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艺精湛的经板木刻
经版木刻,包括用以印制经文、唐卡、坛城、法器图案的雕版等。经书的插图和封盖也都用雕刻艺术作装饰。
相传西藏的木刻艺术品和木刻印刷术,是一个叫喀拉伦杰的工匠发明的。他在刻制各种佛像的过程中,经过反复试验,找到了木刻制版印刷的方法,雕刻了西藏第一块木刻版。他在东部地区受到法格王朝国王的重视,并下令以他为主,创办了木刻印经院。这便是西藏木刻经版和印经院的来历,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据我们考察,西藏的木刻印刷术大概是从内地传入的,十七世纪以后,木刻印刷术才在西藏流行起来。不过由于对经书和佛像的大量需求,木刻雕版印刷术越来越走向宗教殿堂,成为寺院技术和寺院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雕版印刷品的主要内容为各种经书、经文、佛像,以及风马旗。拉萨与昌都皆是佛经刻印的中心。
一般而言,木刻雕版印刷,要经过设计、描稿、制版、上墨、印刷等几道工艺方可完成。而刻版又是整个印刷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并均用浮雕方法制作,要求极高。雕工手艺如何,版刻得怎样,关系到作品的最终品质。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可以说西藏木刻雕工的工艺是世界一流的,其刀法之细腻,雕艺之精湛,堪称一绝。
雕刻经版最好的本材是桦木,其次是蚩巴木,再次是七叶树。如果找不到以上三种木材,也可以选取用其它质地较软的木材。 先是采用优良的桦木,经过水煮、烘干、刨制等工序,使木板平整,光滑,再用书写工整的经文范页,同木板大小相等,反扣在木板上,经过水泡,使范页上文字以相反的面貌侵入木板,然后进行雕刻;也有将模板使用水浸后,乘湿扯开两层,反贴在木板上,再涂抹油质,使其透过清晰的文字进行雕刻的。为了雕版的不朽、不裂以及在印刷时,避免纸张和雕版的粘连,每次印刷完毕都要洗版,涂抹少量的油质。久而久之,印版光洁细腻。经版上,除了文字外,其中还有雕刻古朴的插图。藏文经卷的插图根据经卷内容,有佛像,也有着、译者肖像,一般在卷首页或扉页六侧,常见的是两帧,尾页正中还配有一塔。
在藏族文化史上,素享盛名的德格印经院与拉萨印经院、日喀则那塘印经院并称为藏族著名的三大印经院。不同的印经院不但风格卓异,而且大大丰富了藏文经典的印刷形式,其刊印的藏文经典,也分别被称为德格版、塔尔寺版、纳塘版等。 德格印经院,它的全名叫“西藏文化宝库德格扎西果芒大法宝库印经院”,也称“德格吉祥聚慧印经院”。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德格的更庆寺。印经院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系德格四十二世土司却吉·丹巴泽仁创建,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德格印经院,又称“德格吉祥聚慧经院”。于公元1729年由四十二世德格土司六代法王却杰登巴泽仁创建,迄今已藏有藏文书版27万7千多块,其藏版目录可分为总集、全集、医药、历算、语文、诗词、传记、圣地、经论和木刻版画等。
印经院构造独特,红墙高耸,绿树婆娑,幽静壮观。靠大门一侧为一楼一底,正房则为二楼、三楼,参差有致,系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院内分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及佛殿、经堂等。藏版库大小共6间,约占整个建筑面积的一半,印书操作也在其中。藏版库中排列着整齐的版架,书版分门别类地插满了版架,每版有一手柄,这是“德格巴尔康”的特色之一。书版规格有许多种,最大的长110多厘米,宽70厘米,厚约5厘米;最小的长约33厘米,宽仅约6厘米。到18世纪80年代末,全院有书版21.75万块,每块刻两面。大、中、小版平均若每面各以600个音节计算,其字数总计约2.6亿字,规模宏大。德格印经院以藏书丰富,门类齐全,各教派兼容并蓄而著称于世。创始人丹巴泽仁虽信奉红教,但他井不排斥其它教派的经典。这使德格印经院超过其它几个印经院,独具特色。最初搜集书稿时,在司徒·却吉穷乃帮助下,派出大批有学问的人到西藏的桑耶、钦普、纳塘、夏鲁、萨迦、拉萨、阿里等地遍寻手抄本或木刻印本,然后延请著名学者曲格旺曲等人认真分类校勘定稿。定稿后,由精于藏文(楷体)书法的数十人缮写书版,并由几位学者核审;然后由数百名经过培训、挑选出来的能工巧匠刻版,再由学者校对。经过4次反复校对,确认无误后,又经过对经版的复杂细致的防腐、防裂等技术处理,一块经版才算制作完毕。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品质标准,规定十分细致、严密,完成的经版字迹清晰准确,经久不变。
由于气候关系,每年印经时间只有半年,从藏历三月十五日至九月二十日。在此期间,人们可到印经院朝拜书版,称为“巴尔恰东”。印经院规定:《大藏经》一律用朱墨(朱砂研细、搀胶,成红墨)印刷,以示尊敬,其余用黑墨。印刷时,一人来回奔走取送书版,另两人相对而坐,书版署于两人之间,一人用擦板蘸墨涂版,一人放纸,用滚筒一滚、揭下,一页书当即印成。根据熟练程度和印书份数多寡,每天每组印700至1000多页不等。印好的书页晾晒在各组固定区域的绳子上,干后收起,交给巴仲,由印经院总管“巴本”等3人进行最后一次检视校对,品质合格的,才能送齐书室理齐、磨平,四周涂上红色,捆扎起来,即为成品。
印书用的纸,是专门采用一种叫“阿交如交”的草根皮制成的。这种纸韧性强,虫不蛀,鼠不咬、久藏不坏。造纸工艺基本沿用汉族古老的手工造纸技术。在旧社会,土司辖区内造纸户有100多家。多数在白玉县境内,古泽、色格、聂曲、龚垭、卡松渡等地也有少量的造纸户,每年可造纸10万多张,全部送交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成立260多年来,院藏书版基本完好。根据德格印经院的版藏目录,它的藏书之丰在我国藏族地区各印经院中首屈一指,有佛教经典、天文、地理、医学、历史、,文学、音乐、美术、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丛书或专着200多部,其中还有一些珍本、孤本。如该院收藏的《印度佛教源流》,《汉地宗教源流》以及有300年历史的梵文、尼泊尔文、藏文对照的《般若八千颂》经版,亦为世界所仅有。德格印经院的藏版,不但以对藏传佛教各教派经典兼容并蓄,收藏广富、版本良好、印刷考究而著称,而且因其某些珍本、孤本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反映了它在我国藏区三大印经院中首屈一指的地位,不愧为藏族的文化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