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民间传说新辑
孙廷山
郭志荣
清末民国初期,有一位保姆,姓郭名志荣,通州杨坨人氏。阔嘴方鼻,四方大脸,身材魁梧,膀大腰圆,最吸人注目的是没有缠足,和当时的大老爷们一样,长着一双大脚片子。因曾嫁给高辛庄的田六为妾,故称“田二片子”,她一生坎坷,神秘传奇。那么,一介草民,怎么和大名鼎鼎的爱国将领冯玉祥挂上钩了呢?
1915年12月,袁世凯窃国称帝,冯玉祥义愤填膺,无视袁贼威胁利诱决然入川反袁,袁贼昙花一现即亡。陆军部长段祺瑞甚畏冯军之威,于1919年6月命冯军回家,驻守廊坊一带。当时营房就设在通州旧城南门外小营房村。冯专心致志整顿军队后,便率部攻城逼宫,迫辫帅张勋出宫,使复辟失败,继而又拒绝北洋军阀之令,不与护法讨逆各军征战,倡议南北议和,深获孙中山先生好评。1922年10月,冯将军调任陆军检阅使,后被蒋介石保送至苏联学习。
冯玉祥夫人李德全是通州人,冯驻扎通州期间,见过郭志荣几次面。郭志荣骑着一头小黑毛驴,带着十几头驴正在赶脚(载人载物作交通工具)。当时女人干这行是极罕见的。冯玉祥一向轻装简出,所以还骑过郭志荣的毛驴。当时,看这个女人挺能干,对其印象颇深。一天,冯将军正在营盘坐帐,猛听一阵铃声,出门一看,郭志荣赶着她的毛驴队来了,而且每头驴都挎个马灯,她自己也亮盏马灯。冯不解地问:“光天化日之下,何以燃灯照明?”郭志荣不卑不亢地说:“虽然太阳很足,但外边一片黑暗,就您这营盘是亮的。”冯将军虽是一介武夫,但广博多才,忧国忧民,一听就明白了。当时,冯的妹妹正需保姆,就将其留在家中。
郭志荣本来就苦大仇深,正直豪爽,来到冯将军处当保姆后,受进步思想熏陶,很快由女中豪杰成长为革命军一员,而且,枪法极好,百发百中。她随冯将军去苏联期间,深山老林中有一头百年生的大野猪,经常出来伤人,而且身上滚满了松油,粘上石粒后,刀枪不入,苏联人没办法,求助于冯将军。郭志荣先逗野猪发怒,待野猪张嘴狂吼时,“乒”地一枪,子弹喉进肛出,罪大恶极地野猪窜起一人多高,郭又从猪肚脐眼儿补了一枪,野猪当地毙命。这时在场围观的苏联人无不竖拇指惊叹:“中国人,乌拉!”从此,郭志荣的名字和冯将军一样,如雷贯耳,威震四方。
可惜,在回国途中,不知何故,火车出现车祸,这位大名鼎鼎的女中豪杰,也不幸殉命。但她的绰号“田二片子”,长城内外无人不晓。为悼其人,孙中山先生发布总统令,废除女人缠足制。
和珅和他的启蒙老师
和珅,字致斋,钮钴禄氏,满洲正红旗人。清朝乾隆年间,曾任吏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御前大臣兼任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兼理藩院尚书……总之,和珅的一生中几乎把握过大清帝国所有实权,以至于朝鲜使者和英国使者都把他当成二皇帝。
和珅,将门之后,祖上几代都有军功。其父为官清廉,家境极为贫寒。和珅幼年丧母,其父又英年早逝,继母乖戾,稍长后,为求学,为生计,少年的和珅四处奔走,如同乞丐,做了富人子弟的书童。
宋庄镇港北村的江忠和,清朝乾隆年间在北京会馆任教书先生。当时教的一位富家子弟的书童正是和珅。
和珅自幼性格刚强,志向远大,而且聪明过人。富家子弟在屋里听老师讲课,他就站在窗外听。一次,先生叫富家子弟背书,背到不会之处和珅就站在窗外就大声相告。江先生见和珅是个聪明的孩子,就让他进屋和其他学生一起听课学习并提供笔墨纸砚,这样一直延续了五、六年时间。
