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管理
社会各界热议“大学教授苦乐不均”
11月3日起,本报连续推出了“穷教授VS富教授”系列报道(《富教授开宝马 穷教授骑飞鸽 大学教授苦乐不均》等一组),在高校和社会上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200多家网站转载了这组报道,网上和校园里都纷纷热议这一现象。 不少人对“穷教授骑飞鸽”的境遇产生了共鸣,纷纷在网上“晒穷”。
一位网友对“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的观点表示认同:“我们上海有些学校课时费低得离谱,甚至没有人相信,有一年就是15块/课时!还不如临时工!可悲啊!”
科学网一位网友则回应:北京某高校某材料学院可算国内一流,多年前每课时费2元,近10年来一分没有。
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教授之间存在贫富差距是合理的,平均主义反而不正常。
新浪网友“夜间的狐狸”说: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能力大的做出的贡献就大,得到的回报自然就大,只要不是靠非法贪腐特权所得,都是值得肯定的,收入拉开距离更是正常的。
一位网友更是提出:大学教学对教师要求很高,要有知识、有实践、有经验才配站在讲台上,积累科研、项目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网友“站长大亨”称自己是一所“211工程”院校的教授,专业是桥梁工程。每年制度内的收入20万元左右(当然还包括岗位津贴、超课时和科研的奖金),课题经费(包括横向课题)平均每年300万元左右。
“你不要看我钱多,但你知道我付出多少,我将近10年几乎从没有休假和周末的概念。” “站长大亨”说,拿得比较少的教授也有,就是一些传统学科,但这些教授平均年薪也不会少于10万元。
很多人则在反思。
网友xinr2010说:问题不在于教授的穷富,而是穷富的原因。最让人寒心的是认真教学、认真科研的同时也是穷教授;最让人愤怒的是不教学不科研的却是富教授。
时评作者张鹏杰认为,教授收入没有理由必须步调统一、水平一致,“但是教授穷、教授苦,却是因为学科不受重视,缺课题,少项目,那就值得关注了。”
网友“肖畅”说:如果教授做学问、搞教学,得来的并非收入的大头,这样的考评体系就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正如医生诊病,收入的大头并非来自诊断本身,而来自药品提成,他们自然被激励着拼命开大处方。教授和医生的收入倒挂现象,其实同根同源,说明一些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缺少激励作用,甚至只是起着负激励作用。
有人则忧心大学作为人类“精神家园”,象牙塔里的生态畸变对青年一代的影响。
网友“王玉麟亦”说: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是莘莘学子的“精神家园”,倘若占有资源的“学霸”、“学官”可以富得冒油,埋头教学的教授则生活窘迫,那会给我们的青年一代产生怎样的示范作用呢?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