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在线 >> 人物故事 >> 河北是我文学的第二故乡
  • 河北是我文学的第二故乡
  •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 崔立秋 日期:2011/8/26 阅读:2073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81年秋天,保定市文学期刊《莲池》在头条位置刊发了一个署名莫言的陌生作者的小说,这篇题为《春夜雨霏霏》的小说正是莫言的处女作,它让中国文坛第一次记住了莫言这个名字。

      ■山东高密故乡是与我在河北生活了几年的保定地区、白洋淀地区结合在一起的,我的文学故乡应该是山东高密加上河北保定。

      ■我的文学是在河北起步,我的命运也因河北而改变,每次提起河北,我心里都很激动,有一种感恩戴德的想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恩的想法更加强烈。

      ■大江健三郎曾经这样评价莫言——— “中国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提起作家莫言,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电影《红高粱》里那些色彩鲜艳的画面和黄土地上张扬的生命力,接着便是莫言的那个高密东北乡。山东高密不仅仅是莫言地理意义上的家乡,更是他几十年来在文学创作道路上一直苦心构筑的文学故乡。正像作家福克纳一辈子都在写他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一样,莫言的小说创作也从未离开过山东高密,那是独属于莫言自己的文学王国。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莫言的高密东北乡里居然有着保定农村的影子,有着白洋淀的影子。莫言说:“山东高密故乡是与我在河北生活了几年的保定地区、白洋淀地区结合在一起的,我的文学故乡应该是山东高密加上河北保定。”作为河北人,听到莫言说出这番话时,内心先是感到惊诧,接着便是一种莫名的惊喜——— 作家莫言最初竟然是从河北开始走上中国文坛!

      从《莲池》里“扑腾”出来的作家

      1981年秋天,保定市文学期刊《莲池》(第5期)在头条位置刊发了一个署名莫言的陌生作者的小说,这篇题为《春夜雨霏霏》的小说正是莫言的处女作,它让中国文坛第一次记住了莫言这个名字。

      谈起那篇小说刚刚发表时的感受,莫言如是说:“对于一个多年来热心文学的青年人来说,对于一个写了无数稿件全部被退稿的业余作者来说,终于有一篇小说变成了铅字,堂堂皇皇地上了文学刊物,这种欣喜是难以名状的。”虽然这个时间的节点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年,但是在莫言说这番话的时候,我仍然能感觉出他发自心底的那份兴奋与激动。

      是的,莫言的文学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充满了坎坷和曲折。

      莫言小时候文学功底好,作文写得非常漂亮,经常被当作范文朗诵。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莫言辍学回家当了放牛娃。村里有一个被遣回原籍劳改的“右派”,是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毕业生,和莫言是一个生产队。在一起劳动时,他经常帮助莫言编织作家梦。有一次,莫言问他:“叔,只要能写出一本书,是不是就不用放牛了?”“岂止是不用放牛!”然后他就给莫言讲了丁玲的一本书主义,讲了那些名作家一天三顿吃饺子的事。大概从那时起,莫言就梦想着当一名作家了。别的不说,那一天三顿吃饺子,对饿怕了的莫言来说,实在是太诱人了。

      长大后,20岁的莫言离开家乡当了兵,后来被调到保定市满城县深山沟里。于是,莫言又拿起笔开始写作,作家梦在这个年轻人的内心再次熊熊燃起。当时,莫言写了很多稿件,向全国许多报纸投稿,他没有向大报大刊投。莫言说:“像保定市的《莲池》、保定地区的《花山》、沧州地区的《无名文学》等,这些地市级刊物成为我当时投稿的首选。”每次莫言都是满怀信心地把厚厚的稿纸装进信封,开始漫长且充满希望的等待,往往最后等来的全是那些破烂不堪的信封,里面最多塞上一封编辑部铅印的退稿信,有的在信上签上莫言的名字,有的干脆连名字也不签。

