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残疾孩子亲亲的妈妈
——记通州区培智学校特教老师李银环
一 兰
2007年9月6日上午,北京市通州区培智学校宽大的操场上,一场盛大的校庆会正在进行。
当会议接近尾声,聋班的一人孩子走上主席台,开始用一种奇怪的声音发言:“我叫小言,今年12岁,大家可知道,3年前,我不会叫爸爸、妈妈。是李老师教我写字,教我说话。现在,我会叫爸爸、妈妈了,但我最想叫的,是向李老师叫一声:妈妈,我的好妈妈……”
话音未落,会场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孩子发言中提到的李老师,叫李银环。此时此刻,她的心颤抖了,禁不住流下了幸福的泪水。虽然这位聋儿的声音算不上好听,甚至还有此尖厉刺耳,但在李银环听来却如同天籁,简直盖过了世界上任何美妙的声音。
“妈妈,我的好妈妈!”从事特教20年来,当这一声声发自内心的呼喊来自100多个残疾孩子之口时,李银环感觉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爱上特教,只因那一声纯真的“我喜欢你”
1988年7月,家住通州区的李银环从师范学校毕业了,这一年,她刚刚20岁,风华正茂。
次月,李银环接到分配通知,当“北京市通州区培智学校”几个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时,她一下子惊呆了:“不可能!怎么会分配在这样一所不知名的学校?自己是一名优秀学生,怎么也得分配到通州的重点学校才对呀!”
一同分在该校的还有几位老师,大家见面后,都是一脸的失落,忧心忡忡:“银环,你知道不,咱们任教的学校是专门教智障儿的,那里的学生不是傻子就是白痴呀!”
“校长要是出去开会,别人见了就喊‘傻子校长来了’!”
……
晚上,郁闷的几个人来到一家小酒馆借酒浇愁,当辛辣的酒穿肠而过时,大家的心情都很糟糕。
“完了,咱们算是毁在这儿了!”临别时,当李银环和同伴挥手而去时,她的眼泪也止不住悄然滑落。
从懵懂无知的少年到渴求知识的青年,“老师”这一职业在李银环眼里显得特别神气,让她感觉特别神圣。从小学到师范,她一直是个优秀的学生,深受老师们的喜爱,而李银环也非常热爱为自己授业解除惑的老师。这份情感贯穿了她漫长的求学生涯,一个强烈的信念时时冲击着她的心胸:我要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干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让桃李满天下!
可如今,一个优秀的师范毕业生竟要去教一群傻子!李银环迷茫了:天上与地下,难道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别吗?
开学第一天,李银环打起精神,硬着头皮去学校上班。
学校太小了,也太不起眼了,通州好多人不知道还有这么一所学校,李银环费了好大周折才打听到学校的具体位置。
到了学校,李银环得知学校安排她为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当她看到自己班里的13个学生时,不觉眼前一亮:孩子们一个个都很干净、很漂亮,与她想像中的又脏又丑完全不一样!
这些孩子看起来确实和正常孩子不一样,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见到他们,不知为什么,李银环的心底升起了一种别样的情愫,她的心中有一种深深的怜爱。
刚刚开学,学校的操场里长满了荒草,李银环就带着这13个孩子一起去操场拔草。
一到操场,李银环用手指着自己,语气和蔼地对孩子们说:“我就是你们的老师,现在开始拔草了,大家别伤着手,有事叫我啊。”只见13个孩子一个个争着向李银环身边围拢来,有的生怕掉了队,李银环前脚到哪儿,他们后脚就跟到哪儿,简直是寸步不离。
李银环知道了,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由于智力的障碍,面对自己的老师,他们显得特别依赖,也特别依恋。
一个小女孩不但紧紧追着李银环走,眼睛也紧紧盯着李银环看,当李银环扭过头来看她时,她很费劲却又很认真地说:“老师,我喜欢你!”
听到如此直白地表达,李银环的心“咯咚”一下:一个智障的孩子,这可是她纯真得几近透明的真实情感啊!这是一种至真至纯的情感,让人无法拒绝。
这时,围在李银环身边的孩子也跟着说:“老师,我喜欢你!”虽然这些声音听起来怪怪的,但却令李银环的内心陡然升起一份感动,这是一份真实的感动。她惊奇地发现,比之自己先前的沮丧,这份感动竟然占了上风:孩子们喜欢我、需要我,我能教他们,我也一定能教好他们!
