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很不好谈。原因大概有这么几条。一是通州的地理位置独特。它“上控京阙、下控天津”,是大运河的北端,北京的东大门。南北文化在这里交融撞击,形成灿烂的运河文化。运河文化博大精深,“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不是我辈所能望其项背的,它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积累,我只能心而往之。二是作为运河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州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说是丰富多采的。其实,越丰富多采,谈起来就越没“抓挠儿”。三是资料缺乏,历代统治者好象都犯一路“病”,——鄙视群众文化。用着你的时候,如粉饰太平,就把你提溜出来说说,不用你的时候呢?就把你丢到爪哇儿国去了。谈不到什么资料建设。年代久远,资料又缺乏。谈起来可就难了!咳!怎么办呢?不好谈也得谈啊!谁让咱干上这个了呢!跑跑图书馆吧,上上档案馆吧,再找老人们聊聊……嘿!您还甭说,还真有点儿收获。不过咱得把丑话说前头,我只聊些资料,只是给有心群众文化研究的人提供些“砖块儿”。有用呢,您就检起来,没用呢,您也别恼,扔掉就是了。文笔呢,那就更谈不到了!资料吗!好!那咱就谈吧!先谈谈城区的群众文化活动。谈通州城区的群众文化活动,不能不谈到万寿宫。建国前的万寿宫(地区)不但是通州特殊商业区,还是民间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摊点林立,商贾云集。三教九流各界人物在这里聚会,大批的民间艺人来这里谋生。变戏法的、练武术的、练气功用手砸石头的,唱大鼓的、拉洋片的、说评书、唱小曲的,跑马戏的、摔跤的、耍猴的等打地摊儿的民间艺人比比皆是。此外,还有十几家(民间)文艺演出场所散落各处。什么万寿宫戏台、荣庆戏园、吴记书馆、永顺轩、增盛号书馆、德庄茶社、松竹梅书馆、马记茶馆、同乐社、琴心坤书社、文明轩、绿声坤书馆……这些演出场所与打地摊儿的艺人和其它商点儿融为一体,使万寿宫成为通州最繁华的闹市区,通州的天桥。万寿宫戏台融在万寿宫建筑本体内,是万寿宫的一个组成部分。据通县文史资料记载:“通州万寿宫有两处。一处在城内,一处在城外……”。“城内万寿宫建于清康熙中期,乃是江西九府城内十三粮帮集资所建。”“在闸桥以西路北,前至临河,后至黄桥胡同。前面门首有门槐两棵,房屋四层(大殿)……内中并有戏台。”“每年农历二月初和八月下旬,粮船人员演戏庆贺真君。”“城外万寿宫建于乾隆初年”,“在北关门外路北”,是“江西在通州经营书业、瓷业的商户集资建成”。“前至大街,后至果沟沿儿,前后四层房(大殿),亦有戏台。”“春秋两季演庆祝戏。”关于演戏的习俗、演出的方式、演出的剧种及剧目,因年代久远,我们已无法知道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据说这许真君是江西人,身后成神曾斩蛟龙救过江西人。江西人把许真君奉为福主。您想啊,“演戏庆贺真君”,当然要演家乡戏,(江西地方戏)庆贺真君吗!让许真君看家乡戏必然会有亲切之感。通州是大运河的端头,各种艺术在这里在交融相汇,那么,北方戏呢?恐怕就更不能少了。我们可以设想,当江西粮帮一连数月押着粮船从大运河来到通州时,那是什么滋味儿?累。乏。枯燥乏味。他们需要什么?当然是娱乐和休息了。到达万寿宫后有人接待您。您祈祷真君保佑后,摇头晃脑喝着小酒,品茶听戏。美!通州的达官显贵呢?咳!还能少的了他们?甭说他们,这三教九流哪个您能少啊?!得打点哪!贫民百姓恐怕就很难说了,也许能听些“蹭戏”。总之,万寿宫本身就是大运河漕运的产物,而万寿宫戏台呢,它对南北艺术的交融,对运河文化产生了影响,这恐怕是毫无疑问的。荣庆戏园。这个戏园的资料不多。只是档案馆内有些零零星星的资料。据通州档案馆关于1936年节目审查单等挡案资料记载,该园园址在万寿宫十四号。经理王兆芳,住教子胡同,当年四十岁。荣庆戏园建于何时,现无资料可考。我曾访问通州的老人。戏迷。有人说建于清末民初(不过,也不一定)。园内大约有二百多个座位,条凳,是建国前民间职业剧团来通演出的主要场所。当年曾在该戏园看戏的老人们说,这个戏园设备简陋,和北京的大戏园无法相比。北京的戏园有茶桌茶凳,观众可以品茶听戏;而荣庆戏园只是个席棚,园内只有条凳,观众看戏挤在一起。晴天还好,如果赶上下雨,雨水顺着席棚往下漏,演员在台上打伞唱戏,台下观众纷纷逃匿,秩序异常混乱。有人戏称戏中散儿。该戏园门口不卖票,主要是在园内“散打钱”。我们听过侯宝林的相声《三梆鼓》,好象和这个挺相似。不过没人家“正规”。是演员自己“散打钱”。演员唱完一段戏,戴着戏装,手托小盘儿“梆梆梆”,向观众要钱,“给吧您!”