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他本是前清举人,却毅然举起抗清大旗,他吹响革命号角,投笔从戎,出生入死。他潜心书法创作,被誉为当代草圣。本期节目将走进台湾梅庭——于右任故居,聆听一个大师的风雨人生。
少年于右任大难不死
2003年,一次中外记者会上,在回答台湾记者有关两岸关系的问题时,温家宝总理背诵出一首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温总理的引用既回答了记者提问,也让这首原本不为多数人所知的诗歌闻名。这首诗歌的作者叫于右任,于右任先生是辛亥革命的元老,曾长期担任国民党监察院院长一职,1949年去了台湾以后,晚年的于右任非常思念故乡和亲人,就写下了《望大陆》这首传诵海内外,催人泪下的诗歌。
位于台北市北投溪的“梅庭”建于1930年,当时为日本高级军官住所。,“梅庭”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岁月,所幸并未遭到战争损毁。1949年,于右任迁到台湾后,时常来此居住,并亲手题写了“梅庭”二字。
主持人:右老到台湾来以后到这个梅园,只有有时候偶尔过来。
王士仪:他最主要的是避暑,但是避暑呢还是一个次要的那么一方面他要避寿。他过寿的时候,成千上万的人来看老人家,他也不胜其扰。过年也有这个困扰。不胜其扰,那年为他80岁过大寿的时候。创造了他的乐曲的时候,来的人不晓得多少万人,所以对他老人家的尊重,所以他避寿一定要到这里来。更重要的他要闭官说所有请托之人都要躲开,所以来的时候连护卫都不来。侍从都不跟来的,都不能跟来。所以到这地方来的时候,只有刘延涛先生陪他到这里住,还有他一个老佣人陪他住在外面。所以那一边是给佣人的,他自己住在老先生就在这儿。就在这里平时在这里看看书、写写字。他最主要的就是为了避这个官说。那么这里本来就是一张桌子,就是他老先生写字的,这个砚台。我们没有办法找到他的大砚台,事实上我有,我想拿来,他们说不要拿来,他们怕丢掉,这是他的大砚台,这是他用的地方,替他磨墨,这位廖先生是他学生的学生,他也八十好几了。
主持人:那现在这里挂的都是于右老书法的复制品。
王士仪:复制品,这个地方为什么呢?第一,所有的原件,怕丢了。
主持人:再是,这个地方也太潮湿。
王士仪:另外一个事情,由于有一个例外,就是以前的阳山,阳明山山房被烧掉了,蒋老先生的那个地方被烧掉了,我们就怕于右老的真迹摆在这个地方,一旦烧了怎么办,所以后来我们大家这个商量,我们筹备这个的人一起考量之后,所有的,包括国家珍藏的,统统在这地方一切都是以复制为原则。
2010年于右任的《草书四屏》在中国嘉德和北京诚轩分别获价218.4万元和173.6万元,创下了于右任的书法价格新高。当然除了书法以外,于右任留给世人最深的印象还有辛亥革命元勋,国民党监察院院长。
1879年,于右任出生于陕西三原,原名于伯循。于右任的母亲体弱多病,再加上家境贫寒,在于右任不满两周岁时,母亲撒手人寰。留下他一人同伯母相依为命。
采访:许有成:他对他的妈妈的印象基本上没有,他小时候就是他的伯母带大的。那个伯母把他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那么小时候就在她的娘家,因为她自己家里很穷,就无以为生。父亲又不在陕西,父亲在四川。所以说就因此就带到他伯母的娘家去,生活了9年多,快10年了。
1929年,于右任五十岁,当回到儿时所生活的村子时,曾作诗云:“无母无家两岁儿,十年留养报无期,伤心诸舅坟前泪,风雨牛车送我时”。
采访:
许有成:有一桩事情,就是对于右任先生,一辈子都是难以忘怀的。就是他小时候,跟着那个牧童去放羊,放羊的时候,冬天因为草很少。就走的比较偏远的地方。去找草吃,这样就遇到了狼,遇到狼差一点就把他吃掉了。幸亏碰到了一个姓杨的农民,年轻的农民及时的救了他,那个小伙子大概有十八九岁,把狼赶走了。把他背回家。
解说4:于右任大难不死,自此以后,他再也不用去放羊了,伯母帮他找了一间私塾,就这样于右任开始了启蒙读书。开始学习写字,诗文。
采访:
王士仪:就开始写王羲之,最早就写王字,王字里面的草书。但为什么呢,那个时候凡是要考举人考进士都要写答卷的,这个答卷书啊。没有不是从王字、董字、赵字下手。所以他们老一辈的人,在这方面下的功夫都非常大。
解说4:清光绪十六年,即1890年,11岁的于右任到三原县城拜师毛班香,学习经书、诗文和书法。在那里于右任无意中读到了文天祥和谢枋得的爱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