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绍兴
绍兴在我心里,就象是一位浑身透着历史文化的朋友,让我这个对中华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不得不去拜访。零七年八月五日下午我从杭州乘车来到了这个随处皆文化,皆风景,皆历史,皆灵性的城市。
绍兴的确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自古济济多名士。古今卓越的学术和艺术成就,名垂宇宙;歆动千古的逸闻韵事,踪迹历历可寻。王羲之的别业戒珠寺,为卖扇老妪书扇的题扇桥,兰亭修楔的流觞曲水,陆游悲吟《钗头凤》的沈园池台,徐渭的青藤书屋,鲁迅的百草园,蔡元培故居,城南的秋瑾故宅和畅堂,城中的周恩来祖居百岁堂-----,处处使人流连,目迷心醉。
在绍兴客运中心下车后,才下午4点,我不顾旅途劳累,就租一辆人力三轮车去参观鲁迅故居。鲁迅故居是一所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的六进大宅院,建于清代嘉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穿过台门斗,隔一个小天井,便是一间普通的泥地平房,往东走过侧门,绕过拐弯处的石栏水井,沿长廊进内,就是当年鲁迅一家的住处。还看到鲁迅家的厨房,当年闰土的父亲就在此作过杂务,现在还保存着过去的灶台、炊具等。又过三间平屋就是百草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百草园的斑斓色彩、无限童趣,百草园里的矮墙,是鲁迅当年“翻断砖,找蜈蚣,按斑蝥的地方,”那原来的矮墙,现在用木栅栏围起来了。接着步行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有名的私塾。书屋前静静的溪水,那挂着松下白鹿的白墙,他曾经偷偷看过小人书、描过画的课桌,那个鞭策了他一生的“早”字。书屋外还有一排光滑的石桌,据说他以前就在这样的石桌上练字,书桌依旧,保持原貌。看着盛满鲁迅童心的百草园,具有我国江南民族特色的三味书屋,让我更对鲁迅先生所经历的沧桑、成长的社会环境以及他光辉的战斗的一生产生一种敬佩之情。
走出鲁迅故里,我踏着步行街上的石板路,看到街两旁都是一间间列开的商店,做的买卖自然是绍兴传统特产:黄酒、霉干菜、臭豆腐等。周围的商店名大都借用了鲁迅作品中的人名、地名等。如“未庄酒店”、“阿Q酒店”、“孔乙己土特产商店”、“七斤嫂土特产商店”等等,不胜枚举。我在“潘大姐正宗臭豆腐”的醒目招牌站下,从店内飘出的炸臭豆腐的味道,其实我知道臭豆腐“好臭”,反而有点“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感觉,闻到却是一种清香。我一个人要了一小份,端上桌来,咬上一口,发觉外面炸得微黄酥脆,里面的豆腐是嫩滑的,蘸上一点花生酱或蕃茄酱,味道好极了。一小碟只有五、六小块豆腐,不一会儿功夫就被我风卷残云消灭掉了,摸摸嘴,真有点意犹未尽。走出小吃店,跃入眼帘的就是鲁迅笔下大名鼎鼎的“咸亨酒店”,门前有一幅对联:“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很是相得益彰。我是不好酒的,不然倒可以进去喝上几杯,来一碟茴香豆,烫一壶绍兴老酒。酒店前的招牌人物则是立在门前的“孔乙己”塑像,“孔乙己”着一件玄色长衫,身子侧倚在柜台上,柜台上置放一只盛茴香豆的小碟子,他左臂抬至胸,右手握着一酒碗,一副潦倒又忧郁的神情。这里的商家充分利用并挖掘鲁迅这块无形资源来进行招揽及经营生意,也算是绍兴“名人经济”的一大特色吧。
看看天色已晚,更有疲倦之感,我就在附近找了个旅馆住下。晚上整理一下笔记,洗完澡后舒舒服服的睡了。第二天早六点醒来,感觉精神倍增。吃了早点后,
接着,我来到了沈园。沈园为宋代江南著名园林,集绍兴历史文化、古典园林于一体,人文与自然巧妙融合。沈园是个很小的园子,里面的亭台楼阁,一坛幽水,曲径通幽处更是鸟语花香。碧绿葱葱的竹子倒也把她勾画得小巧玲珑,又透出小家碧玉的秀美。相传,唐琬是陆游的表妹,人称才女,两人情投意合,19岁时嫁于陆游,才子佳人,理当是又一对赵明诚、李清照,但却被陆母生生拆散了。 陆游在沈园游玩的时候,意外地碰到了唐琬和赵士诚夫妇。陆游在粉墙上写下古来今往诵传不绝的爱情名词《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次年,唐琬独自一人又来到沈园,和词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唐琬就从此郁郁寡欢,不久就病逝了。 他们两人的词被并排拓印在一面墙上,看到墙上陆游和唐婉分别所作的《钗头凤》让人顿觉悲凉,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彷佛近在眼前……生命有尽头,爱情没有尽头,能千古流传的,都是爱的神话。