这群孩子就像一泓山涧清泉,清澈透明而没有一丝污染,他们就这样轻易俘获了李银环一颗驿动的心。
从这一天起,李银环爱上了这群孩子们,爱上了特教。
大爱有声,铁树也会开花结果
当时,关于特教教学方面的书极少,学校发到教师手头的只有一本《特殊儿童心理学》。李银环感觉自己一点特教的经验也没有。
然而李银环的热情很高,为了给孩子上好第一课,教孩子们学会1+1=2,她竟用心用意地备了好几天的课,花费了很大气力。
备好课后,她找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征求意见,满以为人家能夸赞她几句,谁知老教师翻了翻她的备课本后,只淡淡地说了句:“你这样备课根本不行,孩子接受不了。”
李银环甚为不解:难道一堂课下来我连最简单的1+1=2也教不会?
带着疑问和好奇,李银环走进了教室,走上了她梦寐以求的讲台,开始了她当老师以来的第一节课。
“起立!”李银环精神抖擞地站在讲台上,用也豁亮的嗓子冲全班学生喊了一声。
奇怪,没有一个孩子站起来,只见孩子们有的尖叫、有的若无其事地玩、有的打人……
一堂课下来,李银环说得口干舌噪竟然没有一个听众,孩子们自始至终是我行我素,个别的还悠然自乐。
当筋疲力尽的李银环回到办公室,老教师冲她笑了笑:“这下该知道了吧,要想教好这些残疾孩子,得下真功夫啊!”
当天晚上,回想起教学第一天的经历,李银环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老教师的话语又一次在耳边响起:“我们必须首先把自己变成这些孩子,才能教好这些孩子。”是啊,这些孩子们可不像正常孩子,他们走在大街上听不见任何声音,只见穿梭如流的汽车,匆匆行走的人群,好像在看一部无声电影;坐教室里只能看见老师嘴巴在动而听不见任何声响;多么渴望做老师的好学生,可大脑却混沌一片,分不清逻辑关系……
细细地想到这一切,李银环豁然开朗了起来:要当好一名特教,一切要从孩子出发,从细微处做起,做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
班上有一位9岁的男孩,偏瘫,还有智障。起先,李银环曾尝试着教他写简单的“1”字,只见他双手哆哆嗦嗦,在一张纸上一刷就划跑了,根本没法写。怎么办呢?琢磨了好几天,李银环想了一个办法,她找来包装用的厚纸,中间拉一小槽,然后让他盯住这个小槽往里面划。
一个星期过去了,孩子会写“1”了,两个星期过去了,会写其他几个数字了,一个月过去了,孩子脱离小槽会在一张纸上写一个数字了,半年后,他竟然能在一张纸上规规矩矩地写汉字了。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成绩的背后,浸透着李银环的汗水和智慧,她为之制作了上百个镂空卡片,最大的一尺左右,最小的一厘米左右,由大到小,由深到浅,手把手地教了他不知多少遍。
孩子进步了,李银环也感觉自己在特教上迈开了一大步,渐渐地,对待这群孩子,她觉得除了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足够的信心、耐心加上科学的方法。
有一个5岁重度弱智孩子,刚来李银环班上时,几乎没有一点儿处理能力,屎尿都拉在裤子里,更别说做其他的事了。
每天,这个孩子都要把屎和尿拉在裤子里好几回,每一次,李银环都会把他湿漉漉臭哄哄的裤子脱下来洗,并用热水把他的下身洗得干干净净,为了防止得湿疹,还给他抹一些爽身粉。
为了让孩子自己能处理大小便,一开始李银环把他带到厕所里认真地教他,可他怎么也不上厕所蹲坑,躺在厕所的地上又哭又闹,李银环只好把他抱在怀里慢慢哄着,然后乘他不哭不闹了再教他上厕所。
慈母一样的爱心,像涓涓细流,贴心而绵长,滋润着孩子干涸的心田。半年后,孩子学会了自己上厕所小便,一年后能在厕所里大便了。与此同时,他还学会了认字、说儿歌。
“我爱我的每一个孩子,智障儿童是不幸的,他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受伤的心。上天已经对他们不公平了,我们不可以再对他们不公平!”李银环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心声。
