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创 文 学 新 风 尚 ,引 领 写 作 新 潮 流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 二 绚丽多姿的壁画
  • 作者: 李 吏 日期:2012/7/16 17:03:14 阅读:498 次 [大 中 小]
  • 二、绚丽多姿的壁画 

    藏传佛教寺院,座座都可谓是绘画艺术博物馆,世俗生灵在神的殿堂里创造了无数精美的壁画。在佛殿里,这些精美绝伦的壁画与殿堂里的塑像、喇嘛们的诵经声、煨桑弥漫的气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让人忘却世俗痛苦和欲望的神圣庄严的佛国世界。在酥油灯摇曳的灯光下,那些狰狞可怖的护法神、金刚,栩栩如生,美丽动人的飞天、度母们,飘飘欲飞,似乎就要破壁而出。 

    藏传佛教寺庙壁画是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兴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壁画的兴起应该是在吐蕃松赞干布时期。公元七世纪,他统一西藏,先后迎娶了尼泊尔的墀尊公主和大唐的文成公主。中原大唐和尼泊尔的佛教文化也随之传播到了西藏高原。著名的雍布拉康、布达拉宫、大小昭寺相继修建,为了装饰这些宏伟壮丽、规模空前的寺庙和宫殿,数以千计的壁画被创作绘制出来。

     大昭寺建于公元七世纪文成公主进藏以后,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历经兴衰重修,原来的壁画经过多次修缮着色,有些仍保留着原来的风韵,二楼各供奉堂的壁画有的保留了原有的残痕,一楼的壁画虽经反复修改涂抹,但仍不失原有的风韵。大昭寺壁画保存了文成公主进藏宣传盛唐文化的业绩,也保存了唐代的壁画艺术,不仅是历史和艺术的珍品,也是汉藏文化交流的实物纪念。

    到了赤松德赞时期吐蕃王室大兴佛法,广建寺院,寺院壁画的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史料记载,当时桑耶寺的主殿三层均有壁画,内容有按《白莲华经》、《白云经》、《出离经》等绘制的壁画,甬道两侧绘有千佛贤颉出世图,八光明圣者像等宗教壁画,主殿周围的四大洲,十二小洲等建筑也均绘有壁画。

    公元846年,吐蕃第九代赞普朗达玛一反往常进行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寺院被封闭或拆毁,僧侣全部散尽,而寺庙的壁画也遭到了惨重的破坏、涂抹,并被改画为《佛教追猎图》、《佛徒饮酒图》等。经此浩劫,吐蕃时期的佛教寺院壁画,在今天已经很难看到了,人们只能从大昭寺、桑耶寺残存的早期壁画和史籍的描述中寻觅和感受吐蕃时期壁画艺术的神韵了。

    当吐蕃王朝土崩瓦解后,王室后裔阿日列藏北阿里建立了古格王朝,后来阿日热心佛事,出家为僧,使阿里成为新的佛教圣地。现存的古格王国遗址占地约1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达600余座,形成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现存较好的有寺庙、殿堂5座,寺内残留有泥塑佛像和彩色壁画。古格王朝壁画分为宗教题材和生活题材两类,造型和色彩处理有浓厚的地方特点,融合了来自汉族、印度、尼伯尔等地区的影响,富有强烈的装饰趣味。白殿和红殿的墙上绘满了各种不同题材的壁画。白庙内有一幅吐蕃历代赞普和古格国王世系的壁画,非常珍贵。它贯穿了古格的沿革历史。壁画从第一代吐蕃王聂赤赞普画到最后一代即第42代吐蕃王朗达玛,以及朗达玛之后代维松、贝考赞、吉德尼玛衮等6尊题名像。红庙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1038年阿里王意希沃迎请古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的壁画,画中一队舞女翩翩起舞,旁边有人击鼓吹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这些壁画虽时隔数百年,色泽仍然鲜艳如新。

    公元10世纪末,佛教在西藏阿里地区和今青海安多地区的再次复兴,即佛教的“后宏期”,佛教经过和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的长期斗争和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由于佛教势力的兴盛,带来了壁画艺术的繁荣局面。

    元明清时代,西藏纳入中国版图,西藏社会比较稳定,经济也得到发展积累起大量财富,跟祖国内地联系更加密切,而且各教派得到统一。寺庙建筑更是拔地而起,壁画艺术更加繁荣。五世达赖重建布达拉宫时,为了绘制宫殿壁画,召集了西藏、中原、尼泊尔三地的画师,各族画师济济一堂,寺院和民间画师齐动手,出现了壁画艺术的高潮,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时的壁画题材更加广泛,风格多样、流派纷呈,著名画师辈出,壁画艺术逐步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西藏现存的寺院壁画,大部分都是后宏期的作品。

