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以文学为事业的人的共同向往,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鲁迅怎么会毫不犹豫地拒绝世人趋之若骛的诺贝尔奖提名。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以文学为事业的人的共同向往,它是一个作家所能得到的最大满足。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对于这个奖及本国文学却有着清醒、理智的认识。
早在1927年,瑞典考古探险家斯文•赫定来中国考察研究时,就和鲁迅的北大老同事刘半农商量,想提名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并通过鲁迅的老朋友台静农写信征询鲁迅本人的意见。鲁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在今天的国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这样的好事求之不得,鲁迅为什么要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自己有着怎样的解释?
先看看鲁迅走过的道路。他当年在日本的学业没有完成便踏上文学之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和弟弟周作人一起翻译外国小说,办文学刊物。有个同学叫蒋抑卮,家里是开绸庄的,祖籍绍兴,与鲁迅私交很好,赞助了印刷费两百元。
回国之后,理智的鲁迅当然没有选择文学道路,而是在杭州、绍兴教书育人,养家糊口。人首先要吃饭,钱是重要的,这一点他一生都很清楚。辛亥革命后,欣赏他的同乡前辈蔡元培做了教育部部长,经好朋友许寿裳推荐,鲁迅有机会到教育部工作。
从1912年到1926年的14年间,鲁迅的职业身份都是教育部的公务员,写作是业余的,主要是晚上的事。鲁迅在文学道路上的转机出现于1918年5月,他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狂人日记》。
写白话小说他不是第一人,但是他的这一篇石破天惊,这也是他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胡适出名时不过二十几岁,而这一年的鲁迅,已经38岁了。其实1918年以前,鲁迅的生活是比较灰暗、孤独的,他自己说抄古书、古碑,似乎是看破了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