      终于有一天,莫言收到一封保定市《莲池》编辑部的信。收到这封信后,莫言简直欣喜若狂,因为这是一封用编辑部的专用信封寄来的薄薄的信,也就是说莫言的小说被留用了。果然,编辑在信中告诉莫言,希望他在方便的时候到编辑部去一趟,当面谈一谈如何修改的问题。莫言说,当时拿着那封信,又想哭又想笑,激动的心情难以名状。莫言向部队请了假,坐上长途汽车奔往保定。当时交通很不方便,在路上颠簸了大概三个半小时,最后终于到了《莲池》编辑部。编辑部跟莫言想像中神圣的文学殿堂相去甚远。莫言描述说:“那是一间破破烂烂的小房子,带着铁皮烟囱的那种最原始的煤炉子,里面摆着四张桌子,上面是堆积如山的稿件,稿件上落满了灰尘。”

      在这里,需要特别提到《莲池》的一位老编辑,他叫毛兆晃,那天就是他接待了莫言,也是他发现了莫言的处女作,并从此把莫言一步步引领着走上了中国文坛。莫言小说的题目叫《雨夜情思》,写一个结婚不久的少妇在一个春雨霏霏的夜晚想念自己远在海岛上当兵的丈夫,是一种内心独白的文体。见面的时候,毛老师笑着对莫言说:“我还以为你是个女战士呢,没想到是个小伙子。”毛老师认为小说基础不错,但人物形象单薄,需要进一步修改。几天后,莫言拿着重新改好的稿子送到编辑部。毛老师看后说了一句话,让莫言像泄了气的皮球:“还不如那篇初稿好呢!”就这样,改到第三次的时候,毛老师没再说什么,打发莫言回去等消息。没过多久,《莲池》就以《春夜雨霏霏》为题发表了莫言的这篇小说,这也是莫言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它的发表终于圆了莫言的作家梦。拿到稿费后,莫言买了一瓶刘伶醉,四只马家烧鸡,和战友痛饮了一场。

      此后两三年,莫言又接连发表了《丑兵》等五篇小说,全部是在《莲池》上刊发。毛兆晃也经常带着莫言去白洋淀,或是体验生活或是参加各种作品研讨会。小小的《莲池》成为莫言的游泳训练场,他终究要从这里游向那片广阔无垠的大海。

      从“军艺”正式踏上文学道路

      1984年7月,解放军艺术学院成立文学系,莫言成为首批学员。这批学员人才济济,他们班获过全国大奖的作家有李存葆、宋学武、钱钢、李荃等。“管谟业(莫言原名)是谁呀?”当时系里一来信,拿信的同学总要这么问一声。莫言很压抑,心想:“我来快一年了,还不知道我是谁?”

      是呀,这正是莫言调离保定时所担心的情况。当年,因为莫言在《莲池》接连发表小说,对所在部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当了政治教员,还被破格提了干。1983年,莫言被调往北京,他不愿意去。他想:“我好不容易才在保定认识了《莲池》编辑部的老师,去了北京谁认识我呀,我的小说谁给发表?”一位领导好心地告诉莫言:你不能永远在“莲池”里扑腾,莲池虽好,但是很小,你应该学会去大海里游泳。莫言调到了北京,但是稿子依然往《莲池》寄。

      莫言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时,手里拿的“敲门砖”就是在《莲池》上发表的小说和孙犁先生的点评。当时莫言很晚才知道军艺成立文学系面向全军招生的消息,当他急急忙忙跑到军艺时,报名已经结束。莫言感慨地说:“我能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这还得感谢河北,军艺文学系的主任徐怀中先生就是河北人,是他给了我参加考试的机会,并最终录取了我。”当时,莫言把刊有小说《民间音乐》的那期杂志从挎包里拿出来给徐怀中先生看,杂志里还夹着一段豆腐块大的剪报,是孙犁先生读了《民间音乐》后写的200字左右的点评,说小说写的有灵气,有空灵之感,作家的创作显然受到了欧洲的影响,文字也有欧化倾向等等。徐主任看了小说,又看了孙犁的评论,便对系里的干事说:“这个人文化考试即使不及格,我们也要破格录取他。”学校报到时,徐怀中主任告诉莫言,你的专业课打了满分。

