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小家子气的人。就拿吃来说吧,吃任何宴席都吃不饱。那些名堂繁多的菜肴吃第一口的时候还有味道,吃多了就不知其味了,然后就好象饱了,结果到家里就会觉得肚里缺着,还不如街头小吃能换出个饱来。我最爱吃的是各式各样的面食,比如馄饨和面条。 喜欢吃馄饨,至于是什么馅儿的倒不计较,我喜欢看那些薄得透明的皮在汤里舞动,而馄饨本身的小巧玲珑,也让人不能不爱。在寒冷阴暗的日子里,连汤加水吃上那么一大碗,从里到外都暖融融的,有一种家的亲切,所以特别喜欢坐在小摊前要上一碗,若是万家灯火的时候那更好。 但是馄饨吃得毕竟还是少,而且现在街头的馄饨基本上不敢吃了,相对而言,面条显得平易得多。 小时侯我在东北长大,家家户户常吃的是玉米面条儿,加工成细细的半透明的丝,金黄金黄的缠成一团一团放在那里,就像小时侯扎辫子的玻璃绳,能放很长时间,吃的时候撕一绺下出来,既滑顺又筋道,有着玉米特有的芳香,再用肉末炸上一碗酱,哇,撑死人!夏天来了吃冷面,那是朝鲜族的风味。加了淀粉的面团和得硬硬的用机器直接压到锅里煮,捞出来用凉水过,再浇上糖醋酱油凉水调成的汁,加上牛肉片,最重要的是加上油汪汪的辣椒面儿,吃上一大碗,肚里凉凉的,嘴里火辣辣,满头大汗,甚是过瘾。这是那里夏天餐馆的必备主食。在冬天,东北当地人还爱吃一种类似面条的“汤子”,是将粘玉米泡了加水磨成的浆子,稍发酵后捞出沉淀部分,吃的时候,用铁片卷成锥形放在手指间,将手里的面挤入滚水锅中,吃起来酸酸甜甜,很是开胃。 上学的时候跟表哥去潍坊吃了一次“和乐”——一种粗面条,是潍坊独有的风味,久久不忘,后来在诸城也吃过,但是味道大相径庭,好生失望。 那年去西安旅游,那里的饭馆把面盛在盘子里而不用碗,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种油炸面,面条早就炸成焦黄,吃时再下,拌上佐料放在盘子里端上桌,味道倒是特别,只是没有汤水,我有点吃不来。 我们家作军官的先生在新疆的部队里工作,每次去他那里都会带我去吃牛肉面,每次都是去固定的一个面馆——白家牛肉面,据说是库车县最好的面馆。的确名不虚传,面筋道滑爽,汤浓郁醇厚,回味无穷,一大碗下去,肚子饱了,谗却引了上来。另外,在那里人们日常吃的一种“揪片子”也让我念念不忘。那是手揪的一种面片,和西红柿、茄子、火腿肠等杂七杂八的一起煮的,味道既鲜又香,那种吃法有点像意大利面条。在那里有一位也是来探亲的兰州老妈妈,做得一手好凉面,用鸡蛋和面,下出来用熟油拌过凉着,加蒜末、辣子、醋、酱油、麻油、香菜、牛肉片等等还有西红柿鸡蛋汤,还有各种小菜,吃得肚子撑得慌还不想停下筷子。据她说,兰州的面种类太多了,牛肉面天下第一,臊子面、凉面、杂面、拌面、葱油面、炒面……说也说不完。 而我最最百吃不厌的,是妈妈手擀的宽面条。带着面粉的香,就着切碎的香椿或者腌黄瓜、雪里蕻或者蒜拌的腌芥菜疙瘩,再加上点醋,简直是无上的美味。现在的早餐,每天都是挂面荷包蛋,加点小咸菜和前一天剩下的菜汤,没有任何花样,倒也从不嫌腻。 因为爱面条,所以方便面一经露面,就大受我的欢迎。对各种各样的方便面都爱不释口,这种烫了发的面条口味鲜美,简单方便,虽然包装上的冒着热气的肉块和煎得嫩黄的鸡蛋、诱人的蔬菜基本上要靠想象来激发,但对于爱面条的懒惰者来说还有什么更好的食品来代替呢?所以时间长了不吃就无限思念。 臭味相投的弟弟也是面条的追随者。曾经在自己十二岁生日的时候亲自为自己擀寿面,结果面和软了,擀了三四遍才最终出炉,一时被传为佳话。我没有这样的勇气,所以除了吃挂面之外也只是想想方便面而已。
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