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女性文学 >> 美女才女 >> 凄清孤寂:李清照词所表现的女性情怀
  • 凄清孤寂:李清照词所表现的女性情怀
  • 作者: 古今 日期:2008/1/23 阅读:2100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清照(1084—?),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她之所以著名,当然主要是因其创作了很多优秀词篇,但恐怕也多少由于其女性身份而占了“便宜”。我们知道,由于重男轻女的“性别歧视”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偏见,中国古代妇女素来较少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因此文坛上的女性作者少得可怜。而现在,却出了位才女李清照,不但擅诗能词,而且其成就竟远高于一般的“男士”——举例来讲,她和丈夫赵明诚于重阳节比赛写词,赵废寝忘食一连作了五十首,结果却及不上李的一首“人比黄花瘦”——这就怎令男性文人们不生出惊讶和赞叹之情?因此,人们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纷纷给予好评。例如朱熹就曾说过:“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朱子语类》卷140)而王灼虽然不满于她“轻巧尖新”的词风,但也不得不承认:“(李)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可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碧鸡漫志》卷2)尽管他们的评论主要还局限在“本朝妇人”之间进行比较,但王氏所云“在士大夫中已不可多得”一语,却已暗暗有了几分认输。至若另一位南宋文人魏仲恭,则进一步提出了如下看法:“尝闻摛藻丽句,固非女子之事。间有天姿秀发,性灵钟慧,出言吐句,有奇男子之所不如,虽欲掩其名,不可得耳。如蜀之花蕊夫人,近时之李易安,尤显显著名者。”(《断肠诗集序》)他直率地指出:李清照之文学成就,“有奇男子之所不如”。不过,若再从他所说的“摛藻丽句(指做诗作文),固非女子之事”来看,则其中又多少包含着对女性作者理应“降低标准”来要求的意思在内。由此看来,物以稀为贵,李清照之所以受到当时和后世男性文人的赞誉,在一定程度上是沾了她女性身份的光。而这又启发我们:在对李清照词展开研究之时,不可忽视或轻放过她有异于男性作者的性别特点。故由此出发来全面观照李词,可发现,它之所以能卓然自成一家,一个颇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 李清照正是以她特有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这才造成了李词不同于一般男性词人之作的特色。而在李清照词所呈现的女性特色之中,她的那一种凄清孤寂的情怀使读者感受尤深。

         拈出“情怀”二字来论李清照词,不是没有根据的。她在作于南渡以后的一首《南歌子》中如此写道: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一个静静的秋夜,词人仰察天象,俯首垂泪。她自问:天气似昔,衣裳如旧,可为什么今日的情怀却非前时可比?这就告诉我们:从一定意义上讲,李清照词所表现的感情内容,是她因不同的生活境遇而产生的种种人生情怀。而从本词来看,人们只消粗略体味其秋夜的寂寥氛围和女主角的徘徊情景,就不难感知词人那十分凄清孤寂的女性情怀了。

         不过,李清照在上面这首词中明言:“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那么,是否她在南渡以前的情怀就不凄清孤寂呢?我们的看法是“非也”。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位女性,尤其作为一位才华很高而又多愁善感的闺阁女词人,李清照则被“指定”要与凄清孤寂的情怀结伴一生。或者换句话说,正像白居易形容杨玉环之美是“天生丽质难自弃”那样,李清照(以及其他封建时代的才女们)的凄清孤寂的情怀也同样是“天生”和“难自弃”的,不过其程度会因境遇的变化而有所增减而已。其原因大致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发掘:

         首先,女性在封建时代是基本被排斥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之外的,甚至其日常的社交圈子都被限制得很小,所以她们的“事业”就局限在相夫教子、操持家政中。李清照的情况当然特殊一些,据其《金石录后序》追叙,她在初入夫家之后,曾同身为太学生的赵明诚一起出入相国寺逛街购书;后来,在随夫屏居青州乡间时,又在“归来堂”中一起从事古籍校勘、题签和文物的考订、鉴赏工作,并完成了《金石录》这样一部大型学术专著。但是,从根本上说,她却仍然只能以“李格非之女”或“赵明诚之妻”的身份出现在有限的社交场合,而不可能具有独立的人身地位。因此,她的生活圈子必然是狭窄的,而其才华和情志也必然受到压抑。我们试读她的这些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临江仙》);“小楼寒,夜长帘暮低垂”(《多丽》);“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浣溪沙》);“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诉衷情》)则可以想知她的生存空间和活动场所是多么的狭小了。而这样一位很有思想和很具才华的人,却被整日禁锢在此种深院小楼、重帘密幕的小天地中,则必然会产生飞出“围城”的强烈愿望。但是可怜得很,这种企盼却只能借助于做梦才能得以实现。请读其《渔家傲》词:“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梦中,她驾着九万里风,翱翔在广阔的天宇中,直往蓬莱仙山飞去;然而,醒来却仍然只能是“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玉楼春》)。缘此,她怎能不感到愁闷和孤寂?须知,人非草木,它的本质属性之一就是其“社会性”;而一旦被剥夺或限制了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至多只能在诗文作品中发些议论),就像鱼儿离开池塘被捉到木盆里那样,人们必然会产生枯寂孤独的心情,虽是女性亦不能免。这就是李清照形成其凄清孤寂情怀的第一方面原因。由此,我们又联想到,她在闺中经常玩一种“打马”的赌博性游戏(即玩双陆棋),并为之写了《打马赋》和《打马图序》这两篇文章。她在文章中,曾将此种斗智的游戏比作两军作战;又把它比作庖丁之解牛、郢人之运斤,甚至是尧舜的治国之术。这就曲折地反映了李清照的人生抱负和聪明智慧。若是一名男子,她说不定就能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而现在却只能把时间和才干浪费在这类似于今之打扑克、叉麻将的游戏之中。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她内心的寂寞与无聊。

         其次,作为一位“端庄其品,清丽其词”的才女,李清照有幸获得过相当幸福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其夫赵明诚,与她志趣颇为相投。早在结婚初期,两人就同去市场购物,“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来在“归来堂”中,又夫唱妇随地一起从事图书文物的整理工作,业余则相对品茶、饮酒,甚至还展开比试记忆力的“智力竞赛”。对此,李清照感到了满足,自谓“甘心老是乡矣”(《金石录后序》)。因而表面看来,她似乎不该产生那种凄清孤寂的情怀。而事实却不尽然。一则赵明诚是一位官宦子弟,后来又在宦海中不断沉浮,他自有自己的事业要干,如读书、求学、交友、从政,以及其他士大夫文人所需做的事,而不可能像柳永笔下所写的“似恁偎香倚暖,抱着日高犹睡”(《慢卷紬》)那样,整天陪伴着闺中之人。因此,夫妇间的离别和相思也就是常会发生的事。例如下面这首《一剪梅》,据说就是新婚不久赵明诚负笈远游时李清照特意书写在锦帕上赠送给他的(据伊世珍《瑯嬛记》卷中),词曰:“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就写尽了她因离别相思而生的孤凄情怀。二则,封建时代的女性,特别是官宦人家的妻妾,又常会面临婚姻或爱情的危机。拿宋代来说吧,士大夫拥有三妻四妾(甚至妻妾成群),乃司空见惯;他们在外边寻花问柳、狎妓冶游,也并非太丢脸面。所以,出于对丈夫喜新厌旧、移情别欢的忧惧,闭门呆在家中的妻子会滋生出自怜幽独的孤寂情怀,也是相当自然的事。当然,赵明诚与李清照之间有否产生过婚姻纠纷或感情危机,因为没有确切的史料,自不可贸然断定。但据有的学者推测,李词中曾有“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之句(暗用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女与之媾合的典故),而在《金石录后序》中记叙赵明诚病故情况时又提到过“分香卖履”的典故(曹操临死时嘱咐将香料分给众妾,宫女们则可去学做鞋子养活自己)之句,从中或许就可演绎出赵明诚曾有过外遇和纳过小妾的情况(据陈祖美《李清照评传》)。我们虽然未必同意这种看法,但它至少却可帮助我们理解李清照在婚姻和爱情方面可能产生的忧虑。再说,人总是要老的。人老珠黄,年长色衰,古来今往,就有多少女子怀有这方面的危机感!我们试读她的下列词句:“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蝶恋花》)这位初试春衣的闺妇,夜深不眠,究竟在想些什么呢?结尾一句给人以某种暗示。李商隐诗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说的就是夫妇团聚、共剪灯花之意。而现在李清照却“独抱浓愁”、独剪灯花,这或许便在埋怨丈夫的不归和抒写自己的哀怨(如果此词作于南渡前的话,就可这样理解)。因此,即使是有幸获得过一位好丈夫,即使是生活在比较平静和美的环境中,李清照作为一名妇女,却终究难逃“秋扇见弃”的心理阴影——这虽有些“想当然”的嫌疑,但却不至于离谱太远。而这种女性所特有的心理阴影,当然又成了她凄清孤寂情怀中的另一层思想内涵。

