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研究 >> 文学评论 >>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 来源:原创 作者: 运河散人 日期:2013/9/25 阅读:3113 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行成于思毁于随 

    212,10.。14【现代教育报】

     ——简评张佳春校长的《且思且行》一书

      用几个夜晚,读完了这本校长写的书。书的内容就是作者“且思且行”的结果,写他的思路,写他的做法,没有华词丽句,内容切实可用,风格自然淳朴。鲁迅先生提出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卖弄,勿做作”的写作要领,本书做到了。我读后的评价是:“精要,好懂,有用”。

       思,是行的指南,行,是思的归宿。这本《且思且行》,似乎就是诠释着这个道理。细读之后,方可悟出两个“且”字的妙用。那就是,因思考而行动,在行动中又不断思考,一面思考,一面行动,循环往复,不断深入,不断前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干好一番事业,就是要有一个这样的“求索”过程。

      一位在通州运河中学任职的中学校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下自己的独立思索,独到的见解。写出治校的心路历程,以及做法和成效。其敬业精神可圈可点,书中提出的一些真知灼见,引人注目,振聋发聩。他的治校理念,已经展现在他的工作业绩上,已经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繁花似锦。由此可知,此书的现实意义不言自明。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强调的是学习要伴之以思考,其实,一切工作何尝不是学习。自然也要不断地思索。如若校长没有卓尔不群的办学思路,没有冷静、客观、清醒认识,没有完整而清晰的系统,一切工作都会陷于盲目或混乱。思,是静的;行,是动的,动静结合,乃成功之道,“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是顺理成章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适得其反的。张校长的“思”,着眼于学校教育的全局,放眼于学校教育的大势,注重实际,不尚空谈,其风格,本色率真,朴素实在;其内容,挤掉了多余的水分,献给读者的,全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宛如节日里农家刚刚蒸熟的,热气腾腾的白馍,既好看,又解饿。

       书的内容博大而广泛,在此不能逐一转述。其主要思路就是转变教育理念。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以人为本,一是特色办学。以人为本,就是强调教育教学的和谐。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既要考虑到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不可只顾眼下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而是要关注学生能否成为具有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关于特色办学,书中既有周密的安排,又有长远的规划。学校要办出特色,其实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校园内外的方方面面。书中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详细地写出了具体办法和措施。使这项工作有章可循。这些举措,尚无先例,完全是作者且思且行的结果。例如开设选修课和学分制的确立,大运河文化读本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读本的编写和课程设置,学生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是实施等等。这一切的课程改革,都开了历史的先河。作者“思'”的深入,”行“的果敢,蕴含着“敢为天下先”的气魄。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一句古语概括了作者的心路和呼唤,中华崛起,教育为先,当今教育,人人瞩目。校长做到“业精于勤”,值得称道;如能做到“行成于思'”校长们就会大有可为,教育的发展也必将会突飞猛进的。

        本书的内容丰富,有理论而不空泛,有实证可以借鉴。这一切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作者多年辛勤工作的结晶。亦是作者不断思索求实,求是的成果。“文章千古事,得失众人知”。我相信,校长们读一读,会有收益,一切关心教育的人们读一读,也会受益匪浅的。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刘德水 粗人细笔写沧桑    2128 次 2012/5/22
 从互联网和亚文化角度看“80后”文学    3332 次 2009/9/23
 “文学”在今天的“意义”    2243 次 2012/12/8
 一曲《楚歌》鸣绝响    1721 次 2014/5/26
 林越屏 全球化背景下的新移民    1878 次 2012/5/22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