      谈到这,莫言说:“我的文学是在河北起步,我的命运也因河北而改变,所以每次提起河北,我心里都很激动,有一种感恩戴德的想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恩的想法更加强烈。”

      尽管莫言已经小有名气,尽管有系主任徐怀中的提携,但是正如本节开头所说的那样,他们这批学员确实人才济济,莫言完全被淹没了,使他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莫言憋着劲要拿出一部让大家公认的好作品。

      军艺的学习让莫言实现了革命性的转变。过去,他都是遵循传统的文学观念,基本上都是主题先行,不可避免地烙上了公式化、模式化的缺陷。军艺文学系“八面来风”式的教学方法,使莫言头脑中固有的文学观念受到了文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地理,甚至还有气功等领域的轮番“轰炸”。当时正值文化思潮最澎湃最活跃的时候,这样的教学方式,彻底解放了莫言的思想,他大量阅读了西方作家在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文学作品,其中就有西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意识流的经典作品。莫言眼界大开,认识到过去写作的狭隘。文学观念的改变,导致莫言的文学创作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984年底,莫言创作出了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发表在1985年《中国作家》第2期。在徐怀中先生的帮助下,这篇小说在华侨大厦召开了研讨会,给莫言带来了全国性声誉。这篇小说使莫言真正走上文坛,成为一个全国知名的青年作家。

      “《透明的红萝卜》发表后,我感觉过去几十年在农村积累的素材,我本人的亲身经历都可以变成很好的小说。”莫言过去是挖空心思找不到写小说的素材,现在写一篇新小说的时候,会有很多情节同时构思。就这样,在军艺这两年里,尽管白天要上课,早上要出操,而且是四个人住在一间屋子里面,但是莫言还是写出了80多万字的小说。《红高粱》就是这时候写出来的。因为被张艺谋拍成了电影,所以知名度是最高的。一提起莫言,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红高粱》。

      永远的“红高粱”

      2002年2月10日下午,大江健三郎、莫言与张艺谋三个人坐在了一起,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时刻,也成为一段世界文坛的佳话。大江问张艺谋:“你是出于什么动机拍摄莫言的小说呢?”张艺谋答道:“我也是北方人,与莫言一样有着特别典型的北方人性格。我喜欢故事编得很豪迈、很壮阔。人和人之间的行为都非常有力量,故事也非常有力量,这特别吸引我……到现在为止,很多的中国观众还认为《红高粱》是我最好的作品,这应该归于小说的水平高,虽然我们改了很多故事情节,但电影中的神韵以及生命力释放出来的感觉,完全是小说提供的。说起来也很奇怪,从拍完《红高粱》至今,我的电影再没有表现过那样张扬的生命力。我想要重复也重复不了。”

      莫言向我讲述了初见张艺谋时的情景。那时,张艺谋还是一个摄影师,他一直在找戏,想改做导演,一个偶然的机会,有朋友向他推荐了《红高粱》,看完小说后,张艺谋被深深地吸引了,他就去找莫言。那天,张艺谋刚刚从农村体验生活回来,光着一只脚,手上提着在公共汽车上被人踩断鞋带的鞋子,一进楼道就高喊“莫言”。莫言闻声出来一看,还以为从哪儿来了个生产队的队长呢。就这样,莫言把《红高粱》的版权给了这“生产队长”,还叮嘱他说:“莫言不是鲁迅,也不是茅盾,改编他们的作品要忠实原著,改莫言的作品爱怎么改怎么改。”

      莫言认为,小说和电影是两种艺术,任何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或其他的艺术样式,实际上是一个选择的艺术,这也是一种再创作。“一部长篇几十万字,改成电影或话剧,时间长度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人物、情节全部利用起来,只能选取他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把它发扬光大,进行特别的强调。《红高粱》电影应该说做到了这一点,把我小说中最有力量的部分提取了出来。仿佛从一大堆花瓣里提取了一瓶香水。”