         再次,还要说到李清照的词女气质。据说,赵明诚幼时曾在梦中涌现过一诗,醒来唯忆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其父为之解释道:“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字。非谓汝为‘词女之夫’乎?”(《历城县志》卷16)这个故事多半是后人的附会,但也说明人们心目中早已认定了李清照是位真正的“词女”。而词人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写词的才华和本领,二是要有多愁善感的心理气质——辛弃疾“为赋新词强说愁”一语,正说出了词人须能“言愁”的道理。作为一名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充分具备了这两方面条件。对于其写词的才华和本领,由于这是人所公认的,所以不必再说。而对她多愁善感的心理气质,我们尤应注意到她的女性性别。一般来讲,女性比起男性来,无论是体貌特征还是心理气质,都显得相对的柔弱。古人在总体上把男性和女性分别归属于“阳”(阳刚)和“阴”(阴柔)的哲学范畴,除了重男轻女的偏见外,大约也包含着这层意思在内。因此,女性作者之多愁善感,通常比普通的男性作者更显突出。再者,女性的生活空间十分狭隘,其生活内容又相当单调,这就更加助长了她们的多愁善感。原因即在:第一,正像盲人因看不见外部世界而“补偿性”地发展了他们的听觉那样,被束缚在小院深闺中的女性,也往往因无法参予广泛的社会生活转而对身边自然景物的变化表现出格外的关心和敏感(此即“善感”);第二,由于她们向外部世界的发展受阻,于是就越发对自己的命运、自身的生命状态和感情世界投注以无微不至的关注,并经常产生出自怜自闭的怨情和心态(此即“多愁”)。这样一来,自然界的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甚至一场细雨、一阵轻风,都可能引发她们伤春悲秋、红颜易老、相思怀远之类的深悄悲感。缘此,即使是在平常的生活环境中,那种偏生多愁善感的心理气质也往往会导致女词人们形成凄清孤寂的情怀。不信请读李清照的下列词,例如:“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点绛唇》)“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浣溪沙》)“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好事近》)……几滴催花雨,一缕玉炉烟,忽地传来的啼声,甚至小窗外的春色和卷不动重帘的微风,却都能引动她的愁绪幽怨,这便可知其多愁善感的心理气质,确实就是形成她凄清孤寂情怀的一个内在因素。

         所以总起来说,即使是在南渡前的前半生,李清照的感情世界中,早就荡漾着一种凄清孤寂的情怀。它的最为传神的表现,可以举出一个“瘦”字。人所熟知,李清照词有两名句都以“瘦”字脍炙人口,一是《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二是《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两处的“瘦”字,非但可见她炼字琢句方面的深湛功力,更可窥见其内心的孤凄情怀。前一处虽然写的是海棠遭受风雨后的叶茂花残,但这“瘦”字所表现的惜花心情,岂不又是她与花的“同病相怜”?后一处则直接是写自身:秋风一起,竟比黄花还瘦几分!这个“瘦”字,不仅是形容形貌的憔悴瘦弱,更给人以“人有病(心病),天知否”的联想,堪称其凄清孤寂之女性情怀的生动写照。所以后人若要为李清照绘像,那么此句“人比黄花瘦”肯定会是他们悬想其形貌风神的最佳“蓝本”。

        讲到这里,李清照在南渡以前就怀有着凄清孤寂情怀的原因似已基本说清。而我们之所以要花费很多的篇幅来谈这一问题,其实还有更深的用意。即李清照的这种情怀,实际也是其他女性词人的共同情怀,因此“解剖”李清照,能帮助我们了解整个宋代女词人的感情世界。而对李清照本人来说,既然她在生活相当优裕的环境中都深怀着此种孤寂情怀,那么在身经亡国丧夫之后,其心情的痛苦就更不劳多费赘词了。下面,让我们就宋代女词人的普遍情怀再作一些补充:

