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并无武功高手
虽然,从中国功夫与泰拳的对抗历史中,中国传统武术的成绩还不如散打来的好看,但大多数中国人仍然相信,真正的中国武术的技击精华是在民间,在传统拳术中。虽然没有任何确实的证据证明这一点,但人们更愿意相信,在那些与世隔绝的密境,有神仙般的武林高手存在。
“虽然存在民间有高手这一说法,但民间拳手的水平并不高。与散打相比,基本没有对抗性。”梅惠志说,他曾经会过许多民间高手,“很多都坚持不到十秒八秒。”
而在1980年和1981年,北京搞过散手试点,当时来自民间的参赛拳手有上百人,包含了八卦、太极、大成等等拳种。“但比赛刚开始没两天,一看进入半决赛的选手,都是练习散打的了。”梅惠志说。
民间武术大多没有经过对抗训练,一上擂台就“不管练习什么拳,最后都成了王八拳”。对抗起来根本没有反应,挨上两下就不打了。
“有一位练习八卦掌的,比赛开始了,他还在那转圈子,被我们的队员追上去,踢了两脚,就不打了。”梅惠志说。那一次,最后冠军都被体校队员拿下。
1987年,梅惠志带队参加武当山全国武术擂台赛,这一次的场面比北京的散手试点更加热闹,赛场上有扮成武松模样的,还有和尚、老道⋯⋯比赛前表演,架势挺吓人。有人一掌把木板中的铁钉子拍了出来,可一上台打擂,那人只挨了一脚,自己就跳下擂台了。
还有一位神秘人物,自己爬上擂台要求比赛,当地组织者要求他先报名,但遭到拒绝,理由是“不敢留名,打完了再说”,并自称已经“毫无欲念,不吃荤腥”。看到这种情形,梅惠志专门交代队员不要踢第二脚,因为第一脚把人踢倒,第二脚必然会踢头,这样会导致这些没有任何对抗训练的对手直接休克。
对于民间有没有高手,著名武术家赵道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指出一个常识:“在那些与世隔绝的不毛之地,消息闭塞,交流不便,物质贫乏,隐士们如何能启发悟性,拓展眼界,避免徒劳创作呢?又怎样能通过大量‘见手’来交流技术,衡量自己?否则,又是怎么知道他们技高一筹,掌握精髓呢?生活问题怎样解决,营养哪里补给,资金、器具谁来提供?如果自食其力,花大量精力安排衣食住行,训练效果怎能提高?”
而在梅惠志看来,传统武术主要是训练方法和意识的落后,讲究的是口传心授,多是说招说手,平时几无实战训练。“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对方边腿踢你,散手队员会一手格挡,一手反击。传统武术可不这样,他要先做一个云手,动作好看,但对方早就踢到你了。我们同他们交流时,分出胜负也就一个照面,用的就是一个简单的迎击。”
传统武术缺乏对抗训练导致了许多悲剧。1987年,在一次两省警察的集训中,某省一名练习传统武术的警察与另一省份练习散打的警察对练,结果因为前者从未做过对抗训练,在被摔起的时候没有任何防护意识与技巧,头部直接坠地,导致死亡。
中国武术极度缺乏技击性
“但传统武术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传统武术也是一拳一脚。”中国武术院社会组副主任刘普雷说。
作为格斗技术的武术本来就是打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除了在影视剧中,我们很少看到中国武术与外界的对决,那么中国武术的技击性到底如何?
民间武术家赵道新认为,中国武术最大的骗局就是具有所谓的“技击性”。虽然传统武术有些技法还是包含着较高的技击性和潜在技击性,但赵道新肯定,当今中国武术在整体上极度缺乏技击性。以全球格斗界的战略眼光看,可以说已丧失了技击的竞争能力。
在赵道新看来,今天的传统拳术与学院武术一样以套路为主,并混入了冒充古拳法的套路新作品。而套路与篮球、游泳、登山一样只是提高运动素质的锻炼方式,却不针对格斗需要,特意发展那些直接专用于格斗的素质和技术,从根本上说称不上是技击训练。
从打法上看,传统武术在攻防技术中掺杂了大量象征性动作和门派仪式动作。这些动作与技击无关。从功法上看,传统武术仍保留着很原始、低效的操习,与其说是增长格斗实力,倒不如说是在祈祷、苦行和磨炼耐心。
实际上,从民国时期以来,人们对于传统武术的套路对招一直在进行着理想主义的尝试。“2003年我还亲自参与过这种尝试。”刘普雷说。当时,散打王节目在湖南卫视火爆上演,四川的几位武术爱好者找到刘普雷,希望能够录制一些对招的节目。
“在他们的想象中,仍然还是那种你一招白鹤亮翅,我一招黑虎掏心。”刘普雷说,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练习散打之前,他就参与过这样的试验,但从来没有成功过。“你想啊,就像治病一样,怎么可能是开好了方子等病人呢。”
但四川的那几位武术爱好者很固执,找到了一位喜好武术的企业家赞助,还找了四川省套路队帮忙,按照这种套路对打的方式进行,结果可想而知。“拿不出手!”赞助该项目的企业家对刘普雷说。
相反,因为那些练习套路的孩子并没有经过技击训练,反而很容易受伤。“尤其是小关节之类的,动不动就会受伤。”刘普雷说。而这相对于现代搏击来说,无疑是没有任何技击性的。
但刘普雷并不认为中国武术的竞技能力在国际上就毫无竞争力。他更加相信是规则原因,对竞技结果有直接影响。
梅惠志也是同样的观点。“如果双方约定在相同的规则下进行三个月的训练,然后再进行对抗的话,胜负难料,反正是有得一打。”
而在本刊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对中国功夫竞技水平最悲观的说法来自一位在国外学习柔术、到中国创办竞技俱乐部的华人。他认为以当前中国武术的竞技水平,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达到日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