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报名
加入收藏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网 络 连 接 世 界
|
首 页
|
文学在线
|
小说分类
|
散文分类
|
诗歌分类
|
杂文分类
|
长篇文集
|
短篇小说
|
随笔游记
|
电子杂志
|
文学专题
|
当代文学
|
现代文学
|
个人文集
|
论 坛
|
网络文学
|
女性文学
|
校园文学
|
诗词韵律
|
古典文学
|
外国文学
|
歌词创作
|
影视创作
|
国学精华
|
精品佳作
|
理论研究
|
视频教学
|
作家书库
会员管理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主编邮箱
文章搜索
---作者---
---标题---
作家排行榜
带雨的云
558
篇
王风
372
篇
作协推荐
307
篇
运河散人
263
篇
零度
261
篇
古月重升
210
篇
郑永涛
173
篇
张天珍
169
篇
轻舞飞扬
154
篇
孙新坤
154
篇
小说分类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散文分类
楼梯寄情
她说什么了
吴稚晖何许人也
《爱,能勿劳乎?忠,...
枫叶的招摇
自在杨花
“地坛”的魅力
田间小路
人散茶已凉
发自病榻的心语
诗歌分类
浅伤
溱沁
孤煞
梦魇
奈何
道
淡然
天道
超脱
英雄决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
>>
诗歌研究
>>
评《两种阅读态度:“只读”与“可写”》
·添加到收藏夹
·给作者留言
·
查看作者资料
·
浏览作者文集
分享到:
更多
评《两种阅读态度:“只读”与“可写”》
来源:原创 作者: 未名 日期:2008/4/29 阅读:
10114
次 【
大
中
小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再来看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一文,很明显,作者作为一个动物作家,这个故事他想要表明的,是保护动物和动物身上具备比人更崇高的品质这两个意义。然而我们通过
阅读
首先发现:小说中的斑羚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斑羚,也就是说,并不存在文中描写的那种斑羚,这样,文章立刻出现了体裁上的“转身”,它从一篇动物小说,成为了一篇人类的寓言。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因为“体裁”在
阅读
和写作活动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它“指导读者同文本遭遇时的标准或期望(卡勒语)”,体裁要求我们根据某种游戏规则来
阅读
,体裁的界限也就是读者在
阅读
时生产意义的“各种可能性的界限”,体裁就是一种信息的编码方式,它既要求写作者以此方式来进行编码,也要求
阅读
者根据此种方式来“解码”或“再编码”。这样,保护动物这一最外层的文本意义消失了,同时也并不存在动物比人更高的精神品质,文本存在的,只是作者思想深处的某种意识(或无意识),或者人类文化通过此无意识的一次呈现。因此,故事的惟一关键处,也就是落实在人类面临整体性灭绝的灾难时该如何作出选择的问题上。不管作者是否有清晰的意识,作者还是在文本中给出了答案:个体无条件地服从集体,老者无条件地为幼者先作出牺牲。而显然,面对自己性命攸关的处境与此种他人强行给出的答复,大多数读者都不会感到满意而服从这一结论(文本意义)。在这个时候,我们只能借助于“互文性文本”,来对文本给出的问题本身进行更深广的思考,从而获得(其实是生产出)一个意义来。我们可以从武当山至今存在的“寄死窑”,日本历史上确实存在并已经在电影《楢山节考》中描写的“姥捨て”,从电影《泰坦尼克号》,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和真实的“克拉玛大火” 事件等互文性文本中,来获得对此主题的更为深广的理解。最终,我们仍然无法替读者个人作出任何一种选择,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对话的基础中获得一些共识:①善的本质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高度的发展。恶的本质是:毁灭生命,损害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②面临灾难时的任何一种选择都应该被理解,至少应该被谅解。如果说自我牺牲是“伟大”、不负“责任”的逃避是“无耻”的话,那么出乎个体生命的恐惧而犹豫、而躲藏、而逃亡应该被人类理解。因为每一个个体都有保全他自身生命的权利。③正因为生命如此可贵,让人不舍,所以那些义无反顾地献出生命的人,泰坦尼克号上的小提琴手,哈尔威船长,“镰刀头羊”……他们才能够如此深地打动我们,成为人类不朽的记忆……
其实任何文本,哪怕是看上去似乎还要坚硬、封闭一些的像《一夜的工作》这样的课文,只要以一种积极的
阅读
心态去
阅读
,我们都将生发出新的不简单地等同于作者给出的意义来。也就是,所谓的“只读性文本”,其实也仅仅是“伪只读文本”,由于作者的无意识因素或者社会文化的原因,最终使得每个文本都具备了可读性。而更重要的还并不是作者是否认为“只读”或者“可写”,重要的是
阅读
者的一种态度,同时,这种态度还将影响
阅读
者的
阅读
能力:对一个习惯于听从作者的指令的“聆听者”而言,面对可写性文本他将感到极大的困惑,如果万一作者没有给出具体的意义,如
诗歌
与神话经常做的那样,他就会在
阅读
中迷失方向,找不到理解文本的道路;而反之,对一个真正的
阅读
者而言,面对作者有意而为的“只读性文本”,他将会出现极大的不安,他的
阅读
习惯将使他“打开只读文本”,而打开只读文本的方式,往往是用一种破坏文本表层意义的方式,也就是说,他往往会采取批判、否定的方式对文本进行解读。
对课文与其他文本所执的“只读”或“可写”的态度所带来的
阅读
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巴尔特用“愉悦”和“极乐”这两个词语来加以区分。他说:愉悦的文本就是那种符合、满足、准许欣快的文本;是来自文化并和文化没有决裂的文本,和舒适的
阅读
实践相联系的文本。极乐的文本是把一种失落感强加于人的文本,它使读者感到不舒服,扰乱读者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各种假定,破坏他的趣味、价值观、记忆等等的一贯性,给读者和语言的关系造成危机,……但是,这一种文本的
阅读
以及我们对所有文本所执的“可写”式的
阅读
,使我们在
阅读
时上升为狂喜的作家,产生出创造的极乐。只有在这种状态下,读者才是自由的而不是被动的,是生产的而不消费的。
2004年10月28日初稿作者:李陆
上一页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下一页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
查看本文的评论
姓名
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 换张图试试
发表
取消
相关文章
新月诗派论
16560 次
2008/4/4
李少君:中国新诗的道路应该这样走
2530 次
2010/7/19
袁可嘉:40年代中国诗歌批评的一次现代主义总结
13384 次
2008/4/16
韩作荣:如何写出一首好诗
2070 次
2013/11/12
关于“哥特式诗歌”的初步探讨
6245 次
2013/11/12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