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玺(中国天津) 我的三拍
我是1964年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便分配到百花文艺出版社做编辑工作的。百花是1958年建社,我1964年到出版社时,百花才刚刚六岁。
我是1997年退休的,从1964年到出版社算起,我在出版社整整工作了三十三个春秋。
在这三十多年里,我为许多作家编过书。其中既有崭露头角的新秀,也有久负盛名的著名作家。我既为吴若增、王家斌等编过第一本书,也为冯育楠编过成名作《津门大侠霍元甲》,我还编了《王蒙选集》、《浩然选集》、《蒋子龙选集》、《冯骥才选集》等等。
今年是2008年,是百花建社五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个令百花人难忘的节日,我随手写了《我的三拍》一文,以纪之。
第一,关于《津门大侠霍元甲》
记得,那是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刚刚播放完不久,我正想去找冯育楠约稿,不想,冯育楠偏偏就来了。他在沙发上一坐下来,我就对他说,你来得正好,我正想去找你。你看过电视连续剧《霍元甲》了吧,我想让你给我写霍元甲。
他听我这么一说,便说:“人家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刚演完,现在你让我写,写出来谁要?”
我说:“只要你按照我说的条件办,写出来没有人要我负责。”
他说:“你说吧,你说的条件都是什么?”
我说:“第一,不能和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雷同;第二,要有可读性;第三,文字要通畅;第四,你一个半月必须把稿子写出来,我保证比你多十天将稿子作完编辑加工。”
他又说:“听说江苏出版社让小南河王洪海写的《霍元甲》就要发稿了,咱要是一个半月才写出来,咱们的征订肯定要比江苏的到新华书店晚,人家江苏出版社都把订数拿走了,我们的没有人订怎么办?”
我说:“这好办,你现在动手写,我现在就写新书预告,就给《天津日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国其他报刊写出版消息。”
他说:“你这样说不行,要是我写出来形势变了,不让出这类书怎么办?”
我说:“只要你写出来,不能出我负责。”
他说:“光你这么说不行,你最好给老谢(指谢国祥同志,他当时还是百花社长)说一下,他若是同意了,我现在回去就写。”
我说:“好,你等一下,现在我就找老谢。”
到办公室一问,说老谢去美术出版社开会去了。我便给美术出版社打电话。电话上我把让冯育楠写霍元甲的事说了一遍,老谢说:“写可以写,只是冯育楠的文字差一些。”
我说:“文字差不要紧,我认真做编辑加工,保证文字通畅。”就这样,老谢便答应了。我将老谢同意的事给冯育楠谈了之后,冯育楠便回家写去了。
当时,我所以敢那样做,决不是凭空说大话,也不是心中无数胡说。我所以敢让冯育楠写,主要是基于我对冯育楠的了解。
在此之前,我已先后三审过他写的长篇小说《银沙滩》和《山林深处》。我知道,冯育楠具有结构故事、驾驭长篇小说的能力。
关于霍元甲,早二年他就对我谈过他收集了不少资料,想动手写。只是那时的客观条件还不成熟,没有动笔。何况,他还是个快手。根据我了解的情况,一个半月,准能写出来。现在,关于霍元甲的传奇故事,正在广大群众中流传。但电视连续剧的霍元甲,与历史上的霍元甲还有一定距离。霍元甲是天津人,我们是天津的出版社,若是我们能出上一本有别于香港电视连续剧的霍元甲,我相信,是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何况,霍元甲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爱国者,这样的题材,到什么时候也是正确的。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所以我才敢下那样的决心。
定下来之后,冯育楠就回去写了。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写新书预告和出版消息。
经过与冯育楠商量,出版消息和新书预告写出来了。我拿给负责小说组工作的顾传菁看,她说:“现在稿子还没有写出来,你就把出版消息写得这么好,要是写出来没有这么好怎么办?”
我说:“写出来肯定会有这么好,要是没有这么好,我就不让冯育楠写了。”
她说:“我定不了,你最好让老谢看看。”
我便拿着写好的消息让老谢看。老谢看了后说:“消息写的不错,咱们是不是不要说即将出版,改成即将发排好不好?”
