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的代言人
——沉痛悼念浩然老师
王梓夫
浩然老师驾鹤西归的消息是徐天立打电话告诉我的,当时我正在北京人艺参加艺委会会议。浩然老师在病榻上受了几年的折磨,虽然知道这归宿是迟早的事,心里还是非常沉痛。一个人和他所创造的历史就这样结束了,留给人们的只有不尽的哀思和深沉的领悟。
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如果说刘绍棠是以“神童作家”和“乡土文学”彪炳史册,那么浩然则是以“写农民、为农民写”的农民作家形象鲜明地矗立于文学之林的。在50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中,和刘绍棠一样,浩然也是一个奇迹。一个土生土长的翻身农民,以一种沐浴春雨后的勃勃生机硬是在文坛上挺拔起一片新绿。与新中国共同成长起来的几代年轻人,很少有人不知道浩然的名字,很少有人没有读过《艳阳天》、《金光大道》。而此间有志于文学的年轻人,又多以浩然为师,从他的成功中汲取信心和力量,从他的作品中吸收清新鲜活的创作经验。
浩然的文学活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他倾尽毕生心血创作的作品,一是他满腔热情地扶植文学青年。浩然把扶植文学青年当成与自身创作同等重要的事业,他把这叫作“文学绿化”。特别是在晚年,他几乎完全脱离了大城市生活,蛰居在“泥土巢”,像一个锲而不舍的园丁,默默地栽苗、施肥、浇水,盼望着在他面前出现奇迹般的绿洲。许多农村文学青年,都是浩然“文学绿化”的受益者,特别是北京郊区的文学青年更是近水楼台、恩惠良多。
想到这情景便会让人感动得泪湿,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神圣的信仰。近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农村、投向农民。孙中山的“农村教育”、毛泽东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林耀华的《金翼》和庄孔韶的《银翅》,以及二三十年代由一批大学教授掀起的旨在“救治农村”的“合作社”运动,还有时断时续的农村“扫盲”活动。这些运动的发动者和参与者,都把农民当成了主体,当成了民族与国家的栋梁。他们的工作就是为了从方方面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的民主与科学意识、改变农村愚昧落后的面貌,以广大农民的进步与发展推动整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关注农民便是关注我们的民族,便是关注我们的祖国和国民。这是大慈悲、大关爱、大善智。
浩然本身就是一个农民,他是以一个农民代言人的身份从事文学创作的。他对农民的感情是山水相依的,是禾苗与土地的关系。农民把他当成是“自己人”,当成他们中间的一员。他写农民是被农民认可的,他是当之无愧的农民作家。
我们从浩然身上会发现许多农民世代相传的高尚与优秀、坚韧与智慧,这些正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积淀和光荣传统。这个传统正面临着各种“现代思潮”的吞噬与扭曲,我们悼念浩然,便要在祖先的圣坛下低下我们的头,让泪水流在脸上,把历史沉淀在血液里。
2008.2.20于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