游完沈园,几位戴着乌毡帽的人力车夫走过来,问我去老街玩否?其中一个人摊开一本宣传画册就向我滔滔不绝地介绍起了那边的景致,还说可以一边带我逛完整个街区,一边给我当导游一路解说,还可以顺便帮我照照相。我们经过价格商量后,我乘坐上“乌毡帽”的黄包车,向绍兴老街“仓桥直街”进发。一坐上车,“乌毡帽”就向我介绍起绍兴的“三乌”和“三缸”:“三乌”指的是乌篷船、乌毡帽和乌干菜(即霉干菜);“三缸”指的是酒缸、染缸和酱缸。“如果不知‘三乌’和‘三缸’,等于枉来一趟绍兴!”进入错落有致的老街区,“乌毡帽”向我解说道,环山河两岸和仓桥直街两侧的民居,大多建于清代,粉墙乌瓦,砖木结构,色彩平和,尺度宜人。特别是沿街保存的40多个台门,差不多都是石库门框,黑漆门扇,石板天井,青砖地坪,木雕漏窗,木板楼面,老虎天窗,风火山墙,瓦陈屋脊,外观朴素平实,而内质典雅含秀,散发着绍兴民居特有的那种“书卷气”。这些承担着历史记忆的民居建筑,如今仍然以民居住宅为主,酒店、茶楼、客栈、美容、古玩以及土特产之类的店铺点缀其间,通常都是一两间店面,木板排门,依然当年景象。故名“老街”,被评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途径一个当铺,“乌毡帽”说这就是鲁迅小时候家贫时曾经去当过东西的铺子,我下去看了看,斗大的“当”字在木版门上非常醒目,我走进去感受了一下,颇有那么几分古色古香的当铺味道。然后“乌毡帽”把我拉到一家酒铺门前,说这家酒铺产的酒才是最正宗的黄酒,其他的地方,鱼龙混杂,则很难说得清。绍兴黄酒以花雕和会稽山最负盛名,这里主要出产花雕酒。谓之“花雕”,源自装酒的瓶子雕琢有花鸟虫鱼等图案而得名。走入店家,我果然看到有一小姑娘正在那里聚精会神给一个酒瓶雕花描金,就像在雕琢工艺品。出了酒肆,我们来到八字桥旁,桥是古石桥,古朴大方,上面爬满了绿色的青藤,小河从桥下缓缓流过,两岸都是白墙黑瓦的民居,还有人在河边用最古老的方式在洗衣。我在桥边留影后,沿河而走,又来到“宝珠桥”,古桥在雨湿寒梢中更显得古远幽静。听说这座七边形拱桥的历史已经上百年了。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曾来到这个桥头上游玩时,一不小心把一颗宝珠坠落到桥下的小河里。故名“宝珠桥”。登上古桥,观小桥流水人家,是绍兴到处可见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诗情画意尽在不言中。
老街的尽头是水上戏台,就是鲁迅笔下的社戏演义之处。“乌毡帽”介绍说,你若乘上乌篷船,徜徉在稽山镜水间,不仅能领略水乡泽国之佳景,还可看到悠久历史养成的固有风俗。家家临水,户户枕河,划只小船可以串门访友。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迅哥儿正和一帮小伙伴们坐在乌蓬船上一边磕瓜子,一边看着戏台上演戏的情景。在水上戏台前留影后,我们又游览了“青藤书屋”、“蔡元培故居”、“秋瑾故居”、“周恩来祖居”等名人故居。
“青藤书屋”是一个幽静的小园,两间旧式的平屋,位于绍兴前观巷的青藤书屋,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这里是我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的徐渭诞生和读书的地方。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文学家的不朽作品,还能了解到这位幽默大师不阿权贵的品格和其一生的坎坷遭遇。
“蔡元培故居 ”是被各界尊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的诞生地,它位于绍兴市区笔飞弄的故居内。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故居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共三进,自南而北依次为门厅、大厅、楼房。门厅与厢房、大厅与楼房之间均有天井相隔,是绍兴传统的“台门”建筑。
“秋瑾故居” 位于塔山南麓。“莫道女儿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古朴幽静的故居,盛满一代女中英杰的豪气壮志。秋瑾,号竞雄,清末女革命家,1907年在绍兴轩亭口就义。 “和畅堂”保存完好,建筑风格颇具清代江南水乡的民居特色。
“周恩来祖居” 位于绍兴城内劳动路。史料记载,周恩来是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后裔。其先辈辗转迁徒,于明代洪武年间定居绍兴府。清康熙戊寅,祖上王氏寿百岁,清廷授“百岁寿母”匾额,遂有“百岁堂”之称。周恩来祖上世居于此。一九三九年三月,周恩来曾在此从事抗日革命活动,并留下不少珍贵文物。
游完名人故居,接近中午十二点,我付给乌毡帽车费。结束了此次绍兴古城之游。尽管是一次比较短暂的旅游,但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名人、店铺、石街、情物让我铭记在心。“鉴湖越台名士乡,忧仲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列氤氲入诗囊。”这是毛泽东1961年9月“纪念鲁迅八十寿辰”的一首七绝诗。绍兴之所以被毛泽东称为:“名士乡”真不为过。就是这句践艰苦奋斗、发奋图强,陆游忧仲为国、至死不忘,蔡元培海纳百川、兼容并包,鲁迅甘为孺子、勇敢硬骨,周恩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也显示了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不同凡响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