我说:“好,就照你说的办!”随即,将“即将出版”改为“即将发排”。就这样,百花文艺出版社要出版《津门在侠霍元甲》的消息,很快便在全国十几家报纸发出去了。就在这时,我接到江苏出版社一位朋友的电话,他说:“刘国玺,你是怎么搞的?我四月份在天津的时候,没有听说你们要出版霍元甲,怎么我刚一回来,你们就发消息要即将出版了?”
情况就是这样,当时我们的一些做法,外地的同志确实是难以理解的。
消息和新书预告发出去了,我的压力也来了。过了几天,我便到冯育楠家里取稿,冯育楠果真写出了几章,写得还不错。我拿回来便认真做起编辑加工来。
就这样,冯育楠一边写,我一边做编辑加工,他40天(提前5天)把稿子写出来了,我多用了10天,将稿子做完编辑加工,把稿子发了。社领导和出版部门大力支持,作为特急稿处理。所以,很快书便出来了。由于我们的出版消息和新书征订发的早,尽管江苏出版社先拿到稿子,他们的订数也没有我们多。我们印了75万册,江苏据说是60万册。可以说,这本书创造了自编书的最高纪录。它不仅为我社创造了16万元的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获得了首届大众文学作品奖和编辑奖,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第二,关于《中国少先队的光辉历程》
这本书是我社古典室编的。为了纪念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45周年,古典室的同志特邀全国少工委编了《少先队的光辉历程》一书。稿子写出来后,在出与不出的问题上社领导拿不定主意。
本来,这件事和我没有什么关系。可是,有一天,社长郑法清却将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他说,现在想听听你的意见。古典室请全国少工委编的这本书,若是我们要出,今天就得给全国少工委送两万元编辑费去,要是今天不把钱送去,人家就要把稿子给别人了。
我接过稿子看了看目录,觉得稿子还是不错的,写的都是历史上少年儿童为如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革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故事,确是一部向少年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以为,出这样的书是一定会受到孩子们欢迎的。想到这里,我便问负责经营的副社长,这本书印多少才能不赔钱?
他说:“至少印三万。”
我说:“如果印三万可以不赔钱,我看可以出,印三万把它卖出去,我看没问题。要是咱们定下来出,我到北京可以请主管教育的中央领导为这本书再题个词,可能会更好些。如果将来赔了,我们编辑室愿承担一半经济损失。”
我这样一说,郑法清才当即拍板,让负责这本书的编辑马上把两万块钱给全国少工委送去。
随后,我便到北京,请高占祥的秘书罗杨帮忙,请李岚清副总理为本书题了词。由于有李岚清副总理的“热烈祝贺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四十周年”题词,这本书发行了20万册。既获得了好的经济效益,也获得了好的社会效益。
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帮帮别的编辑室的忙还是很好的。虽说他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但他却对别的编辑室有好处,对社里有好处。只要对别的编辑室有好处,只要能使出版社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己承担一些责任,付出一些辛劳,也是值得的。如果今天还有这样的事,我还愿意那样做。
第三,关于韩愈杯散文大赛
1994年10月,焦作市文联主席周立仁给我打电话说,胡锦涛来焦作了,说焦作很好,应该好好宣传焦作。现在,焦作市委已召集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开了会,要大家想办法宣传焦作。我想让你给我请几位作家,写写焦作。
听他这么一说,便使我想起1993年底去孟县时说的苹果节来。当时,一位县里领导对我说,县里搞了个苹果节,花了几十万,连个消息也发不出去,钱白花了。现在,他要让我给他请作家来写焦作,便说,请作家是可以的,我可以帮你请。不过,我还有个好主意,如果照我说的办,准能搞好。
他说,你说,你把你的主意说说。
我说,孟县是韩愈的故乡,属焦作市管。韩愈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散文大家,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我们百花出版社,又是以散文著称的出版社。我们的《散文》月刊和《散文·海外版》都是全国著名的散文刊物。若是以这两个刊物参赛,搞一个首届韩愈杯散文大赛,由我社和孟县县委、县政府联合来搞,再请几位高规格的名誉主任,准能搞好,绝对会比他们搞的苹果节好。