        西藏早期的壁画曾明显的受到过外来的影响,首先吸收了尼泊尔的艺术风格,其后还有较长时期内受了“佩孜”画风的影响,另外就是内地的汉式风格。在广泛吸收周边地区佛教艺术精华的基础上,经过漫长实践融合,西藏形成并发展了自身的佛教壁画艺术风格。

       藏传佛教壁画的题材内容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佛传故事图:佛传故事是描绘释迦牟尼佛一生修行教化的经历,主要情节有乘象入胎、花园降生、七步生莲、比武伏象、王子出行、夜半逾城、六年苦修、树下成道、传经说法、历经十难、佛祖涅盘、分取舍利等等。可以是多幅连续表其一生,也可以选画其中基某一事迹,如说法图之类。还有的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的故事。这种佛传图也称《释迦牟尼百行图》、《释迦牟尼业迹图》,有一百幅,也有一百零八幅的。藏传佛教佛传图常用的经典有《佛本行集经》、《佛所行赞》、《过去现在因果经》、《修行本起经》等。 

    2.本生故事图:本生故事图是绘画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为菩萨时种种教化众生的事迹此类题材的壁画,由于内容繁多,情节丰富,常用连续绘画的方式描绘。常见的有《须大拿本生》、《摩河萨埵本生》、《善友本生》、《猴王本生》等等。如日喀则夏鲁寺的鸿篇巨制《佛本生故事变相》和《佛传故事变相》的壁画,铺满了措钦大殿内回廊的墙壁,保存完好的九十六铺壁画,绘有内容不同的“变相图”,每一画面的长方格内填写着有关画面的解释,恰如连环画的“脚本”,讲述了一个个佛的本生故事。

    3诸佛与高僧肖像图:藏传佛教寺院中,最重要的是人物造型,“三经一疏”绘画理论对佛、菩萨的身体比例、坐姿、立姿、手印、肤色等都作了严格的规定。按照这些程序法则,各种佛、菩萨被塑造得亲切温和,似能理解凡间众生的痛苦,接受世人虔诚的祈祷。而各种金刚、护法神则用极其夸张的手法绘制地凶神恶煞、惊心动魄,令人不得不为之震撼慑服。其它的度母、天女形象则绘画地曼妙多姿、美丽动人。

    历代祖师和高僧的题材在藏传佛教壁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佛、法、僧被誉为佛教三宝,高僧、祖师是各个教派的传道者和大师,对宗教的实践、传播中成就斐然,成为后人敬仰膜拜的偶像。历史人物肖像特别注意刻画人物的生理特征和精神面貌,画中人物的表情、衣饰、相貌各有特色。如莲花生大师曾以咒术降伏藏区的原始神祗,而被人们奉为护法神,所以其肖像面露怒相。还有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嘉措、四世班禅洛桑曲吉坚赞、马尔巴译师、米拉日巴大师等肖像,画师尽力去刻画其生理特点和精神面貌,尽量使这些人物世俗化,不仅使人一眼就能分辨出来,而且感到这些形象具有历史的可信性。

    4.历史故事图:这类图标根据藏传佛教历史所记载的故事,绘画成图。这类图往往是以长篇连环画的形式绘制的,最典型的要数拉萨罗布尔卡新宫南殿的历史画卷,从远古传说的藏族起源的传说,到依次描述了雅砻部落的兴起,自上天迎请第一位吐蕃王朝赞普——聂赤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西藏,迎请文成公主,大昭寺的兴建,金城公主进藏,桑耶寺的兴建,莲花生入藏,佛教在西藏的弘扬,萨迦王朝、帕竹王朝的兴衰,宗喀巴创立格鲁派,历代达赖喇嘛业迹等,一直到十四世达赖在北京拜会毛主席,长达301幅。鸿篇巨制,承载了几千年历史的厚重。在布达拉宫红宫西大殿的东壁上,绘着五世达赖1652年赴北京觐见顺治皇帝双方亲切交谈的历史场面。另外还有些各寺庙根据本寺绘制的众多的故事图,更是数不胜数,犹如汗牛充栋。

