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悲情的高山
我国960万平方公里陆地中,山地占了69%。除去喜马拉雅山、泰山、黄山、华山等以其险峻挺拔著称于世外,更多的则与荒字连在一起。过去的岁月,人们举起斧头向山间的森林痛下杀手的结果是:建国后,全国累计400多个县、1万多个村庄遭受滑坡、泥石流袭击,年均经济损失36亿元。
我国陆地面积中山的比重世界上最大。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人们不会忘记1976年唐山大地震,人们不会忘记1998年夏季那场特大洪水。长江、嫩江、松花江相继发生特大洪灾。滔滔的灌水冲毁了村庄,冲毁了耕地,瞬间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这惨景拍打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
当人们的目光定格在无情的地震、汹涌的洪水时,长江以南、华南、西南、东北地区连遭暴雨袭击后诱发的大量滑坡、泥石流灾害,损失也十分惊人。
据统计,当年全国汛期共发生不同规模的滑、泥石流18万处,造成1130人死亡,1万余人受伤,毁坏房屋50多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0亿元。
这些灾难是大自然的阵痛,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咆哮。一位地质学家说。
第五篇 愤恕的土地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但耕地仅有14%。我国人均耕地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中名列第120位,不及世界水平的一半。近十几年间我国人口每年以1000万的速度递增,耕地却平均以每年1个中等县的面积减少。全国666个县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
耕地,你要递减到何时?
综观人类的发展史,谁能像土地那样给予人类无私的奉献呢?正是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一个个呱呱落地的婴儿在阳光、空气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我国是陆地大国,以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位居世界第三。犹如我国的钢铁、煤炭、水泥产量雄居世界第一,但一提人均就要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一样,13亿多人这个巨大的分母将我国均占有土地份额大大缩小,使我国人均占有耕地的数字远远落在世界之后。
我们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
这是我们经常引用的一句非常自豪的口号。
这是一条随处可见的标语。
自豪的背后却是许多无奈:我国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中,已利用680万平方公里,利用率为70%,耕地垦殖率为14.2%,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现有耕地19.5亿亩,人均1.6亩,不及世界人均水平一半;我国现有耕地中,一等好地占40%,中等地占34%,三等劣地占26%,这其中3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水土流失危害,40%严重退化;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全国尚未利用的土地面积约为33.76亿亩,其中,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永久积雪、冰川及裸岩约占未利用土地的73%,宜做开垦的土地仅为2亿亩,按60%的垦殖率计算,可开发的耕地仅为1.22亿亩,全部开垦后,人均增地不足0.1亩;我国现有的42.9亿亩牧草地多为不宜农和不宜林而遗留下来的土地,真正适于牲畜放牧的草地只占牧草总面积的12%……
当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一定有种非同寻常的紧迫感:土地再也不能减少了!
事实并非如此。近几年,我国的耕地仍旧锐减:
1992年,净减耕地441万亩;
1993年,净减耕地485万亩;
1994年,净减耕地657万亩;
1995年,净减耕地583万亩;
1997年,中共中央发出了11号文件,我国实行了“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政策。但“冻”而不“结”,当年仍减少耕地203.8万亩。
2005年、2006年、2007年我国耕地仍在减少。
我想重复的是:
数字是枯燥的。
数字却最能说明问题。
我国耕地的严峻现实告诉我们,照此下去,50年后,我国人均耕地只剩0.6亩,100年后,我们的子孙将无地可耕。
守住耕地,保障粮食供给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