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悲歌
假日闲暇,凭窗瞭望。忽见几只小麻雀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它们似乎在悠闲地窃窃私语,它们时而叼几下身上的羽毛,时而在树枝上跳几下,时而“突拉”一声,张开翅膀飞到地下啄食,啄几下又张开翅膀飞起来,飞到另一棵树上。它们是那样活泼,那样快乐,向人们展示着生机和情趣。宋代诗人杨万里,曾为麻雀特意写了一首题为《寒雀》的小诗:“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稍话晚晴;特地作团喧杀我,忽然惊散寂无声。”近千年前的诗人,竟把眼前看到的小麻雀,描写得如此生动鲜活,让我佩服,令我感叹!
实际上,我看着眼前的小麻雀心里涌动着一丝悲凉,我觉得小麻雀的命运实在可怜。有几回经受过灭顶之灾。只是由于它的生命力过于顽强,才能偶然看到的它们的身影,如今,除了动物园,麻雀已是城市里唯一幸存的自然鸟类。它把我的思绪引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那个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即将成立的1958年的春天。那时,我才十五岁,刚从小学毕业到生产队参加农业劳动,我当社员干的第一件事便是打麻雀。那年4月20日,上边忽然一声令下,灭四害,打麻雀,搞成了“全民总动员”的一场声势浩大人与雀的战争。
说是消灭四害,消灭其它三害全都是各自为战不声不响,只有打麻雀最有声势,打麻雀的日子里,村庄里,家家的房顶上,田野里,渠埂上,树林里,都站着手拿“武器”的人,这些“武器”也很怪:有的是脸盆,用棍子不停的敲打,有的用一根竹竿子的头上拴上红布晃来晃去。这是为了不让麻雀落在地上,就是为了把小麻雀活活累死。据当时的科学家说,麻雀累极了,就会一头栽到地上,吐血而死。这是多么残忍的景象。但我打了几天麻雀,实在无法统计有多少只麻雀吐血而死。但我却分明看到,有好几辆小推车的麻雀遗体葬身火海!这是怎样的一个悲剧!这是麻雀的悲剧,也是人类社会的悲剧!因为在报上可以看到,一些知名的生物学家也长在房顶上,敲脸盆,轰麻雀的照片。还刊登了,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写的诗《咒麻雀》。也许过于“黑色幽默”,我不妨在此文中引录几段,以便“奇文共赏”:“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塌下来你不管;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莱如风刮;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我不忍心在引用下去了,实在是太荒唐,太搞笑了!人雀之战,自然是人的胜利。仅仅北京市就有300万人总动员,当天消灭麻雀83294只,全国多少?不完全统计,2.1亿。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学粼粼的数字啊!
到了1959年,全国发生大面积虫灾,好多地方的树木皆受其害。树叶北海泄洪要的七零八落。这才引起几位敢说真话的科学家联名上书,坚决要求给麻雀平反。身处高位的张劲夫,直接上书中央。毛泽东作了批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又是一声令下,麻雀才终于逃脱了灭顶之灾的厄运。六十年代初,经科学家反复考证,麻雀活动在人类聚居地区。只吃少量粮食,其主食是吃害虫。一场生是好大的运动,原来是一桩错案。直到麻雀从“四害”的黑名单中删除,它才活到今天。麻雀不是珍禽,而今已经弥足珍重也!近日回首往事,感慨万端。更感到小小的麻雀,显得可叹和可悲了!
诚然,麻雀称不上珍禽,它的身材瘦小,其貌不扬,既无炫目的羽毛,也无婉转悦耳的歌喉。在鸟类家族中不仅极为普通,而且是个很不起眼的“灰姑娘”。它有时偷吃了田野里待成熟的庄稼,朴实的农民大多在田里插上几个稻草人,让它们吓跑而已,尽管有时也骂它们是“老家贼”,但农民从没想把它们赶尽杀绝。孩子们用筛子捕几只,那只是为了取乐。可是,早在十九世纪,法国也曾对麻雀大张挞伐,由政府发布命令,悬赏捉拿麻雀,待发现消灭麻雀的第二年害虫泛滥成灾时,才恍然大悟,撒手作罢。使麻雀家族的香火得以延续。但是,近年来又出现一些祸害麻雀的现象,一连串的毁灭性各种打击又接踵而至。这是我于悲愤加上担忧之余,不得不写一篇为麻雀说几句话的文字了。
按说麻雀的数量甚多,而且生命力旺盛,适应能力很强,夏日暑热,冬日严寒,都难以给它的生命造成真正威胁。俗话说:“老天爷饿不死瞎眼家雀。”但从另一个方面说,它又是十分缺乏保护能力的弱势群体,近年来,水和空气的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农田里的各种农药,使它们天天处在危机四伏险象环生之中。另一方面,就是人们永无休止的食欲。那些街头的串店、市场的摊贩,为了满足食客爱吃烤麻雀的口福,使多少小麻雀葬身火海!为了赚取不义之财,一些人张开大网,大肆捕杀,更使麻雀在劫难逃了。仅从以上两方面,就足以说明麻雀今日之命运了。麻雀在城里已经难得一见,在农村也日渐其少,也许有一天,麻雀成了珍稀动物,甚至濒临灭绝,那时的人们才会醒悟,麻雀其实是很可爱的,当时为何不加以保护呢?可惜为时已晚矣!
我写此文,并非只为麻雀鸣冤,一想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两句诗,就会想到,鸟事人类的朋友。莺歌燕舞,好鸟乱鸣,给人类社会增添了多少快意。写到此处,忽然想到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1878年写的散文诗《麻雀》,作者写他牵着狗打猎归来,忽然看一只刚刚出生的小麻雀,从树上掉了下来。猎狗正要跑过去咬。一只老麻雀从从树上飞身而下,用自己身体护住小麻雀,兀立不动,怒视猎狗。猎狗后退了。作者也对老麻雀的临危不惧的母爱肃然起敬,文章讴歌了爱的力量,爱的伟大。此文早已被选进了小学语文课本。全民打麻雀的劫难毕竟过去了,也永远不会有了。可是,近些年由于人类的过分攫取,早已破坏了许多动物栖息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农村里,五十年代活跃在丛林里的许多鸟类已经不复存在,只有顽强地麻雀还有少量幸存。我们应该立即清醒起来,尊重自然,尊重动物,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爱护我们身边的生灵。我还要呼吁有关部门,在决策时,不应凭一时的头脑发热,也不能偏信一家之言,而需要头脑冷静,兼听则明。多方听证论证。真正吸取“全民打麻雀”的历史教训。把中国的事情办得更好,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