      十几年后,还是莫言的小说,还是张艺谋来导演,《幸福时光》的改编却不是很成功。这部电影虽然让观众熟识了新面孔董洁,虽然也获得了一定的好评,但是对于莫言和张艺谋而言,这却可以算得上是一次失败的合作。这部电影是根据莫言的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改编而成。小说里的人物是过去一个时代的劳动模范,到了新的时代,他的观念、生活甚至生存,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由此产生了一个很幽默很荒诞的故事。但电影中这个人物只能改,不能是劳动模范,所以只能是退休的职工,还不能是下岗职工。张艺谋曾经这样评价,其实我们也力图保持作品的戏剧性去折射时代的改变,让人们的目光始终去关注这些普通人的生活,但电影最终传达小说的那种东西太少了,现实题材的限制比较大,没有像《红高粱》那样得到莫言太多的“真传”。

      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忏悔之书

      在写完《红高粱》系列之后,莫言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从《酒国》、《丰乳肥臀》、《四十一炮》到《檀香刑》、《生死疲劳》等,直到2009年的最新力作《蛙》,莫言已经出版了11部长篇小说。当年在《莲池》上发表《春夜雨霏霏》的那位20岁出头的青年战士,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曾经这样评价莫言———“中国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在文学的道路上,莫言在艰难而又幸福地跋涉着。永远不重复自己,作唯一一个逃出来报信的人,这是莫言小说创作的最基本原则。他塑造了众多独特的典型人物,他的很多作品进入了文学史:《丰乳肥臀》是研究当代文学的必读作品,《檀香刑》则以全票通过茅盾文学奖初评,《生死疲劳》运用了章回体和“六道轮回”的形式,读来让人耳目一新……那么,莫言在这部刚刚出版的《蛙》里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一种新意呢?

      “它与我过去的小说都不一样。过去有写历史的,有写现实的,但是把一个女性作为主人公,这是第一次。而且就我的阅读经验而言,姑姑的这一文学形象在当代文学史上也是第一次出现。”莫言说,以前在《丰乳肥臀》中也有母亲这样的女主人公,但是不如在《蛙》里这么重要。这部小说讲述一个乡村妇科医生的故事,并不完全虚构,“生活中的原型是我大爷爷的女儿,她是高密东北乡第一个新法接生员。”据姑姑自己说,在她50年的从医生涯中,经她的手接生到人间的孩子近万名。作为一个妇科医生,她亲历了、见证了新中国的乡村生育史。我们知道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乡下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基层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不管其他工作多出色,只要计划生育突破了指标,就会一票否决。在这样的形势下,围绕这项基本国策在乡村发生了很多惊心动魄的事情。

      现在,有很多评论家和读者都把关注的目光放在“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计划生育的小说”上,毫无疑问,这是作品所要揭示的最基本的主题之一,但是认真读完小说之后,我更愿意给它这样一个评价:“这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忏悔之书。”

      除了姑姑有生活原型外,小说的另一主人公蝌蚪身上也有莫言自己的影子,他所出生的年代,他所经历的事件,他所从事的工作,甚至他所思考的问题,都与莫言有很多相仿之处,这是一部莫言一直想写却因把握不好人物性格而最终拖延至今的作品。小说的忏悔意识在姑姑和蝌蚪身上都有体现。作为乡村妇科医生,姑姑亲手接生了近万名孩子来到人世间,从这个角度看,姑姑像一名“圣姑”,是小天使们的护卫者;但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又让她无情地把数千名尚未降临人世的小生命带入了地狱,在有些人看来,姑姑又像一名“判官”或“恶魔”,她可以让鲜活的生命终止。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没错,姑姑也没有错,但是面对这样一双沾满生与死的鲜血的手,面对使一个个家庭或幸福或悲剧的尖锐现实,姑姑内心起着怎样的波澜没有人能知道,但是她晚年生活的凄凉和神经质让我们感知了她的矛盾、反思和忏悔。而蝌蚪逼妻子王仁美人工流产致其死亡,以及他被小痞子追杀时的孤独、无助、荒诞,也体现了作者的那颗忏悔之心,这是一种作家对自我的忏悔。

