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短篇小说 >> 百字短篇 >> 哲理短文精选(9)
  • 哲理短文精选(9)
  • 作者: 秋忆 日期:2008/1/23 阅读:1748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公  理
    老师离开黑板,抖了抖手上的粉笔灰说:“现在请大家作笔记:平行的两条直线,任意加以延长,永不相交。”学生们低下头在本子上写着。
    “西多罗夫,你为什么不记呢 ”“为什么它们不会相交 ”“为什么 我不是已经讲过,因为它们是平行的呀。”“那么,要是把它们延长到一公里,也不会相交吗 ”“当然啦。”“要是延长到五千公里,它们就会相交了吧 ”“不会的。”“有人试验过吗 ”“这道理本来就很清楚,用不着试验,因为这是一条公理。谢苗诺夫,你说说,什么叫公理 ”一个戴着眼镜,态度认真的男孩子从旁边位子上站起来答道:“公理就是不需要证明的真理。”“对,谢苗诺夫,”老师说,“坐下吧……现在你明白了吗 ”
    “那么,不论什么定理都可以叫做公理,就也都用不着加以证明了 ”“不是任何一条定理都可以叫做公理。”“那为什么这一条定理就可以叫做公理呢 ”“咳,你多固执啊……因为这是欧几里得说的。”“要是他说错了呢 ”“你大概以为欧几里得比你还要蠢吧 ”“不,我并不这样认为。”“那为什么你还要强辩呢 ”“我没有强辩,我只是在想,为什么两条平行直线不能相交 ”“因为它们不会相交,也不可能相交。整个几何学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这么说,只要两条平行直线一相交,整个几何学就不能成立了 ”“那当然,但它们终究不会相交……你瞧,我在黑板上画给你看……怎么样,相交了没有 ”“暂时没有。”“好,你再看,我在墙上接着画……相交了没有 ”“没有。”“你还要怎样呢 ”“要是再延长,延长到墙的背面去呢 ”“现在我全明白了,你简直是个无赖,你心里很明白,但就是存心要跟我扯皮。”“可我确实不懂嘛。”“嗯,好吧,你不相信欧几里得,也不知道他是什么人。但我,你总该知道,总该相信吧 我对你说,它们是不会相交的……喂,你怎么不说话了呢 ”“我在想。”“西多罗夫,那就这么办吧:要么你立刻承认它们不会相交,要么我把你撵出教室,怎么样 ”“我实在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西多罗夫哽咽着说。“出去,”老师喊了起来,“收拾你的书包见你的父母去吧。”
    西多罗夫收拾起书包,抽泣着走出教室。
    大家默默地坐着,然后老师站起来又走近了黑板。“好吧,同学们,我们继续上课,请你们再记下一条公理,两点间只能画一条直线。”
    摘自《小说鉴赏集》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库尔良茨基•海特陈印泉译


    元杂剧何以兴盛有新说
    自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余则谓元初之废科目,却为杂剧发达之因。”一论之出,迄今论戏曲者无不因之,以为元初由于未行科举,致文章之士无进身之阶,遂以作杂剧为寄托,乃兴杂剧之盛。
    《社会科学报》6月20日刊登钱世明的文章说,汉人作赋,唐人重诗,宋人填词,元人写剧,今人造小说,不过一时代推崇一文体罢了。与科举何干 以剧而论,明、清传奇、昆曲大盛,而明、清未废科举。一时代之文士好一时代之文体,此文体自然昌达。
    文章认为,元杂剧所以盛于彼时,根本原因在于:元初是各族大聚萃之时,儒、释、道、伊斯兰诸文化共存,思想大开放,无拘禁;中原经济发展、恢复,市民生活稳定,故通俗之杂剧甫得广泛播传。杂剧倘无市民阶层之支持,决活不了。市民生活倘处衣食无着境地,亦绝无饿着肚子去听戏的道理。杂剧成为广大百姓娱乐之具,其不兴何待。杂剧之兴,倒是足以证明元初社会经济、思想之繁荣、解放。
    至于元杂剧作者,实非大儒,不能为官,不能治学,遂逞笔墨于杂剧,当“作家”了。于中国文学史上,实为“专业作家”之滥觞也


    可怕的习惯
    和朋友一起上街,顺便到一个杂志亭买一本杂志。身上没带零钱,就将一张50元递了进去。不一会,一堆零钱带着愤怒的情绪啪的一声扔到我面前。我若无其事地将零钱收起来。朋友说:他这样做是对人的不尊重。我说:我早已习惯了。
    确实习惯了———对恶劣的服务态度不生气,不争辩,不拒绝,听之任之,逆来顺受。
    忽然觉得这习惯很可怕,原来你的不被尊重是你的不要求造成的。结果,你习惯了,别人也习惯了。
    更可怕的是:我竟然为没带零钱羞愧。
    摘自6月23日《广州日报》,作者袁利霞


