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悦然和谢尔澄清“诺奖贿赂风波”
瑞典学院院士马悦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这几天还在中国,但这对老朋友却一起陷入了一桩跟中国有关的诺贝尔文学奖传闻漩涡:到底有没有中国“作家”试图贿赂他们?马悦然在上周日的媒体见面会上说,有中国文化官员试图行贿他;而谢尔在周二的媒体见面会上说,“我听说过这个传闻,但这完全是胡说。”“他们知道我们是不可贿赂的。”
马悦然和谢尔各自的说法从表面上看有些矛盾,并在过去几天被不少媒体放大和炒作。昨天,马悦然和陪同谢尔来中国的翻译家万之(陈迈平)向早报记者澄清了这个误解,两人之间并没有矛盾,是由于翻译问题,被媒体和外界误解了。
昨晚,谢尔先生和马悦然先生又做了直接沟通,谢尔对马悦然说,他要说的是,任何贿赂瑞典学院院士的想法,是不可能成功的,这种想法是荒唐的。
现场翻译表述差异
上周日,马悦然在上海接受全国30多家媒体采访时说,“有一个山东的文化干部,他半年之前给我寄了很多画,还有什么古书,我都给他送回去了。但是没有一个我认识的作家或者我读过其作品的作家会那样给我写信。”
两天后,谢尔·埃斯普马克也来到上海,回答记者提问。当有记者提出“马悦然最近对媒体说有中国官员试图贿赂他”这个问题时,谢尔·埃斯普马克回应说:“这完全是编的,我听说过这个传闻,但这完全是胡说。没有人试过,他们知道我们是不可贿赂的。”
在之后的几天中,中国“文化干部”试图贿选的传闻成了马悦然和谢尔·埃斯普马克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可能缘于误解,来源于谢尔·埃斯普马克记者见面会上的翻译偏差。
从网络上得知谢尔·埃斯普马克在上海的所谓“胡说”之说后,还在上海的马悦然和陈文芬夫妇有些困惑,他们知道老朋友谢尔不会这么说。于是,他们俩询问了记者见面会现场的谢尔陪同人员万之,陈文芬昨天对早报记者说,“我问迈平(即万之)怎么回事情,他说:‘整件事情是牛头不对马嘴。’他强调,当时在现场不是他翻译,现场的翻译不太好,提问记者英文也不太好。谢尔的回答是,‘瑞典学院的院士是不可能接受贿赂的。如果有接受贿赂这种说法,一定是‘胡说(nonsense)’。谢尔要强调的是这个。”
陈文芬对早报记者强调说,“马悦然在记者见面会上说,曾经有山东文化干部试图贿赂他,他讲的是有人要贿赂他;而谢尔的意思是,如果有人说院士接受贿赂,这是‘胡说’。迈平认为,他们两人说的其实是同一件事情,就是,我们(院士)不会被贿赂。”
马悦然陈文芬夫妇的说法也在万之那里得到印证。万之昨天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谢尔当时的原意是,从来没有出现过院士被贿赂的事情。他特别强调,我们是不可贿赂的,没有院士被贿赂。‘没有院士被贿赂’和‘没有人贿赂院士’是两回事情。但当日的翻译中,被在场媒体误解了,使得让外人觉得院士之间有矛盾,好像院士之间就同一事情的表述有出入。”
“山东文化干部”
不是“作家”
马悦然的“山东文化干部试图贿赂”一说,无意中也引发许多联想,这名山东文化干部是谁?引来很多猜测,多位知名山东作家被“对号入座”。对此,马悦然的夫人陈文芬前天授权山东省作协赵月斌在微博上做了澄清:“悦然说过好多次,他认识的中国作家,真正的作家,从来就没有人跟他提过任何要求,从来就没有人写过信关于诺贝尔奖的事情!那位不停寄书画来的人是一个文化干部(不属于山东作协),不是一个作家。中国作家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被误解的还有马悦然和谢尔的身份,马悦然是瑞典学院18名院士之一,谢尔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之前曾澄清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成员只有5人(负责提名的工作),马悦然是18名院士之一并非评委会成员。谢尔之前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专访时曾解释说,“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初评委员会由院士中的5位组成,他们工作量巨大,要看很多作家的书。自2月至5月,先从全球200位被提名作家中选出20来人,5月底再筛选出5个决选名额,通常这5个作家来自不同国家,甚至不同大洲。6月起,院士们开始放假,看这5名作家的全部作品,成了18位院士整个夏天的‘暑假作业’,这5个名字,只有这18位读者知道,我们必须小心地守住秘密。当9月开会再聚时,所有院士都已看过作品了,经过3周激烈讨论,最后由全体院士投票决定当年的获奖者。”
在莫言获奖之后,马悦然和谢尔来到中国,这是他们很早之前就定下的中国行,为推广瑞典文学和自己的作品而来,但这个敏感时期,媒体感兴趣的只有诺贝尔文学奖。陈文芬昨天对早报记者无奈表示,“每一次为自己的书宣传的话,其中一两句话总是成为另一个主题,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