我敢说,只要按照我说的办,我敢保证,只要协议一签下来,全国各大报纸和中央电视台,准能把开展大赛的消息发出来。要是发不出来,我敢向孟县县委、县政府保证,花的钱我掏了。我所以敢这么说,就是因为,我相信我能请几位高规格的名誉主任,只要有几位高规格的名誉主任,消息就能肯定发出去。
他听我这么一说,很高兴,当即便说,你这个意见很好,我马上就给孟县县委书记李孟顺写信,很快就给你回话。
果然,不到一个星期,周立仁便给我来电话说,你给我谈了之后,我马上便给孟县县委书记李孟顺写了信。李孟顺看了信后马上同意了,他在信上指示:“这个意见很好,1995年我们搞韩愈杯散文大赛。”
他又说,你最好起草个搞大赛的具体意见,很快寄来,我好给孟县县委谈去。
我很快草拟了一个搞大赛的意见,给周立仁寄去。很快,他便来了电话,要我去孟县签协议。
我立即向社长郑法清作了汇报,郑法清大力支持,并同意我和甘以雯、张爱乡一同去孟县签协议。
我们是1994年12月20日去孟县签协议的。协议规定,孟县县委、县政府拿出20万元,来搞这次大赛。给出版社12万,作为前期的活动经费;留下8万元,作为1995年10月8日颁奖时用。大赛从1995年1月开始,我们的《散文》月刊发手写稿,《散文·海外版》发全国各报刊的选稿。
与孟县签订完协议之后,我便去北京请名誉主任。在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的大力支持和秘书罗杨的具体帮助下,请巴金、冰心两位文坛泰斗,和高占祥、翟泰丰、于友光三位部长,做大赛的名誉主任。说实话,一个活动能由巴金、冰心两位文坛泰斗和高占祥、翟泰丰、于友光三位部长,同时做名誉主任,这在全国的活动中是很少见的。
由于有了一个高规格的名誉主任,自然,消息就好发了。所以,回来之后,1995年元月6日在天津开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一开,很快,《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文汇报》、《文艺报》、《文学报》、《中国文化报》、《工人日报》、《新民晚报》、《河南日报》、《天津日报》、《今晚报》、《焦作日报》等19家报纸和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山东电台等新闻媒体,都发了大赛的消息。可以说,大赛还没有开展,百花出版社要搞韩愈杯散文大赛的消息便在全国炒的火热了。就凭这一手,孟县县委和县政府就十分高兴了。
大赛从1995年1月开始,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在内以及美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法国等海内外一些散文作家,都寄来了参赛稿件。截至9月份评奖,共收到来稿5万多篇。其数量之多,水平之高,是空前的。《散文》月刊选发了80篇,《散文·海外版》选发了51篇。经评委评定,共评出获奖作品22篇。其中,一等奖3名,二等奖19名。
在获奖作品中,既有久负盛名的文坛老作家,也有驰骋文坛的著名中年作家;既有刚刚崭露头角的文坛新秀,也有积极参加大赛的海外华人作家和外国友人。
颁奖大会,1995年10月8日在河南孟县举行。许多著名作家如李存葆、韩美林、韩静霆、邵燕祥等都参加了颁奖大会。作为名誉主任,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也出席了颁奖大会。文坛泰斗冰心老人,也向颁奖会致词祝贺。她说:“评奖以韩愈命名,很好。此次评奖的颁奖会在韩愈家乡河南孟县举行,也很好。身临其境,与会作者们一定会有特殊的感受,一定会继承和发展韩愈的散文传统,写出更多的好作品来。”
一句话,颁奖大会开得很好。
颁奖会一结束,全国各种媒体都纷纷予以报导。《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文汇报》、《文艺报》、《文学报》、《新民晚报》、《河南日报》、《焦作日报》、《天津日报》、《今晚报》、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全国近30家媒体都发了颁奖会的消息。其声势之大,之多,都超过了开赛时。
总之,这次大赛搞得很成功。不仅孟县县委、孟县人民政府满意,而且,焦作市委、河南省委也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就是在全国文艺界,也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时间虽然过去了一二十个春秋,但今天想起这三件事,还是很值得玩味的。他是我认知的胜利,他是我正确判断的胜利,他也是我大胆拍板的胜利。这三件事都是我大胆拍板决定的,因之,名之曰《我的三拍》。
2008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