随着教学的深入,她越来越体会到残疾孩子的不易,也越来越感到特教的重要性。
学生欢欢,8岁,身患多重残疾,又聋又哑,智力非常差,还伴有孤独症。放学了,爸爸妈妈来接他,一点反应也没有。他有爱吃异物的习惯,一看见地上有什么果皮、纸屑、抓起来就往嘴里送,有时嚼着嚼着突然拿出来随手一甩,扔得桌子上、墙上到处都是一些大黑点。此外,他还不会上厕所,不管什么场合想拉就拉想尿就尿,一身的怪味特别难闻。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父母伤心、失望,把他送到学校来,无非图个有人照看,不影响大人上班。
欢欢来了半个多月了,高兴时就傻笑,不高兴时就老哭,有时生起气来还自己打自己。为了防止他伤到自己,李银环经常把他抱在怀里哄着,可他却又咬又掐,李银环的胳膊上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为了欢欢,李银环想尽了一切办法,然而他什么也学不了,什么也不配合,好像一个废人。
李银环不服气,她想:“小猫小狗都能训好,何况人呢,肯定是功夫没到家。”
有一天,李银环教学生们做操,突然她有了一个新发现,做操时只要放音乐,欢欢就高兴得手舞足蹈,不放音乐,他就像个木头人。
“这下有门了!”李银环暗暗高兴起来,她经常放音乐给欢欢听,让他在音乐中找感觉。教他做操的时候,刚开始,李银环费了很大的劲才能把他的胳膊举起来,可一松手,欢欢的手就吧嗒一下落了下来,一点劲儿都不使。自从听了一段时间的音乐后,做操时,欢欢竟主动去找李银环的手,让李银环带着他做操。
迈出了这可喜的第一步,李银环又开始根据欢欢的特点,开始教他数数、认字。
在常人看来,这简直是不可能的,欢欢可是一个“无学习能力”的孩子呀。
时间不知不觉过了2年,令人吃惊的是,欢欢能认1——20个数字,并且还能认出100多个汉字!
这是爱心的奇迹,在爱的阳光雨露滋润下,这株铁树竟然开花了,结果了。
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呢!李银环的心里被这种成就涨得满满的,孩子们越来越离不开她,她也越来越离不开孩子们,这让她感到了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几年后,李银环从一开始教弱智班换到了聋儿康复班,工作辛苦而清贫,但她却乐此不疲。
高尔基说过:“只有爱孩子才可以教育孩子。”残疾儿童因残导致不会沟通、不会表达,甚至将自己死死地封闭起来,他们的心就像一本没有整理过的极难读懂的书,只有把它缕顺了、读懂了,才能与他们心心相通,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很好地去教育他们、引导他们,而读懂这本书的钥匙就是爱。
每天,伴随着校园柿子树上早起的鸟儿欢快的鸣叫,李银环就来到学校,到教室里开窗、扫地、擦桌椅,用清新整洁的环境欢迎孩子们;课堂上,她耐心地教孩子们学习,课下,和他们一起开心地做游戏;天冷了不忘给孩子们穿上外衣,天热了给他们准备好白开水;还给孩子们剪指甲、梳头,洗孩子们屎尿弄脏的裤子……为此,李银环的老公常常这样向别人描述自己的妻子:“她呀,总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躺在被窝里还在想学生。”
聋班的孩子年龄差异很大,新入学的3岁,得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大一些的有十二三岁的,还有的已经16岁了,得对他们进行青春期教育,这些孩子,有的学第1册的教材,有的学第6册的,有的学13册的等等,李银环每天的课程排得满满的,每天都得换七、八本书的内容上课,经常是连轴转。
2004年的一天上午,李银环正在课堂上教聋儿们学习拼音,为了充分调动有残余听力学生的注意力,她上课时总是尽量提高嗓门说话,说着说着,嘴巴不停在动,却没有声音。
她一下子惊呆了,班里几个有点听力的孩子都呆住了……
婆婆得知后,焦虑地问道:“银环,是不是教聋哑孩子时间长了,被传染了,也会变成哑巴呀?”
