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百度搜索风云榜,一部电影的名字高居榜首,它就是《色,戒》。女主角汤唯在影片中所穿的27件旗袍展现出的东方女性的温婉。使得“旗袍”这一服饰文化符号,再度走上时尚的潮头。
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典型代表与中西服饰文化交融的设计典范,已经得到了学术界与民间的普遍认同。旗袍,故名思义,是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辞海》释文旗袍是“清满洲旗人妇女所穿的一种服装。下摆不开叉,衣袖八寸至一尺。衣边绣有彩绿。辛亥革命后,汉族妇女也普遍采用”。
清满洲旗人所穿的旗袍一般特征为:圆口领、窄袖、向右侧捻襟、下摆四面开衩、带扣绊、束腰带。面料多为皮革。1644年满族入主中原后,原先的游猎文化与汉族的农耕文化相融合,旗袍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圆领变为一寸多高的立领;四面开衩变为两侧开衩或不开衩;窄袖变为喇叭袖;袖头和掖襟上加上了几道鲜艳花边或彩色牙子;做工日趋精巧;面料开始以棉布为主,丝绸也逐步盛行。但这一时期所谓的旗袍相对较为宽松,应该属于古装的范畴。 改良旗袍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初,是满清旗装与西洋女装元素有机结合的产物。这种旗袍的特征为:向右侧捻襟,立领、盘扣、下摆两侧开衩,单片衣料、贴身设计、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等。当时,大量纺织厂、服装店的出现,为旗袍的流行奠定了基础;电影、广告与明星等新事物的萌生,为旗袍的流行推波助澜。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改良旗袍达到了流行的顶峰,这就是我们现代一般意义上的旗袍。当时的普及程度空前绝后,款式变化日益繁多。时而高领,时而低领,时而宽袖,时而窄袖,下摆时长时短,开衩时高时低。当时的名人如宋美龄、林徽因、胡蝶、阮玲玉、张爱玲等所穿的旗袍,成为那个年代女装的经典。
旗袍的流行绝非偶然。有历史与文化等外在因素,也有旗袍本身的内在因素。旗袍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把西方美学所崇尚的人体曲线美与东方女性的含蓄特征结合起来。旗袍的衣身连袖,符合中国传统美人手臂下垂时的溜肩;旗袍在丝质面料间留下一条窄长的缝隙,如诱惑天使脸上暧昧的微笑。不经意间的若隐若现,有如流动的旋律,带着诗情画意般的细细体味,旗袍所体现这种介乎显与隐、色与戒之间的审美的矛盾与和谐,堪称服饰美学的极致,被今人称之为“中国式性感”,构成了代表中国20世纪前期时代特征的新的服饰美学观,并辐射开来,一直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乃至世界。
如今,旗袍在经历了过往的无限荣光与落寞后,又开始悄悄升温。《花样年华》《2046》《茉莉花》《长恨歌》……一部部电影作品,淋漓尽致地再现了旗袍昔日的风光。国外很多著名的服装发布会将旗袍元素融入其中;全面介绍与宏扬旗袍文化的网站——中国旗袍文化研究网成立;一部以旗袍为故事载体的电视剧《旗袍》业已封镜,而同名电影也正在拍摄中……
经济崛起到一定的时候,文化必将回归。旗袍不仅是一种服装款式,更是中国传统民族设计与西方时尚美学理念相互融合的一次成功试验。它所体现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完美统一,它所传达的艺术上的分寸感,对我们今后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与推广,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木子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