    爱抱怨是对自己不满
    这样的人总是不顺心。他们一开电脑就死机,一开车就被警察罚款,一提意见就被驳回。他们是最易被小商贩欺骗的那一个,作弊惟一被抓住的倒霉鬼。
    是不是其他人都比他幸运 当然不是。所有人面对的问题是同样的,只不过有些人过于关注生活中消极的一面,并把它放大,仿佛在显微镜下生活。
    紧张易怒的情绪体现了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对于爱发牢骚的人来说,这种不安全感源于对自己深刻的不满意。这种感觉有可能来自于家庭。如果在自我认知形成的青少年时期,一个人经常得到来自家庭的负面评价、挑剔,或父母经常与亲友孩子攀比,久而久之,他也会延续这种思维定势,对自己不满意,总对自己及周围环境提出苛刻要求。
    久而久之,抱怨成了习惯,就算他并不真的讨厌某人某事,也要数落个没完。到了这个地步,他就很难看到自身优势的一面,认识自身的资源。
    这样的人遇到最大的麻烦来自于人际关系。由于容易出口伤人和沟通不畅,很难与人建立积极的、有效的人际环境。人们会对这样的人敬而远之。在单位,上司为了避免麻烦,可能不敢委之以重要工作,他也许因此失去很多机会。
    摘自6月20日《中国青年报》作者冯王月


    表演自己的失败
    一次文艺晚会中有这么一个节目:四个“马三立”登台表演,看谁最像喜剧艺术家马三立。观众评议的结果:最先表演的最年轻的小伙子最像马三立,而表演在最后的真正的马三立,观众说他最不像马三立。无独有偶,世界卓越电影艺术家、喜剧大师卓别林也遇到类似情况:一次卓别林来到一座小城,恰巧碰上小城举行模仿卓别林大赛,他便化名参加大赛。可是比赛结果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只得了个第六名。
    其实名家们演不好自己,真正的原因在于:首先是观众印象中的马三立和卓别林已和生活中的他们拉开了距离,已是艺术化的产物,表演马三立和卓别林的选手是把艺术化的产物加以强化,不是生活中的名人。第二是马三立、卓别林曾很好地研究过他们要演的人,但并没有也不可能会去想如何演自己,所以他们很难演好自己。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个人要去表演自己就越容易失去自己。
    彭加华摘自6月1日《中国财经报》作者袁小虎


    给我看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童大焕在6月15日《中国青年报》撰文说,近日看到报上一则报道:名动一时的中国版歌剧《图兰朵》最近又爆出新闻,有人因为该剧组给出的每场500美元出场费“太欺负中国人”而愤然退出。退出者认为用低价出场费请一大帮中国最优秀的歌唱家,本身就是一种歧视———“中国人不能自降身份 ”而更多的人包括主角仍然没有退出,并且表示了他们的理由:此次《图兰朵》完全由中国演员出演,面向西方主流社会,是中国当代歌剧人才整体水平的集中展示———“这正是哪怕此次演出没有钱我也一定会去的最大理由 ”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报道。它把我们“自己内部”正反两方面的意见都说透了,更客观,更接近事实本身,也更有利于每一个读者做出自己的判断。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都在我们的眼前。
    要在以往,这一条新闻可能会有下面的两种写法:第一种:只写中国艺术家整体“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只字不提出场费的“不公平”。这当然是大大有利于激起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的。第二种:只写中国艺术家受到的每场只有500美元出场费的“民族歧视”,从而掀起一轮新的民族自卫心理和“奋发图强”情结。这两种是我们在媒体上最常见到的方式,人们的热情在瞬间高涨。然而这既不利于我们“走向世界”,关起门来自我陶醉也使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奋发图强”。
    今天,我们终于知道了,激起情绪是容易的,踏实进步却并不简单,脚踏实地所需要的,恰恰不是情绪,而是正反两方面都说透,然后才能利弊权衡有所取有所弃、有所得有所失地取得一点一滴的成长进步。在人类前进的道路上,也是如此———真理的反面不是谬误,而是另一个真理———至少也是帮助我们通达另一个真理的桥梁。真理并不在惟我独尊的排斥异己中,而在文化的宽容里


