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秋
2012.10,15《京郊日报》
李冬
每年“寒露”一过,就到了晚秋。恼人的暑热走过之后,就迎来了一年里的“天凉好个秋”的日子。一过了“处暑,”也就盼来了农家最忙,最乐的时候。此时。对于农家,不单是意味着凉爽,更意味着成熟,更盼来了收获的乐趣,
十年前,每年一到白露时节,人们都要说;“大秋到了!”,那时,的“大麦二秋”是庄稼人最忙的时候。农民把秋收叫大秋,在他们心里,秋收,才是一年之中最大的事。从春天的“春种一粒粟”。到夏日里的“汗滴禾下土’,这”寒来暑往“,不就是为了这个”秋收冬藏“吗?这时节,忙的乐和,忙得有滋有味。
我是在农村里长大的,如今住进城里了,可没到秋日大忙时,每年还是要回到故乡帮着乡亲们忙活几天。早我看来,农家的秋天有“三忙“。一是大田里的;二是菜田里的,三是农家院里的。
如今的农田里,主要的庄稼,就是玉米。入秋了,在萧瑟的秋风中,一人多高的棒子秧也就由绿变黄,棒子秧上长出的老玉米也就显露出来出它们的风采,足足有半尺多长的大棒子,鼓遛遛的,沉甸甸的。此时,就要把它们掰下来,扔进背筐,再装上车,运到家里。结角的黄豆、红豆、绿豆、豇豆,要用飞快的镰刀割下来,运到场上。红高粱,要掐穗。藏在土里的花生、红薯,要用镐刨出来。棉花地里 ,雪白的棉朵不见了,那满地的棉花秸秆,还要从地里拔出来,那可是纯粹是力气活呀!农家大车的轮子飞转,车上装来的是一堆堆,一垛垛的收获。
菜田里的萝卜,长得有模有样了。大白菜正在疯长。需要浇水,施肥。豆角架、黄瓜架,西红柿架,已经完成了它们的使命。拆下来,码放好,以待来年。倔强的丝瓜,很有耐寒的品质,墙头上垂下来的大丝瓜该是绿生生的。是想和菜畦里五颜六色的大辣椒相媲美吗?只有我在篱笆底下的老倭瓜,傻南瓜,不声不响地等着人把它走······所有的这一切,全都要忙活呀。
再看看农家院里,带皮的玉米堆得小山似的,校园里弥漫着一股股清香的气息。家里的妇女们、放了学的孩子们,可就要忙开了。她们要把棒子皮,一个一个地剥下来。去了皮儿的大棒子光溜溜的,似乎闪着亮光。黄玉米,白玉米。黄的如金,白的似玉。干一会儿,喜滋滋的,时间长了,胳膊酸疼。没有闲空薄皮,又到人家就直接挂到房檐上。也就成了农家院里的一到景色。即便如此,最后也得要把棒子粒儿从棒子上取下来,要用锥子扎一道缝儿,用手搓。我搓过,很费劲儿,手也磨得好疼呀!省事一点的是黄豆、红豆、绿豆;豇豆,这些豆类家族,就要在场上晒几天。用碌碡吧干黄的豆荚轧碎了,豆粒儿就掉出来了。用簸箕簸一簸,就能装进口袋里了。好一个秋收时节,可真是一个大忙时节,地里忙,园子里忙,院子里也忙。农民们干着,乐着。每年的秋天,每一户农家,哪个不是在“忙并快乐着。”,
如今的秋天,农家还是要忙的。由于农业机械的使用,劳动强度,降低了,原先琐碎又累人的农活,渐渐地被机械替代了。近几年来,收割机来了,脱粒机来了。不用掰棒子,不用剥棒子皮儿了,不用搓棒子粒了·····这一切,都是近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呀。
农家秋日的怡然,正是党的好政策树起来的一座丰碑。让我明白了,我身边的乡亲们,为何如此满心喜悦,他们都期盼着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就是期盼着未来的好日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