观众将钱扔在盘中,演员再唱。如此反复多次。戏园主要唱些蹦蹦戏,偶尔也有梆子。剧目有《刘翠平哭井》、《李香莲卖画》、《血手印》、《柜中缘》等。您甭看戏园子破,您想进京演出吗?嗨!“来吧您”!这是头一站,进京的大通道。您想到外边闯天下?好啊!这道门槛您能飞过去?还是先在这儿“比划比划”吧!德庆茶社在万寿宫路北三十号,经理王德芳;永顺轩在万寿宫路北四十三号,经理王兆芳(后转给苏斌华);增盛号书馆在万寿宫三十一号,经理吴振增;松竹梅书馆在万寿宫二十九号,经理徐树芬;同乐社在万寿宫十五号,经理徐晋轩;琴心坤书社在万寿宫三十二号,经理李雪亭;文明轩在万寿宫十号,经理张俊卿;绿声坤书馆在万寿宫三十五号,经理苏斌华;马记茶馆经理王兆芳;吴记书馆经理吴振增……。这些地方主要上演曲艺节目。那真是丰富多采:有相声、快板、评书、大鼓、太平歌词、莲花落儿……当然,最有名要数通州的单琴大鼓了。单琴大鼓甭说北京,就是在全国曲艺界也有很大影响啊!单琴大鼓,又称单琴,两人表演。一人操琴,另一人则用竹棒儿打琴成调,并不时地敲打着一面小鼓,口唱小曲。著名单琴演员翟青山,就是通州马驹桥人,据说他是单琴大鼓的创始人。三十年代曾经在万寿宫一带演出。演唱曲目内容主要是中国传统历史故事,也有一些现代曲目,如《大姑娘摘棉花》等。抗日战争爆发后,翟青山到北京演唱并开始走红。尔后成为北京曲艺界的名演员。华北解放初期,翟青山曾在当时的冀中电台演唱过。据北京曲艺家协会负责同志讲,北京城内最后一名单琴艺人流落在通州。为此,《中国曲艺志北京卷》编写组的同志曾要求通州挖掘这个曲目,通县文化馆也曾派人调查追踪。可惜,当事人去世,知情人很少,收效甚微。书茶社设施简陋,门脸儿很小,演员演出类似打地摊儿,有一桌一椅一凳。观众坐条凳将演员围在当中,边喝茶边看演员表演。艺人们的生活是很苦的,有时还要受恶霸们的欺凌。据通州文史资料记载:“艺人们在演出时,必须向流氓地痞恳托(求)照顾,然后才能卖艺。青年女艺人和剧团(女)主角稍有姿色,就受彼辈们的调戏。若为(被)有钱的少爷看中,即买回家去做小妾。稍有不慎,流氓地痞大砸戏园。数次将桌凳、茶具完全砸毁……民国十几年,本城新城南街的一个少爷,大概叫果敬宇,爱上了一个姓杨的女主角,买回家去做妾,被其母虐待致死。经死者之父告于县衙,只将其母押数月。”著名的曲艺演员关学增、连阔茹等都曾在万寿宫演出过。万寿宫的剧目曲目审查严格。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时期,演出者要一天报一次节目单,让主管部门审批。关于税收,史志记载:“四乡戏捐,乡庄演戏每台拾元。本城戏捐,每日二至三角,每十日呈缴捐款一次。”此外,西海子礼堂,西大街等地都有过群众文化活动。西海子礼堂演戏时还卖过彩票。通州乡村的群众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庙会和春节。建国前,通州的庙宇很多,较大的庙宇都有庙会。据通州志及其它一些资料记载,通州有影响的庙会有二十多个。如:“正月十五,里二泗娘娘庙有庙场香会。”“二月初一至初三,各置土地庙演戏娱神。”“阴历二月十九,北坝菩萨庙有庙场香会。”“三月初二孤山庙有庙场香会。十七至十九,杨富店娘娘庙有庙场香会。二十七至二十九,东岳庙有庙场香会。”“四月初一至十五,宏仁桥娘娘庙、张家湾广福寺有庙场香会。十七日至十九日草寺娘娘庙有庙场香会。”四月二十一至二十四,鲁仙观有庙场香会。“二十七、八城内药王庙有庙场香会。北关九龙庙有庙场香会。”“每年五月初一本州城隍庙有庙场香会。里二泗娘娘庙有庙场香会。十三,王恕园关帝庙有庙场香会。”“六月本州城隍诞辰有庙会。”八月二十六,马驹桥庙会。九月二十三永乐店关帝庙会。这些庙会,主观上是娱神,有封建迷信色彩。但在客观上庙会成为民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庙会的文化活动主要是戏剧和花会表演。戏剧主要分布在四大庙会。即鲁仙观庙会、永乐店庙会、马驹桥庙会、草寺庙会。可以这么说,这四个庙会演戏的规模、形式、风俗,演出的剧种剧目及场地形态,基本代表了通州整个乡村戏剧状况。鲁仙观庙位于通州城南五十里、西集东四里的东仪村。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一至二十四是该庙庙会,有大戏。据现存档案馆的政协文史资料记载:鲁仙观庙“明代修建,光绪九年重建,鲁家坟是它的前身;庙基方圆数十亩,殿宇五层……山门前有戏楼一座”。戏楼台基离地面两米,分两层。前层宽十五米,长十五米,是演员的表演区,戏楼的主体。后面是大殿,供演员们化妆和临时休息时使用。戏楼起脊两层,歇山重檐,油漆彩画。楼外雕着鸟兽鱼虫;楼内绘的是三国故事:英姿勃发的周郎,神采奕奕的孔明,阴险狡诈的孟德,刀劈蔡阳的关公;张飞、刘备、孙权、陈宫……呼之欲出,栩栩如生。整个戏楼浑然一体,典雅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