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没有那一段短暂而珍贵的时期,那我也许至今还不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天性。
——卢梭
有人说,人生是由分分秒秒、月月年年这样一个时间系列组成的。这话说得不错。的确,从一定意义上说,时间,才是构成我们生命的有效材料。
古人曾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比喻时间的宝贵。古今中外,凡是有作为的人都信奉这个“黄金原则”。而他们更把青春年华用“金刚石”来标价。
毛泽东曾说过,自古以来,发明家,创立学派的人,在开始时都是年轻的,学问比较少的,被人看不起的。
事实也是如此。据有人统计,从公元600年到1960年的1360年中,全世界共有1243位科学家、发明家,做出1911项重大科学发明和创造。而这些发明家的绝大多数是在30岁以前就开始有了发明成果的;60%的重大发明是由40岁以前的人做出的
二
在人的年龄与成果的关系上,科学的发明家与文学的创造者的情况大体是吻合的。
有人通过对国外210位著名作家的资料统计表明,发表处女作的年龄是:20岁以前者54人,占34%;21—25岁者95人,占45O;26—30岁者36人,占17O,三个年龄段加起来约占96%。(参见图一)
图一 作家处女作发表年龄段比例示意图
统计资料还显出这样的特点。即:被视为文学中的文学的诗歌创作,其处女作发表年龄普遍提前。俄国的普希金、莱蒙托夫,印度的泰戈尔,法国的雨果,英国的拜伦,智利的聂鲁达等,都是少年时代就发表诗作。中国古代的骆宾王7岁赋《鹅》,更是文学史上的佳话。还有现代的戴望舒、田间、贺敬之等。少年诗人,不胜枚举。
诗歌的创作,尤其是不一定囊括人生全部体验的短篇抒情诗、写景诗的创作,最需要智力的凸现,情感的充盈,观察的入微,感悟的强烈。人类脑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正常人大脑的智力发育,4岁达50%,8岁达80%,17岁即告成熟。所以少年佼佼者即可赋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诗人的早慧,除过从科学的角度印证了人脑发育呈阶段性递增的结论外,从与文艺其它门类、样式的情况比较而言,还说明了阅历对于文学创作的特殊重要性。
事实上,受人类智力发育规律的制约,作家从出生到大脑发育成熟,是主要增长智力的时期,需要17年。假若,有利于文学发展的其它条件具备,并且刻苦创作,大约再经过一个这样的周期,这是主要增加阅历的时期,到了34岁左右。便可以成就一个大作家了。
世界上许多名作家的代表作都产生于这一时期。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入巴尔扎克的《欧也尼·葛朗台》和。《高老头》、艾略特的《荒原》、加缨的《鼠疫》、伏尼契的《牛虻》、卡夫卡的《审判入果戈里的《死魂灵》、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赫尔岑的《谁之罪》、萨克雷的《名利场》、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中国现代作家巴金的《家》、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叶圣陶的《倪焕之》、沈从文的《边城入钱钟书的《围城》、夏衍的《上海屋檐下》、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曲波的《林海雪原》等,都是34岁左右写成的。包括贾平凹的《浮躁》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都分别于34岁和36岁时写就。
有人对国外287位大作家出版代表作的年龄情况也做过统计。31—45岁最多,占63%。其中31—40岁的概率最高,约占50%。可见,由于智力、体力和精力的旺盛。由于知识积累、经验增长和技巧的成熟,使得这一时期成了一切有为作家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