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人的新命运
最先感到这种变化的是林业局旗下的林业工人。“汤旺河林业局下有14 个林场,加上一个中心苗圃,林业局一共设置了15 个点,大概有2000 多名职工。”去年,汤旺河国家公园被批准挂牌,林场里的工人们都很高兴。但很快,工人们就发现,自己的生活不怎么“美”了,能砍的树越来越少,山产品也不能说采就采了。“林场主要负责采伐任务,以往一年大概要采50 万立方米的木材,现在缩减到17 到18 万。”刘学进说,“这是根据国家规定,为了保护国家公园,不能再砍树。”
8 月30 日上午9 点,石林林场办公室里空无一人。石林林场是汤旺河林业局下属的14 个林场之一,也是紧挨汤旺河国家公园的一个林场。在汤旺河,人们习惯性用数字来称呼每个林场,石林林场是“三场”。
和大多数林场一样,三场的任务是完成每年下达的伐木指标;还有少数几个林场,负责培育树苗和造林。场办旁边便是工人们住的棚户屋,一路走过去,都是静悄悄的,家里很少有人在。
眼下正是林场的休林期,按照惯例,林场的工人们每年只能干3 个月伐木的活,从12 月到3 月。而休林期,大部分人都做些“采山”的工作,“打打都柿(野生蓝莓)和羊奶子,有时候采采蘑菇,还打些松子。”都柿是小兴安岭地区的特产,可以用来酿蓝莓酒。汤旺河的城区街边总有一些妇女提着篮子在卖都柿,10 块钱一斤。虽然钱不多,但可以补贴日常生活。
36 岁的林场工人王知海正一个人坐在家门口的石凳上专心补渔网,他打算过一会去捕鱼。
“坐在家里也没事干,抓点鱼还能卖几个钱。”他低着头,抱怨道:“现在的日子比农村还难过,农村现在富了,农民有地。我们本来是靠山吃山的,现在山没了,老百姓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郁闷啊!”
以前,光一个冬天,王知海的收入就能达到7000 多块,足够一家人生活一年。但去年冬天,同样干了3 个月的活,王知海只赚到了不到2000 块钱。王知海认为,是国家公园断了他们的口粮。“几年前,石林林场的伐木指标是4 到5 万立方米的木头,前年减少到2万立方米,今年,据说只有5000 立方米的任务量。”
王知海不知道的是,收入减少还只是一个开始。为了保护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包括王知海在内的2000 多名林场职工可能要离开这个他祖辈生活的地方。汤旺河旅游局长马胜利告诉记者,在汤旺河区的政府规划中,最后将撤并三分之一的林场,只留10 个林场;林场的职工人数也要减少,人员要逐渐撤到城区去。
国家公园催生的商机
在国外,“国家公园”的前期进程也不是一帆风顺。英国湖区国家公园在1951 年被确认为国家公园时,也曾遭遇了同样的不满情绪。
管理委员会专家卢旺·罗宾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和牢骚满腹的汤旺河林场工人一样,湖区的居民们起初也是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国家公园成立以后,要再购买新的房屋会很困难。”
但当公园建成之后,英国政府为这些本地人提供了新的住房,这立刻消除了人们的担忧。“他们也会处理好生活上的垃圾,不会对公园造成影响。而事实上,目前对国家公园环境造成最大威胁的不是本地居民,而是越来越多的游客驱车到达这里,造成污染。”卢旺·罗宾逊说。
房子也是汤旺河林场工人们最大的一个盼望,即便很多人都开始撤离林场,但没人愿意真正搬走,就算不住也占着这几间破旧的棚户屋。
现在,汤旺河区的中心城区,住房均价是1200 元一平方米,比起伊春市2000 多元的房价来说,这个价格是很低的。随着游客的日益增多,几年之后,房价势必要上涨。旅游局局长马胜利也曾动过念头,要不要先买几套房当投资用,但所有人和他想法一样,“买不到房子,因为没人愿意卖。”
一些先知先觉的汤旺河人已经在为接下来几年的变化做准备。石林旅行社是汤旺河成立最早的旅行社,经理史海龙在前年上任。那一年,他接待的游客人数不过2000 多人,几乎都是黑龙江本省游客,旅行社仅4 名员工。去年被报批国家公园后,到今年8 月底,旅行社已经接待了近2 万名游客,其中,30%-40% 都是省外游客,还有不少外国游客。“我们今年纯盈利有10 万左右,新招了两个人,导游有30 位。”
接受采访当天,史海龙刚刚敲定两笔新业务,以前一直犹豫不定的两个北京团,突然打来电话,确定要过来了。这两天,旅行社的业务一直在上升。9 月3 日,还有个波兰团来汤旺河,看看中国的国家公园。
这一切,和刚刚在8 月27 日的伊春机场正式通航有关。以往,去汤旺河区最快的路线是从哈尔滨东站乘火车,路上需要近12 个小时。如今,从伊春直飞哈尔滨只需要40 分钟,特价机票150 元。伊春经停哈尔滨飞北京的机票也才500 元。交通的便利,将为汤旺河带来更多的旅客。
在汤旺河区长刘学进的设想中,4万人口的汤旺河以后将会被打造成一个充满异国情趣的小镇。汤旺河如今的城区面积为7 平方公里,将来会缩小到5平方公里。所有的棚户区将被拆除,重新盖新房。“现在已经拆了1600 户了,几年计划改造183600 平方米,这是第一期工程。”
这里面都是商机。在刘学进看来,林场的工人们显然有点过于“悲观”。“的确,国家公园建立了,采伐任务以后肯定是没有了。”但在汤旺河以旅游业为主后,林场的工人们也可以逐渐转变自己的角色,“现在有几个出路,以后游客越来越多,吃住问题、环境卫生、动植物保护、巡逻都需要人。他们可以来做,还可以搞林下经济,比如说采集业、种植业,搞一些多种经营收入。修道路建房子也需要他们。”
这些新的岗位正在出现。林海奇石风景区大门口到停车场的路上,去年新建了21 个6 米长的小木屋,每个屋子里有两个铺位,可以租给当地居民,卖旅游纪念品和特产。“一个铺位一户人,至少可以提供80 多个人的岗位。”马胜利说。
达沃斯巅峰设计团队成员之一苏杨博士曾几次到达汤旺河现场调查,并走访了当地的群众。他认为,国家公园的发展,对林场工人们的生活,只会朝有利的地方发展。而如何安置这部分人的生活,也将会出现在之后完稿的《总体规划》里。“有可能他们先变成护林员,然后进入旅游产业,生活的地点和性质发生彻底的变化。”
专家卢旺·罗宾逊认为,只有让当地居民亲自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做好国家公园。“从我个人经验来讲,在建设过程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尽量让当地居民居住得离国家公园远一点,这样会减少污染和影响。其次,可以让这些居民参与进国家公园的建设中,让他们能够给予最大的支持。在制定各项决定和政策时,要注意协调好政府和群众的意见,让群众作为顾问参与进来,这样做才能够尽可能完善。” (本文来源:外滩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