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不过,在这里,绝不能把这种能量的发挥当作一种纯消耗。我们发现许多有才气的作家,在所谓“消耗”的过程中,同时出现智能生成过程。如贾平凹80年代初期、中期和后期,曾有短、中、长篇创作佳品络绎出现。而他在《浮躁序言之二》中竟满有把握地写道:“我真有一种预感,我下一部作品可能会写好,可能全然不再是这部作品的模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品,我应该为其努力。”能有这样的信心和把握,并且很迅速地表达在自己刚完成的大部头作品序言中的人是不多的. 作家对自己的智能充满信任,有时候就象催化剂一样,可以表现在前一个回合的运转之中。在《浮躁》之后,贾平凹果然写出了一系列风格迥异于《浮躁》的作品——《太白山记》、《白朗》、《烟》等。而紧接着的是又一部长德《废都》问世。这种创作智能的转换现象,除了得益于作家的深厚积累,是否还与作家良好的智能机制有关呢?
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