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手册编写要求
1.充分准备,精心设计
在着手实施手册的编写工作之前,编辑和主要作者都有一个做好全面准备的问题,对一揽子工作有个通盘考虑,包括本手册所及专业的概况、成书整体设想(指原则性要求)和涵盖面、已出版同类书的分析、主要作者(牵头人)的选择、编写队伍的全面组织、读者对象的分析、编写过程中的协调组织、审稿及统稿工作的安排、富有针对性的细节出版要求、进度设想等,其中有些要形成文字。
对于所有执笔人,特别是对于主编来说,必须吃透手册的通用要求和针对本手册的特定要求。对于手册的通用要求,诸如有充分覆盖面、内容丰富、允许备而未查不允许查而未备等,必须有清醒的考虑和周密的布置。例如,围绕本手册确定主题周边学科的处理、纵向技术内容(如上游原料和下游产品)的处理、横向性技术内容(也即共性内容,如环保、分析、管理等)的处理、公开和非公开信息资料的处理、国内水平和国外水平的辩证处理、当代技术和传统技术的辩证处理、业已淘汰和行将淘汰技术内容的处理、超前性的处理,等等,都应有所预测和对策,在编写会上提出来讨论并定格敲定。名词术语规范,全书掌握一致。
2.搞好整体框架设计
框架设计可以采用分层次进行的方法,主编考虑宏观结构、整体结构,提出各章节字数分配设想,提出形诸字面的二级以下框架设计要求。分编委、执笔人按主编提出的要求,依次考虑二级、三级框架。在这些工作完成之后,宜在一定范围内组织一次讨论,经修改定稿后再行铺开编写工作。讨论的目的一是集思广益,拾遗补漏,处理好可能的交叉重复问题;一是统一思想,有利日后工作的协调。大型手册,特别是专业跨度比较大的综合性手册,知识面再宽的主编也难免有百密一疏、吃不准之处,通过讨论可以集中群体智慧,避免可能的失误。这对于精神产品的生产来说,是一种特定的生产方式,它不同于以个体为主的发明创造或者充分发挥个人独创性的设计工作。经过从“粗线条一细线条一分编委、主编推敲一集体讨论通过”等一系列程序之后,就可以得到比较成熟的整体框架,工作起来就将有章可循。
在实际实施编写时,整体框架的某些细微处可能还会有所变动,这是正常的,但这种小变动不会影响大局,而且将会越变越好。
设计框架时,要求作者必须视野开阔,充分占有各种信息资料,不怕多,只怕遗漏,在充分占有的基础上再精心筛选,为我所用。
整体设计阶段可以充分利用电脑操作,这将有利于发现和处理诸多技术问题。
3.提出编写方案
编写工作铺开之前,还必须提出尽可能细致周密的编写方案。其内容不外编写意图、背景分析、编写目的、读者对象、篇幅设想、分工情况、字数分配、进度要求、样稿示范、近乎模式化的各种硬性规定(诸如层次编号、计量单位表示、参考文献著录、插图和表格表征要求、计算机录入要求等等),并形成文字。这些文件中,有些属于主编起草,有些属于编辑起草,双方合在一起方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编写方案。
编写方案中要强调格式体例规范,全书整齐划一。手册往往是多人执笔的,而成书却要求整体上的一致性,诸如层次编号、名词术语的统一称谓、化合物的命名、计量单位的规范化、参考文献的著录、对应外文的标注、中文和外文缩略语的使用、标准和指标的引用等等,都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并且全书统一,这些都要求具体化。成书时,如果认为有必要还要辑录成凡例(或编写说明)。
4.最终完成统稿工作
成稿后按原编写方案提出的办法,组织审稿。先由主审人作局部审查、把关,最后再汇总由主编总览全书,再次把关,同时平衡各局部间的相互关系,并处理好交叉、重复问题以及体例格式不一的问题等,还要完成书稿应具备的文前、文后等各种辅文的编写,最终完成全部编写工作。主编要特别注意作者的署名和恰如其分地反映其所做的工作,因为事关知识产权。
上一页 首页 [1] [2] [3] 尾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