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关注公共事件、关心学校大事固然是件好事,但目前看,大学生们对话语权的“窥视”,仅仅是关注那些夺人眼球的东西,缺少理想和坚持,往往是出了件事情,偏激地评论一下或者抱怨一下,缺乏持续关注。
“唐骏学历门”事件愈演愈烈,唐骏的个人命运固然是外界关注焦点,但由此引发的诚信问题大讨论显然更值得关注。
近日,这场讨论在省内高校被推至风口浪尖。昨日,吉大学子刘刚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提出建议:“鉴于目前紫金矿业和唐骏的种种行为,已经没有资格再在吉林大学发放奖助学金,学校应立即取消。”
学子们这次“呐喊”,能否影响学校决策和社会舆情尚是疑问。
学生建议
应该取消“污点”奖学金
从科普作家方舟子在微博上直指“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造假,到唐骏发表“欺骗所有人就是成功”的言论,舆论一片哗然。
刘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无论是紫金矿业的排污,还是唐骏的学历涉嫌造假,已深深地触及到了社会诚信的底线,颇令我羞愧的是,半年前,唐骏还在吉大侃侃而谈,且频频获得掌声。”吉大南岭校区的李娜支持刘刚的建议。
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坚定了这部分学生建议取消“污点”奖学金的信心:“山木培训”总裁宋山木因涉嫌强奸女员工被刑拘后,因华东师范大学学生们纷纷抗议,宋山木赞助的“宋山木楼”被除名。
去年12月8日,唐骏在吉大作报告。之后,吉大副校长吴振武与唐骏代表双方签署了“新华都奖学金”协议,这笔奖学金被专门用来资助吉大家庭贫困且品学兼优的学生,第一年资助学生30人,每人3000元。
昨日,在吉林大学新闻网上已检索不到这条新闻,仅存的一点线索,与奖学金的发放有关。
一份公告显示:每学院限报一人,优先获得该奖学金的学生包括——烈士子女;孤、残学生,且无固定经济来源;遭遇自然灾害,家庭收入锐减,正常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突出贡献的学生干部等。
据悉,今年年初,该奖学金已分发给30位符合条件的吉大学子。
刘刚建议取消的另一项奖学金为紫金矿业奖学金,该奖学金设置先于新华都奖学金,分别设置十佳大学生奖10人,每人2000元;十佳自强自立大学生奖10人,每人2000元;十佳大学生提名奖10人,每人1000元。
一种观点
唐骏击穿道德底线了吗?
“最近有点烦有点烦,好在明天就不烦了…!”至昨日记者截稿时,唐骏微博最后一次更新时间仍是7月6日20:44,后面附着3万多条评论,板砖压倒了部分拥趸。
“高校和学生固然要有学者的气质,但唐骏真的击穿道德底线了吗?我觉得目前还没有。”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张霁雪显然不赞同对两项奖学金“一刀切”。
张霁雪认为,热心企业帮助寒门学子,原本是件双赢之事,“但个人也好,企业也好,总要经历一些波澜起伏,虽然‘污染门’和‘学历门’目前都没有最终定论,但紫金矿业与唐骏所做之事,显然不能混为一谈。”
“从目前官方掌握的证据看,紫金矿业明显已构成了社会公共安全的危害,而唐骏则不同,他学历造假的事虽然已经证据确凿,诚信的确出了问题,但他没有击穿道德底线,也没有达到道德沦丧的地步。对唐骏来说,墙倒众人推,现在还为时过早,社会风气使然,文凭和能力的映照使然,唐骏从草根摸爬滚打至今,的确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不应该一丑遮百俊,毕竟瑕不掩瑜。”张霁雪说。
吉林大学
未接到学生正常渠道建议
“紫金矿业也好,唐骏也好,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热心助学,热衷公益,虽然他们的出发点各有不同,但学生们实实在在得到了好处。两起社会热点事件引发的两项奖学金存废问题并不能混为一谈,唐骏毕竟只是受雇于新华都,并不能代表新华都的公司行为。”吉林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冯正玉说,“现在还不适宜拿唐骏的‘学历门’来评判奖学金是否取消,首先,这项奖学金来自新华都,而并非唐骏本人。其次,‘学历门’和‘排污门’本身目前也尚无定论,正在调查中。目前仍要看到两个企业在高校捐资助学好的一方面。”
如果真有大批学生提出建议,要求取消两项奖学金,吉大方面会否有所考虑?
冯正玉说:“这只是一个假设,到目前为止,吉大还没有接到任何一个学生通过正常渠道反映这样的建议。”
■延伸阅读
设奖学金应否调查企业诚信?
虽然正在去往外地的高速公路上,但获悉采访内容为唐骏“学历门”引发大学奖学金危机后,省社科院院长邴正接受了本报采访。
“这虽然是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但学校首先要有个教训,企业和个人在高校设立奖学金,起初可能符合有关规定,但不能保证今后不出现什么事情,学校今后在接受个人或企业奖学金时,应对其资质诚信充分了解。”邴正说。
在邴正看来,无论是宋山木事件,还是唐骏和紫金矿业,情况各有不同,“当企业发生涉嫌诚信或违法事件时,应该按一定程序解决,以法律和有关部门程序为准,一味地单方面终止合同,对学校来说也是不妥的,特别是因为有的是个人行为,有的是企业行为,要区分看待。”
邴正举例,法人代表出事了,但企业还要照常运转,如果企业纠正了,还想继续做善事,学校就不必终止合同,要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处理。
窥视话语权还是发牢骚?
实际上,吉大学子们向学校提建议早有壮举,从建议学校提前放假观看奥运,到学校不停电收看世界杯。此次,建议取消奖学金的声音再度响起。
今年,是吉林大学关注学生成长年,但在某些分析人士看来,大学生这个群体,正在借助网络的顺风,在高校内瞄准话语权甚至意见领袖的地位。
“不排除有个别学生没有得到奖学金而借题发挥,发牢骚。”吉大相关人士分析。
在张霁雪看来,学生关注公共事件、关心学校大事固然是件好事,但目前看,大学生们对话语权的“窥视”,仅仅是关注那些夺人眼球的东西,缺少理想和坚持,往往是出了件事情,偏激地评论一下或者抱怨一下,缺乏持续关注。
“社会应该什么样,大学应该什么样,大学生被同化的过程当中,还要保持纯净的心灵。绝不应该仅仅是过过嘴瘾就算了。”张霁雪说。
学子呐喊能否引领社会舆情
大学生们的“呐喊”,或许会将热点事件的讨论带入新的阶段。对于来自高校内的呼声,邴正也在密切关注。
在邴正看来,学生们群起提出建议,是一个可喜的趋势,“青年学生,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文明素质较高,这个群体的意见往往具有先锋性和探索性,比普通社会成员能较早预见社会发展趋势。”
“大学生影响舆论,对社会是个好事,但这个群体在判断事物方面往往缺乏准确性,每一次操作也不一定都很成熟和准确。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邴正说。
实际上,在发达国家的大学当中,学生们的意见上升为学校决策乃至影响社会舆论的事例并不少见,邴正指出,多数国家的学生群体性意见倾向,对学校的决策是有影响的,包括教师选聘和教育制度改革等等。
“推进社会民主,校园内管理民主是很重要的方面,高校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邴正说。
(本文来源:华商网-新文化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