十几年过去了,和珅已成为清朝乾隆年间重要的官员。江先生回家继续以教书为生。有一年,早涝无收,江先生一家十几口人生活无出路,有人便说:“你生活这么困难,怎么不去找你的学生和珅,他现在已经做了大官,一定能帮你度过难关。”江先生听了,觉得也是,就备了些干粮,来到京城,找了一家便宜的旅店住下,并向老板打听找到和珅的办法。老板问明情况后对江先生说:“和大人每天上下朝,都要经过这条路,你只要拦住轿子,就可以见到和大人了。”第二天早饭后,只见一队人马鸣锣开道,跟着是督轿马,最后边的轿子里坐着和珅。江先生站在路边大声喊:“轿中坐的人是和珅吗?”扈从看见一位白胡子老头胆敢直呼大人姓名,蜂拥上前扭住江先生到轿前,江先生不跪,和珅打开轿帘一看是自己的老师,连忙下轿,走到老师面前,给老师施了礼,并把老师搀上轿子,自己骑马,命令随行人员顺轿回府,不去上朝了。和珅把先生接回府中,叙谈往事并询问了老师的生活情况。然后安慰老师踏踏实实在府上住着,每天专人伺候。江先生在和府一住就是六、七个月,老人急了,一家十几口人怎么办呢?便对和珅说:“和珅哪,我在你这里住了这么长时间也该回去了。” 和珅说:“老师,您实在不愿住,想回家看看,您就回去吧!”说完,给了老师十两银子,派轿夫把老人送了回来。一路上,老人很生气,你给我这十两银子,既不够吃也不够喝,明明小看我呀!到了村西头,把十两银子分给轿夫,打发他们回去了。老人边往家里走,边气愤地想:你当官,你有钱,我今后再也不沾你了。
走到家门口江先生愣住了,我走了几个月,这儿不是我的家了?眼前的大四合院,还有门房,难道家里人因为穷把老宅卖给了有钱人家盖了新房?老人赶快到邻居家打听情况,邻居说:“自打您去北京以后不几天,家里就动工盖房,砖合阶十三磴,大门左右有上马石、下马石,当官的从门前路过必须下马走过门去。”
和珅给老师解决后顾之忧,为江家准备了官牛、官马,备有专人喂养,谁用都行,用后送回。还为江家购置了田园。
后来,和珅还请了一位画师给老师夫妻画了一幅画像,画像画在了一块黄色的绢上,并盖上和珅的印章。由于年代久远,画像已难保存,先生的第五代传人江仲全兄弟两于20世纪五十年代末,请表亲田二宝把两位祖人的画像临摹在两张画纸上,画好后,田二宝把画像送了过来,但原版却没有归还。现在江仲全家摆放的江忠和夫妇的画像是田二宝临摹的。
秃金四
解放前,小杨各庄出现一位仗义的长工头,叫秃金四,从小到大因为家里穷,没取过大名,人们习惯上称呼他小名。秃金四小时侯吃不饱穿不暖,长大了给地主打长工。因为他勤劳能干,地主把他升为长工头。每年冬至,别的长工都要下工回家去自谋出路,他却被留下来,给地主喂生口。他虽然没有钟表,但琢磨起时间来却十分准确,不管刮风下雨、阴天、晴天,他从来不早去地主家干活,准是刚迈进地主家二门,屋里的时钟便敲响上工时间的钟点,天长日久准确无误。气得地主对他说:“冲着你,我就得把我家的时钟砸了。”
打长工,地主要负责早、中、晚三顿饭,长工得按时吃饭,有时间地主家为了节省,常把头天晚饭剩下的玉米渣粥第二天早晨用葱花一炒,算做早饭。秃金四为了不吃剩粥,每到地主家把炒剩粥端上桌来,他都不动筷子,吧嗒吧嗒掉眼泪哭起来。地主问他,你不吃饭,为什么哭呀?他抽泣说:“我一见到剩粥就想起我妈,她总是让我吃剩粥,把我吃伤了,见到剩粥就伤心。”地主家没办法,只得给他去做新粥吃。
有一年,地主为了让他带长工多干活,干的时间长一点,就给了他一匹小土布,并跟他说:“秃金四,你看我对你多好哇!白送你了。”秃金四高兴地答应了。从此以后,他带长工到地里干活,该收工了,他跟长工们说:“你们先回去,洗洗涮涮。我一个人留在这多呆会儿。” 金四在地里并没有给地主干活,而是坐在村头乘凉。回来后,地主问金四:“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呀?”金四说:“您不是告诉我要干的时间长一点,多干点活吗?我就照您说的做了。”地主问他:“那他们那些长工,怎么回来的那么早呢?”金四回答说:“您也给他们每人一匹小土布吗?”气得地主哑口无言。
(注:小土布为幅宽1.5尺,长为25尺手工机织布,一般不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