    6.建筑佛寺图:建筑佛寺图一般为各种不同风格的佛教寺院及佛教建筑物外形。如布达拉宫所绘的当年建筑场面,宏伟壮观,画面精致,记史翔实。它不仅表现出兴建这一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所集中的藏族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而且还表现了藏族劳动人民的艰辛劳动与血汗代价。又如桑耶寺的佛寺图,它尽细尽致地描述了该寺的兴建缘起,有关寺名的来历传说,主持建寺的名僧莲花生在吐蕃王臣及各施主支持下筹建情况,建成寺过程中降妖伏魔的斗争传说,寺院布局安排的象征意义,寺院建成后的宏伟规模,主要塑像及各部壁画的内容,还以众多的画面,大力渲染了寺成后的盛大庆典活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萨迦寺还画有内地名胜《唐长安都城示意图》、《五台山图》,以及印度、尼泊尔等地的佛教古刹。 

    7、佛经教义图:这些题材的壁画旨在宣扬佛教的经文教义,如六道轮回图、十二因缘图、坛城图等等。

    坛城图是一种以几何图形为主的构图,坛城是指佛的宫殿,由外到内以圆形和形的几何体形式层层相套构成,正中间为主尊或佛,外面图形以水图案及火焰图案装饰,第二层起用圆形的金刚图案、水图案、莲花图案装饰,表示大海、风墙、火墙和金刚墙、莲花墙、护城河。内套正方形图案表示城墙、屋檐,层层深入,最后到达主尊殿,并用红、黄、白、蓝表示东南西北四方,图案结构复杂,抽象和具象手法并用。坛城虽为神佛宫殿,但其内容深奥难懂,是佛教密宗专修课。坛城的构图紧凑,图案繁复多变,装饰性强,具有很美的形式感。坛城绘制难度很大,只有具备高超技艺和丰富多彩宗教知识的画师才能绘制。萨迦寺的坛城画是藏区绘画中的一绝。在萨迦寺南寺二楼回廊的墙壁上,绘有许多彩色坛城图。这些坛城图直径在3米左右,是萨迦派密宗修持时所供奉的众本尊的坛城。萨迦派非修密宗的僧人,不能观看这些坛城。

    西藏寺庙诵经集会大堂门廊两侧的墙壁上绘有四大天王,廊道右边墙壁上绘有六道轮回图,这种绘画布局各个寺院都是统一的,很少有与此不同的布局。六道轮回图中的六道轮回是大小四个圆轮组成,最中心的小圆中画了三个动物,鸡、蛇、猪首尾相联形成圆圈。这三个动物分别表示贪、嗔、痴。佛教认为贪、嗔、痴是三毒,是产生轮回的痛苦的根源。中心圆外的第二个圆圈是半阴半阳,阴阳对半。阳面表示善趣,阴面表示恶趣。善趣包括天、非天和人,恶趣包括地狱、饿鬼和旁生,在第二个圆圈中用六大块扇形组合的画面把善趣和恶趣形象地描绘出来,根据佛教解释,前世积德,今世生在善趣;前世作恶,今世堕入恶趣。第四个圆圈,也就是最边缘的这道圆轮是佛教十二缘起说图像。图中的十二块画像是有情世间十二缘起的形象表现。图中的盲人、瓦匠、猴、船、空宅、接吻、眼中箭、饮酒、采果、孕妇、临产、老人和死,分别表示无明、行、名色、出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缘是佛教认识外器世间和有情世间的认识论,佛教认为无论外器世间,还是有情世间各种事物相互依赖而存在。这些事物相互作用产生结果还需六种因素的参与,它们分别是土木水火风和意识。这样一个十分抽象的命题却用形象的画面进行表述,为那些没有能力借助文字来理解佛学思想的人们架起一个与佛沟通的桥梁。

    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历代画师的不断实践和锤炼,学习吸收国外绘画的长处,融汇贯通,使藏传佛教壁画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五彩纷呈的艺术形式,丰富广泛的表现内容。古代画师们创造出许多具有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壮观画卷,其数量浩渺,动辄数百上千平方米,巨大的数量蕴含着广博、浩瀚的气势,赋予了僧侣和信徒们炽热、虔诚的宗教情绪。

  • 上一节、一 异彩纷呈的唐卡   [ 返回主目录 ]   最后一节、二 绚丽多姿的壁画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杂志约稿
   

人人文学

运河杂志

人民文学

新诗百年

中国网络作协

大悟山

新书推荐

中国诗人

中华女子

文学评论
友情链接: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中国艺术品交易平台
中国人人网艺术频道   人人论坛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微信:18001145010   QQ 1009068986 创作群195592079(已满) 中国网络作家联盟群136849320 ;
  • 版权所有:  『 网络作家网』 网络支持: 中网协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