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多么富有诗意的字眼。江南江北的女孩子起名多带“梅”字,像“春梅”、“冬梅”、“红梅”、“腊梅”、“梅子”、“梅梅”等,特别在北方,每个村庄都有叫梅的女孩,每到黄昏,就有母亲喊着她们的名子,叫她们回家吃饭;在城里,站在的某一个住宅区的楼下,大喊两声“梅——梅——”,准会有那么几户人家,打开阳台的窗户,探出几个年龄不一的女子的头来。
人们喜欢梅,不仅因为它的花色秀逸,更因为它“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崇高品格与坚贞的气节,迎雪耐寒,冰枝傲然,幽香宜人。寒风中玉蝶颤动,玉树临风,雪天里绿萼婷婷,疏影清雅。“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是花中四君子之首,二十四番花信之首也当数梅花,被人们誉为花魁,松、竹、梅也被古人称之为“岁寒三友”。梅花,象征着炎黄子孙铁骨冰心之精神,高风亮节之形象,给人以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信念。
越到寒冬,室外的花便绝了。这个季节,在北京赏花,人们自然想起了梅。北京的梅花大约在春节前后开放,赏梅的地方不过北海、陶然亭、植物园、梅园,更有一处叫做“梅花谷”的地方,在城北昌平的下庄,一对老夫妇花十年时间,利用野生山桃嫁接梅花而成,号称千亩,5000余株,100多个品种,确为北京地区少有,更有那飞绿萼、龙爪、异瓣朱砂、黑美人等品种让游人叫绝。待到二月底,三月初,想那千亩梅花,万枝齐放,亿朵争艳,红则如霞如虹,白则满天飞雪,是何等气派,何等壮观!若要赏此梅花,也需顶风冒雪,长途跋涉,之后,那眼前的梅花会更加精神,芬芳更加浓郁。
为了更早地欣赏到开放的梅花,花农们会在温室大棚里,让梅花早开些日子,赶到春节之前上市,让爱梅的人们惊喜之余,买一盆放在客厅里,满屋幽香,满目清新,等亲朋好友来拜年,赞美之词不绝于耳,想必也是一件快事。
遇到梅花痴,更会把梅花常年养在家中,像闺中女儿,家中娇妻,娇生惯养,日日端详,越到开花时节,更加喜形于色。古往今来,爱梅、咏梅、画梅的人,数不胜数,千秋不衰,入诗入画,相得益彰。梅书梅谱早有传世,元代就有个爱梅、咏梅、画梅成癖的王冕,在九旦山植梅千株,其《墨梅》画、诗,皆远近闻名。
赏梅莫过于中山公园的梅园,梅园里最著名的要数梅花盆景。每年春节期间,梅园里便多了些爱梅赏梅的人,园子里的梅花随处可见,假山处梅树枝头含苞欲放,塘花坞内梅花盛开,春意盎然,姿态万千,老干新枝,老态龙钟,虹曲万状,苍劲优美,三枝数朵,自成一景。
我对梅花情有独钟。读梅诗,藏梅画,赏梅花。就是遇见名子带梅的女孩子,也会多看她一眼,希望从她的周身能看到梅的影子,眉宇间画一朵梅的花瓣,手臂上贴着梅的图案,秀发里流露出梅的清香,眼神里的藏着梅的气质。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只用区区24个字,便形象地刻画出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我常常被画家笔下的梅花所吸引,大幅画面气势撩人,千朵万朵,满树满枝,雍容华贵,芳香涌动,一派生机。若是小幅画面,只是那么曲折向上三两枝,或者一枝独秀,只有寥寥数笔,数朵鲜红的梅花跃然纸上,却不失高洁淡雅的天性,嗅之但有暗香飘来。为赏梅常到北海的假山上跑好几趟,为的就是能见到梅花怒放时的艳丽与清香。若是运气不好,严寒里梅树依旧,便生出些叹惜,若是运气好,看到白塔下面的山坡上,一树红梅傲然挺立在白雪之中,冰肌玉骨,暄香远溢,像一首梅花诗,像一幅梅花画,心头敬意由然而生,便觉得这山石间有了些生气,多了些刚毅,那高洁、坚强的树影,正在悄悄地告诉人们,寒冬即将结束,春天已经来临。
2008-9-10于超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