    死路与活路
    一次,我到河边钓鱼,遇到一捕蟹老人,身背一个大蟹篓,但没有上盖。我出于好心,提醒老人说:“大伯,你的蟹篓忘了盖上。”
    老人慈祥地看了我一眼,说:“小伙子,谢谢你的好意。但我想告诉你:蟹篓可以不盖。要是有蟹爬出来,别的蟹就会把它钳住,结果谁都跑不掉。”
    有的人就很像蟹。记得某地发生大地震,有个小媒矿的工人谁也不甘落后,争先恐后往外挤。由于坑道口太小,把出口堵死了,结果谁也无法逃生。而在附近也有一个小煤矿,队长当时很镇定,他大声喊道:“大家不要挤 一个一个来。”他自己并不急于逃生,而是留在后面指挥。结果20多个矿工全都安全逃了出来,他自己也脱离了险境。
    生活往往就是这样:你不给别人活路,最终将会自断生路;你给别人机会,其实也等于给自己机会。  
    摘自6月8日《新华日报》作者杨楚民


    可以这样挂镜子
    王小波讲过一件趣事:有一天,他岳母来了,带了一块镜子和几颗钉子,让王小波到卫生间里挂镜子。王小波介绍,水泥墙不可能压进钉子的,结果只会是钉子钉不进,墙壁还落个大小“麻子窝”。岳母不信,说,我大老远给你带来镜子、钉子,你试都不试一下,这是什么态度 这使王小波想起了应该孝道尊老,应尊重别人的好意,于是在明知只有坏结果的情形下,仍然照岳母的意图去干。自然,结果是镜子挂不成,本来光洁的水泥墙添了几个大麻点。
    王小波写下此事,是为了反驳著名学者黄仁宇的一个观点:“中国儒家的原则本是善意的,很可以做道德的根基。但是治理国家时,宗旨的善良不能弥补制度的粗俗。”他要说明,若要尊从儒家伦理,便只会违背科学理性,做“感情和权威的牺牲品”,办不出好事。如果“让我选择道德的根基,我愿选实事求是。”
    这故事我初读,颇觉有味。不料,没过几天,我母亲也对我说,你的卫生间应该装面镜子。我的卫生间是早已贴好磁砖了,磁砖比水泥更不可能钉钉子挂镜子。怎么办 是否有一种既尊重母亲的好意与权威,又不损害卫生间磁砖的两全其美的方法 我便向一个年轻的装修工请教,这小工人对我说,这镜子很好装,有三种办法:第一是用冲击钻钻孔上钢钉,最结实;第二种是用玻璃胶把镜片粘上去,绝对掉不了;第三种,现在有一种移动塑料吸钩,在光洁度好的磁砖、墙上可随处吸稳固定,可以用来挂镜子,您选哪一种  
    我按中庸之道,选择用玻璃胶。果然,镜子很理想地“挂”上了。我用现代科学把古代孝道保存了。
    这使我眼睛一亮,“道德的根基”并非与“实事求是”之现代科学理性不可调和。                    摘自6月13日《南方周末》作者朱健国


    任其挣扎
    朋友送给我一个蝴蝶的茧。据说那会变成一只紫色的美丽蝴蝶。
    一天,那蛹破了一个小口,我坐在桌子前,仔细地看着蝴蝶宝宝费力地挣扎着,想要破茧而出。好像母亲分娩一样,那个看不清形状的小生命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还是没有什么进展。又过了一会,它好像筋疲力尽,停了下来。我决定帮它一把,于是把剩下的那部分剪开了一道口。小蝴蝶终于完全出来了。
    然而,它没有像我预料的那样展翅飞翔。它战战兢兢地抖动着一对皱巴巴的翅膀,身体还像一个肿肿的小虫。它始终没有飞起来。它一直在我的桌子上,带着那对紫色的、萎缩的翅膀和一个肿胀的身体哆嗦着蠕动,直到死亡的来临。
    后来,从朋友那里得知,正是我的好心和性急断送了蝴蝶美丽的生命。因为,自然设计的每一步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蝴蝶破茧而出的挣扎中,它会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挤到翅膀里,这样,当它终于自由的那一刻,它才能拥有轻盈的身体和丰盈的双翅。
    我望着花园里飞舞的蝴蝶,突然真正明白为什么有人说痛苦的历练往往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痛苦和奋斗,人生永远不可能完整,就像没有挣扎的蝴蝶,永远不可能飞翔。 摘自《风流一代》第1期作者小野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吴德龙 私法    1699 次 2012/5/22
 晚饭趣事    1723 次 2009/1/26
 哲理短文精选(1)    1945 次 2008/1/23
 哲理短文精选(4)    1747 次 2008/1/23
 邻居    1425 次 2009/1/26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