      读完《蛙》之后,我在想:从不重复自己的莫言,他的下一部作品会写什么,会怎么写呢……

      我所认识的莫言

      我和莫言并不熟悉,仅见过两次面。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朴素、诚实、充满智慧的作家。很多人都说莫言架子大,很难打交道,不善言谈,也不太配合媒体采访,我却没有这种感觉。

      2006年夏天,莫言来石家庄签售《生死疲劳》,趁他参观河北文学馆的间隙,我对他进行了面对面的采访,那是一种纯粹聊天式的采访。我准备了很多问题,命名为“莫言八大关键词”,有些问题很尖锐,比如怎么看邵燕君批评《生死疲劳》是一种没有难度的写作,比如莫言和李建军在武夷山交锋的情况,比如《檀香刑》落选茅盾文学奖等等。原计划半小时左右的采访,进行了一个多小时。莫言一一回答了我的问题,他非但没有厌烦,反而与我相约下次出了新作再聊。

      知道莫言再次来到了石家庄,我发了个短信,说抽时间去看他,他很快就回了表示感谢。见面后,我们像多日不见的朋友一样聊天,谈文学,谈《蛙》,谈他当年在河北的那段日子,谈河北的老中青三代作家。我告诉他何申、谈歌、关仁山“三驾马车”也都在石家庄,正在举办新书首发式和书画联展,莫言说都是关系不错的朋友,希望在石家庄这两天能有机会和他们小坐片刻。

      后来我们还聊起了博客。莫言说来石家庄的前一天,刚刚在新浪开了博客,发了第一篇博文。问他为什么想起开博客,他说是去新浪做节目时,被编辑给忽悠了。他非常认真地问我:我浏览别人博客的时候,会留下脚印,他们知道莫言来踩过了,都兴奋地跑到我的博客把自己的作品让我审阅,我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怎么样才能不在别人的博客上留下脚印?我说:这很简单,只要你浏览别人博客的时候,不事先登录自己的博客,就不会留下脚印,没人会知道莫言曾经来过。

      写这篇稿子的时候,莫言早已回到了北京,写下了自己的第二篇博文,记述了自己在石家庄的行程。从中我知道,莫言果然打电话约“三驾马车”共进晚餐了,但是因关仁山与谈歌已经登上去北京的列车,故只有何申前往。席间,莫言为“三驾马车”签赠新作《蛙》并题对。为何申题:“莫言诗酒,何申雅怀。”为谈歌题:“高谈闵仲叔,长歌李太白。”为关仁山题:“雄关真胜景,仁山古画图。”(注:“高谈闵仲叔”乃唐人诗句,“仁山古画图”乃山东先贤翟云升句。)

      河北移动电视“高端访谈”栏目前来采访莫言。当主持人克岩说,欢迎您来到我们“高端访谈”栏目时,莫言幽默地说:莫言来后,你们这个栏目就成了“低端访谈”,因为我时时刻刻和土地紧密相连,我不是站立在土地上,而是匍匐在土地上,是贴着大地在写作。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作家莫言。

      简介

      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生。著有《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长篇小说11部,《透明的红萝卜》、《司令的女人》等中短篇小说100余部,并有剧作、散文多部;其中许多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法、德、意等多种语言,在国内外文坛上具有广泛影响。

      莫言和他的作品获得过“联合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香港“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等国内外奖项。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武侠大师”温瑞安:我出山,不为钱    1883 次 2012/7/31
 “方舟子是中国树敌最多的人”    4548 次 2010/9/8
 辛亥名将祁耿寰    1657 次 2011/11/3
 墨海无涯贵有恒    1499 次 2013/8/9
 解读王安忆    6496 次 2008/5/24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