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随笔游记 >> 原创随笔 >> 杨家毅 访济南李清照故居有感
  • 杨家毅 访济南李清照故居有感
  • 来源:原创 作者: 运河杂志 日期:2012/5/22 阅读:1494 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访济南李清照故居有感

     

    杨家毅

     

    在“超女”、“芙蓉姐姐”大行其道的时代,附庸风雅并不是可耻的,甚至是需要提倡的。因此我要说:“吾爱宋词,豪放喜东坡与稼轩,婉约独迷易安”。

    李清照是我最喜欢,最敬仰的词人。在词人济济的宋代,李清照的词总是被世人拿来与苏轼及辛弃疾相提并论。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已经与骚人屈原,诗人陶潜、杜甫并论不朽了。她的创作集《漱玉词》,不过二十余首,但首首都是经典之作。不仅如此,李清照对金石学也有很深入的研究,不仅帮助其夫赵明诚著有《金石录》,还写了《金石录序》。李清照晚年为保护金石古物不惜一切代价,费尽周折,这一点足令我们文物保护工作者感慨万分。

    今年十月下旬,我参加了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承办的“第四届北京地区博物馆科普知识培训班”。课堂培训结束后,全班到山东济南文博景点参观学习,我有幸拜访了李清照故居,“缅怀”这位才华绝代的女词人。

    李清照故居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北侧,因她有《漱玉集》在世,后人便依此确定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畔。纪念堂系仿宋建筑,大门上挂着郭沫若写的李清照纪念堂匾额,堂前还有他题定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陈列厅里展陈着女词人的画像和著作,还有她父亲撰文的碑石拓片和其夫登泰山的题名刻石拓片,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叶圣陶、冯沅君、臧克家、夏承焘、唐圭璋等人的题字以及李清照蜡像等。

     

     

    虽然这里的建筑是后仿的,看不出与李清照生活的动荡社会有任何关系,也体会不出历史的久远与苍凉,但还是可以通过实物,以及后人的研究成果来进一步深入了解李清照其人。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出生在一人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乃状元王拱辰之女,也工文章。在家庭的熏陶下,李清照在很小的时候便文采出众。她曾作《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十八岁时(公元1101年),李清照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结婚。此后的二十几年,李清照和丈夫相对平静地享受着自己的生活。但这种生活随着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难”而终止。除与当时许多士大夫有着同样的流亡经历外,李清照还经历了丈夫病逝等一连串的打击。坎坷的经历和不幸的遭遇使李清照写下了很多流传后世的词句。其实,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即李清照在颠沛流离中保护金石古物

    李清照夫妇酷爱金石、字画、古书等文物,他们以搜集古今名人书画、亡诗逸史为乐,为此两人经常节衣缩食,有时候为了购买一件难得的古物甚至典当衣物。从《金石录后序》一书中,我们可以追忆一下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与文物的不解情缘。

    北宋崇宁年间,在外宦游多年的赵明诚与李清照遇到了一件令他们刻骨铭心之事。有人手持徐熙的牡丹图当街叫卖。赵明诚夫妇听闻此事后立刻把卖画之人邀至家中,好生款待。徐熙是南唐著名画家,被后主李煜所重视,他善于画花竹树木草虫之类,尤其以所绘花果最得神韵。宋太宗曾称赞说:"花果之妙,吾独知有熙。"他们明白徐熙的画作的价值。安顿好卖画之人后,他们将牡丹图带入书房中,在灯下缓缓展开,只见华贵的牡丹如跃出纸面,在灯影的颤动中似乎散发出幽香在书房中萦绕,令他们二人的眼睛在画卷上来回穿梭而长久无言。

    卖画者的要价依旧是当初的二十万钱,虽然他已被当作上宾留住二日,但没有丝毫降价的意思。二十万钱在当时是惊人的数目,即使颇为富有的人家在短期内也未必有能力筹措到这么大一笔款项,向来把俸禄都用在购买古书古物上的赵明诚夫妇更是缺少这样一笔巨款。他们千方百计筹款,但还是没有足够的钱来买,只好远远看着卖画者背着牡丹图渐渐远去。即使事隔几十年,进入人生暮年的李清照对此事仍难以释怀。

    赵明诚夫妇收集的文物书籍到后来竟占满十几间屋子。闲暇之余,二人便品评书画,揣摩研究古物。赵明诚所著《金石录》即是以这些文物作为资料写成的。

    如果没有战火,那么他们对文物的收藏绝不会被打断,但战火来了。

    靖康年间,金人南下,中原惨遭蹂躏。赵明诚夫妇时刻关心着时局的发展。倘若战火烧到青州,他们多年收藏的文物将会有怎样的命运?这是最令他们焦心不已的。他们期望着金人能像多年前南侵的辽人一样被赶回塞外。然而从开封传来的都是令人担忧的消息。恰逢此时,赵明诚之母在南方病故,夫妇二人便借着为母奔丧的机会将文物运往南方。但他们的收藏实在是太多,虽然准备了十多辆马车,也只能运一部分。于是他们在其中精挑细选。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经过再三挑选,装满了十五辆马车,浩浩荡荡运往南方。而此时留在青州故第的文物仍有满满十多间房,准备来年春天再运往南方。但他们南下不久,青州便被攻陷,所剩文物皆被烧毁。

    赵明诚夫妇一路行来,于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从山东青州辗转来到池阳。这时赵明诚被任命为湖州太守,需要入朝觐见皇上。在临别之际,李清照似乎有所预感,于是问赵明诚如果形势紧急,她将如何处断。赵明诚用手指着装满文物书画的船对李清照说:“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弃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抱负与身存亡,勿忘之!”赵明诚驰马而去,后不久病逝于朝途中。

    赵明诚病故后,李清照一人携带大量文物四处寻找可依靠的亲友。她先将一部分文物运往洪州一亲戚处,不幸洪州在当年冬天陷落,文物散失烧毁。之后李清照尾随慌乱中四处逃亡的朝廷,准备投奔在朝中任职的弟弟。在途中,她听到有人造谣说赵明诚曾想将文物献给金国,这令她既气愤又惶恐,于是决定把剩下的所有文物献给朝廷用以证明赵明诚的清白,但在兵戈慌乱中,其中的大部分竟落到一个姓李的将军手中。这时留在李清照身边的文物只有五六竹筐,然而在一天夜里,放文物的房间的墙壁被凿破,五六筐被盗走。南来所运的十五车文物只剩寥寥几件了,这不由得使李清照叹息到:“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在遭受多年离乱之痛、丧夫之悲与流离之苦后,52岁的李清照已韶华逝去,两鬓也有了缕缕银丝。她终于在金华坐定了,不用再向南去了,不用再为那十几车文物揪心了,于是面对这他乡异地生疏的春光,长长的舒了口气,将心中多年来的悲苦化为一首流传千年的词句:

    武陵春

    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常言道“乱世积金、盛世收藏”。李清照似乎犯了一个大忌讳,她并没有将这些价值连城的文物变卖,带着银子南渡,而是以羸弱之躯,艰难地保护着这些历史的瑰宝。想想今天的我们,有多少人是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而收藏,或许对大多数收藏者来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只不过是一块华丽的遮羞布。

    向李清照学习,学习她的诗词,学习她的精神。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吾心集    1855 次 2008/5/24
 过节    1228 次 2013/11/17
 灯笼情思    1281 次 2012/12/8
 张春昱 夯歌王传奇——越墙逃跑    1296 次 2012/7/7
 花树魂安在?    1179 次 2014/2/16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