好在几天后吃了点药,嗓子又出声了。但后来又出现了好几次失声,为此,李银环不管到哪儿,兜里总是备几片药,带上一大杯水。上课时,说得嗓子生疼了,吃上几片药,喝口水再接着讲课。
聋哑孩子开始学说话时不会控制声音的大小,每个字都要喊出来。教孩子们学说话时,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趴到李银环的耳边,不停地喊给她听,时间一长,不到40岁的李银环,落下了“耳背”的毛病。
像妈妈一样,李银环爱着这群特殊的孩子,汇报工作时,作为老师应该说“学生”,但她总爱说“我的孩子”,时间长了,便改不了口了。
孩子们也用特有的方式爱着自己的老师,常常令李银环特别感动。每当李银环要上公开课前夕,孩子们总会围到她身边来,这个帮她整理一下头发,那个帮她整理一下衣服,还有的从家里带来口红给她抹上,在他们眼里,李老师是多么美啊,他们要把自己老师最美的风采展现在更多人的面前。
有一次,李银环发高烧,但她没有请假,她是班主任,又带着班里的语文、数学两门课程,实在是没有办法请假。
上课的时候,一个聋哑孩子首先发现了异常:平时他们的李老师只要一上讲台,双目炯炯有神、说话中气十足,而今天却步履艰难,说话也软绵绵的。
“老师,你病了,你坐着,我来讲!”这个孩子拍着胸脯说。
“这可不行,老师是不能坐着讲课的,这是违反校规的,校长也会来查岗的。”李银环向孩子解释着。
“没事。我们用纸把窗户都糊上,不让校长看!”几个孩子一本正经地说。
讲台下,孩子们纯真的话语虽然是那么的孩子气,却让李银环心里涌入阵阵暖流,她的心与孩子们贴得更紧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一株株“铁树”在她的精心培育、浇灌溉下开了花、结了果时,李银环笑了,笑得那么开心,那么幸福,那么自豪。
无悔的执着,守望家长们最后的希望
李银环深知,特教老师无疑是辛苦的,但与残疾孩子的父母相比,真的是算不了什么,他们的痛苦才是最深重的,也是无人能够替代的。家里有了一个残疾儿,父母真的是痛不欲生,甚至有些人想不开,还为之自杀过。
有一次,李银环带班里的孩子们去天安门游玩,好不容易走出教室,孩子们的身心完全沉醉在快乐中,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蹦蹦跳跳。
可是不久,李银环却发现6岁的聋儿小小和其他孩子不一样,自从出门后,他一直揪着李银环的衣服躲在她背后,小眼睛怯怯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并且一直谨小慎微,不苟言笑。
这是怎么回事呢?从家访中李银环得知:小小的妈妈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孩子,从不带他上街,也不许他下楼和别的孩子玩。外出时,要求他摘掉助听器,不许出声,更不许他用手比划。
6岁的孩子本该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啊,李银环的心一阵阵紧缩:孩子是无辜的,怎能因他先天残疾而失去童年的欢乐?这是多么残酷、多么悲哀啊!
为了做好小小妈妈的思想工作,李银环一段时间内家访了5次,一开始谈话都是在小小妈妈的哭声中度过的,李银环陪着她一起落泪,用一颗真诚的心倾听她内心的痛苦,并细心开导。慢慢的,两人的谈话里出现了笑声,小小的妈妈认识到了自己思想上的偏差,渐渐地从逃避现实变成了接受现实,正视现实。
半年后,小小开始变得和其他孩子一样活泼了,脸上也浮现了久违的童贞的笑容。
对于残疾儿童来讲,他们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往往胜过正常的儿童。怎么把家长拉进教育者行列里来,让残疾孩子们得到更好的关注和教育呢?李银环非常重视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家长们每次接送孩子,她都要与每位家长变孩子们的一些细微变化。她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家访,探求家长们的心声。此外,还建立了“家长联系卡”,每天向家长汇报孩子们的情况。
对于残疾儿童的家长来说,特教老师就是他们最后的希望。承载着众多家长沉甸甸的心和殷殷的期望,李银环不敢有丝毫懈怠。“如果说残疾孩子就像那贫瘠的土地,我愿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这片土地上,让板结的土地也能长出绿草、开出鲜花、结出硕果。”这是李银环在入党志愿书上的庄严承诺。
曾有一个11岁的聋儿小青,父母也都是残疾人。有一天,小青的母亲突然找到李银环,哽咽着说:“李老师,小青都10多岁了,能帮我干活了,我们就不让他念书了。”
“什么?小青还这么小,而且他非常喜爱学习,就这么不念了,太可惜了!”李银环着急地说。
可这位母亲执意要带孩子回家,眼看着小青流着泪一步一回头地消失在学校大门口,李银环的心情难受极了。
当天晚上,李银环一闭眼,小青那双无助的眼神一直浮现在她的眼前,让她彻夜难眠。
“不行,我一定要把孩子要回来!”星期六一大早,李银环骑上自行车,赶了50多里路,终于找到了小青的家。
站在小青家门口,李银环愣住了,只见3间少见的土坯房,黑洞洞的屋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一家人穿得破破烂烂。
见到李银环,小青的妈妈非常吃惊,小青却高兴极了,一下子扑进了李银环的怀里。
得知李银环的来意后,小青的妈妈无语泪先流,哭了一阵后,无奈地对李银环说:“您也看到了,我们一家3口都有残疾,没法出去干活,家里穷,实在供不起小青上学了,孩子爱上学,又懂事,回来后嘴上什么也不说,可他天天拿着书读,拿着本写呀。”
看着这个苦难的家庭,听了小青母亲的诉说,李银环的眼睛湿润了,她拉着孩子母亲的双手,诚挚地说:“您别着急,孩子上学的事我来想办法!”