         宋代女性词人,其比较著名者除李清照外还可举出魏夫人和朱淑真二位。将她们的心态展示出来,可以加深对宋代女性词人普遍情怀的感性认识。

         先说魏夫人。她是宰相曾布之妻,曾被封为“魏国夫人”,是一位十足的贵妇人。但是,若是细读她的全部词作(共十四首),除开一首“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的《减字木兰花》中偶露笑容以外,全都是那种愁眉苦脸的模样。如其写闺怨情绪:“夕阳楼外落花飞,晴空碧四垂。去帆回首已天涯,孤烟卷翠微。楼上客,鬓成丝,归来未有期。断魂不忍下危梯,桐阴月影移。”(《阮郎归》)如其写惜花心情:“不是无心惜落花,落花无意恋春华。昨日盈盈枝上笑,谁道,今朝吹去落谁家……。”(《定风波》)又如其写秋夜失眠:“灯花耿耿漏迟迟,人别后,夜凉时。西风潇洒梦初回。谁念我,就单枕,皱双眉……。”(《系裙腰》)……由此看来,她虽身为“阔太太”,但若透过其雍容富贵的外表深窥其内心,里头竟也满盛着一腔凄清孤寂的哀怨情怀!

         再说朱淑真。以往,学界大都持这样的说法:她是钱塘(杭州)人,工诗,因嫁给市井细民为妻,郁郁寡欢,最后病死(如厉鹗《宋诗纪事》即持此说)。但据邓红梅博士考证,情况却非如此。她生活在南宋宁宗、理宗时期,其父朱颜官至浙西转运判官及临安知府,其夫汪纲曾担任过绍兴知府、权司农卿、户部侍郎等职,故也是一位官宦人家的女儿和夫人。这种情况和李清照很相似(邓说见《朱淑真事迹新考》,载《文学遗产》1994年第2期)。按照世俗的眼光,她的生活中似乎不会有太多的愁闷存在。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仅从其诗词作品以《断肠集》来命名,我们就能充分感知她的愁肠欲断了。现再举其一二词篇为例,如:“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生查子》)“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减字木兰花》)其中充塞着愁、病、泪、独、倦、怯、寂寞、伤神之类令人伤感的字面,据此即可见其悲苦心情之一斑。

        举出魏夫人和朱淑真二位,再加上前面所论的李清照,我们就可发现:宋代的女词人们几乎集体性地患有“忧郁症”,而她们那种自怜自闭的心态和凄清孤寂的情怀竟又是那样的相似。这就启示我们:其中定有某种必然性存在。这种必然性一在于封建社会对妇女身心的严重压迫,二在于女性的性别特点又促使她们“春江水暖鸭先知”地敏锐感受着人生中的危机(生命流逝,青春易衰,爱情不坚,聚散无常……等等),这就形成了女词人们相似的哀怨心绪和孤凄情怀。而因她们善用自身所特有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故而其词境和词风就显得特别细腻和婉约——赵明诚之所以一口气作了五十首词,却抵不上李清照的一首,恐怕原因就在于此。

        最后,让我们再回到李清照身上。靖康之变,既给她带来亡国灾难,又使她痛失丈夫。以一位孤舟嫠妇的身份,飘泊在江南客地,怎会不使她倍增凄清孤寂的情怀?在她作于后期的词中,只消举出两句,就可概括其后半生的凄苦情怀,一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二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读了此等词句,其心情之痛楚,情怀之凄凉,完全力透纸背了。所以总起来看,从前期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到后期的“如今憔悴,怕见夜间出去”,李清照词始终以其凄清孤寂的女性情怀散放着摇人心旌的艺术魅力。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林青霞:人生有几个十年    5417 次 2010/6/25
 才华横溢的多产女作家,萧红的“北漂痕迹”    4346 次 2009/1/22
 没有结局的结局    1621 次 2008/5/24
 范冰冰:写给全中国男人的公开信    1838 次 2010/6/4
 张爱玲经典语录    1608 次 2009/9/30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