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制度
通州运河队伍很大,男女老少皆有,而且外来的作家文化人也不在少数,其他如怀柔、密云、顺义、三河、廊坊等周边地区的作者也向通州靠拢,这真是一派形势大好的局面。但运河作家群体没有一个交流融汇互通长期机制,大家各自为战,一年难得见一次面,谁对谁的作品都不可能在发表之前提出意见。作者们尤其难与三巨头进行沟通,难以从三巨头那里获得写作心得和文学的风向信息,这是否也限制了通州作家群的提高与发展呢?是否也是个无奈的悲哀呢?建立定时定地的聚会交流制度哪怕只是个文学沙龙也可以,让大家随意自在地谈谈文学创作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哪怕是嘲弄一下作品中的人物),这种制度对通州运河文学是有益而无害的。如何解决这种松散无序的局面只有三巨头的号召力才能做到这一点,相信通州作家作者都期待着。
文学未来
像当年有人形容深圳是沙漠一样,中国的文学在商品经济金钱利益的大潮中已经边缘化,到了半干旱半沙漠的地步,慨叹之余我想起一位大师的话:一个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华民族能没有文学吗?通州能没有文学吗?然而卖文为生的知名作家未必如一个不入流的卖画者,悲哉!!令人惊讶之余又不可思议的是通州居然有一大群走在文学苦旅上的苦行僧,苦的无怨无悔甚或癫痴若狂。那么文学的未来如何呢?文学的发展出路何在?这实在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通州作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走出通州走向全国,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扩大题材面,不能局限于通州运河,要写全国人民都在关心都能理解并能引起共鸣的文学作品,提高知名度。精选一些人在北京乃至全国进行创作交流,组织采风贴近生活了解生活。为通州作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作条件,包括精神的物质的。培养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作者,帮他们快步走入文坛,接续文学之乡的香火。通州作家的作品应当纯文学化,不要拼凑勉强,这方面凤军邢冬兴做的不错。
江山代有才人出,无论如何通州的文学事业会发展下去,会取得成就。最后说一句题外话:三巨头提出的打造通州中国文学之乡的口号如果实现,客观上通州就会成为中国的文化名城,果然如此在经济上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闲来胡侃,对错不论,有不妥处恭请阅者宽恕我。等待责难,也等待咒骂。
切切!
2005年5月26日于西上园养残斋
上一页 首页 [1] [2] [3] [4] [5] [6] 尾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