熊猫这类很肤浅的东西。年轻人想要了解的是当代中国文化,应该推广中国的流行音乐和电影,我想法国年轻人会喜欢的。
(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