回来后,李银环便马不停蹄地找校长,找残联,忙得不亦乐乎。
最终,事情有了好的结果:残联给小青送来了资助,学校也减免了上学的一切费用。
失学的小青又回到了心爱的校园,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更加努力了,还在体育方面有了突出成绩,多次代表市、区参加特奥会,拿回了多枚奖牌。
当小青的母亲获知了孩子的成绩,激动地对李银环说:“真没想到哇,残疾孩子也能成才,李老师,小青遇到你,真是他的福气啊!”
昔日的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李银环的心里也像吃了蜜一样甜:通过她的辛勤培育,能够增强家长教育孩子的信心,让家长看到曙光,为他们打开一道阳光的窗口,她备感欣慰。
多年的特教生涯,李银环和众多的学生家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家长们不光喜欢她,信赖她,也在工作上给了她极大的支持。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家长们总会给她送来又大又好吃的棕子,他们生怕李银环不收,总会说:“李老师,你就收下吧,我们没有别的可以送给你,就这点手艺,收下了它就收下了我们的一份份心意。”
教聋班时,一开始没有教材,李银环就按经验编了一套图文并茂的教材,教材是单色印刷的,为了让孩子们看起来生动,她就用彩笔把黑白图案加工成彩图。孩子们拿着五颜六色的教材,爱不释手。
一位家长知道内情后,对李银环说:“你一本一本的画彩图,多费事啊,交给我吧,我帮你印彩色的。”
这一帮就是4年,直到后来李银环才打听到该家长为此自个掏腰包花了好几千元,心里特别过意不去,可这位家长却说:“李老师,你画这书为的是谁啊,为的是孩子们啊,你能为他们奉献,我们也得尽自己的一点力才行啊。”
家长们的大力支持,给了李银环无限的动力,她更加刻苦钻研专业理论知识。面对特殊的孩子,教法、学法也是非常特殊。李银环立志要做一名科研型的老师,多年来,她非常注重教学改革。为了教好聋儿,她总结出了口型教学法、活动舌位图教学法、无意识发音法、身体辅助法、器具辅助法等多种拼音教学方法,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更多的聋儿开口说了话。
2006年,由李银环申请的《重度智障儿童教育课程设置的初步研究》得到了张卫东校长的大力支持,并被市规划办立项,作为通州区的校本样板课题,现在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初步显现。
李银环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热情放在特教事业上,她的心里装的全是这些孩子们,而自己的女儿她却极少去管。
女儿上小学4年级时,有一次没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李银环批评了她,谁知女儿却当着她的面哭了起来:“老师让我们写一篇游记,可你只带我去过一次天安门,其它什么地方也没带我去过,去天安门我写过好几次了,这次再也没可写的了。”李银环听了心里一阵内疚,鼻子酸酸的。
女儿现在已经13岁了,在她的印象中,妈妈一点儿也不像自己的妈妈,她是学校里那些孩子们的妈妈,他们才是她的孩子。
看到女儿委屈地噘着嘴,李银环专门把她带到了学校,上课时,她对女儿说:“你看这些孩子多可爱啊,可是他们却身患各种各样的残疾,而你什么都不缺,多幸福啊,不光是妈妈,你,还有社会上好多好多人都得来关心他们,爱他们!”
那一次,女儿一下子读懂了妈妈,她知道了,妈妈在做一项非常伟大的事业,而这项事业需要更多人的支持和参与,也包括自己。
20年的特教生涯,几多艰辛、几多甘苦、几多感慨,李银环不改初衷,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特殊的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她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江民特教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2007年又荣获了“北京市巾帼十杰”和“北京市孟二冬式优秀教师”等荣誉。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残疾孩子是神上神。”大爱有声,100位残疾孩子亲亲的妈妈——李银环将永远被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