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在线 >> 论坛热帖 >> 中国传统特色:做官是最荣耀、最赚钱行业
  • 中国传统特色:做官是最荣耀、最赚钱行业
  • 来源:发展论坛 作者: 恒言 日期:2011/11/25 阅读:1083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马克斯•韦伯说过,在中国,做官是最稳定最挣钱也最荣耀的职业。这话也许让某些爱国者听了不舒服,但却近乎金科玉律,千百年来,颠扑不破。光宗耀祖,无非升官发财,升官才能发财,不升官发的财,都是浮财,不靠谱。当然,就中国社会变迁而言,升官发的财也靠不住,政治风云变化,一切都是浮云。但至少在做官当口,没多少人这样想。多少年来,做官,走仕途,是所有社会精英做不完的梦。前仆后继,就是陷阱,也争先恐后往里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皇帝语录,这语录的背后,就是读书须做官。做官才能高。不过,在正常年景,做官的门槛很高,不管察举还是考试,几道关卡过去,人都剥了一层皮。加上官员的编制固定,那时又没有编制办这样的机构,想打通关节也没地方,除非皇帝老子特批。所以,即便大家都想做官,没有特别的靠山,也得慢慢爬。官府的门里固然显贵,人却不会太多。

      但是,到了王朝末世,官府自乱规矩,事情就不一样了。晚清很典型,原来做官要考试,但太平天国之乱,政府急等钱用,捐班一开,成批的官帽子涌上来了。官帽子多了,但官员的编制却不增加,大家只好戴了大帽子去各省排队候补。捐道台以上的大官者,问题不大,花的钱多,后台硬,用不了多久,就会补上一个位置。知府这一级也好,最多等上三五年,总能排上。但知县和一些杂佐官就不行了,不走关系,十年八年也摊不上个差事,而走关系,又没有钱。捐这个级别小官的人,都是中等人家,甚至是寒门小户,好些还是借钱捐的官,原指望做官之后加倍捞回来,结果候补之后,成年累月没有机会,连吃饭都困难,哪里有银子走门路。

      需求产生供给。众多候补官没钱走门路,于是一种行业就应运而生——放官债的。这些人放债给候补官,让他们拿钱走门路,约定事成之后,钱不需要还,但放债者要做师爷,尤其是出息最好的钱谷师爷,必须由放债者来做,放出去的银子,他自己捞回来。说到师爷,走门路候补排上班的官儿们,使用师爷,根本做不了主。因为有权排班决定人命运的大官,藩司(布政使)、巡抚和总督,总有一堆人选推荐给你,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因为这样的候补师爷,也都是使了钱的。所以,做官一任,少则一年,多则三五年,推荐来的师爷,也得排队用,实在不行,就得给人家干薪。如果没有运作的钱,又不肯借贷,这样的候补官儿,就只好在省城等死,不是饿死,就是冻死。原本的中等人家,如果不生这份非分妄想,一时半会儿还不至于到此等地步,可以一旦追梦做官,却没来由做了异乡之鬼。

      不用说,这样的候补官儿,自己的投入要找补,借了钱的要还债,一旦做官上任之后,在如此短的任期之内,有如许大的捞钱任务要完成,能有何种表现,不问可知。吏治想要不坏,根本不可能。所以,晚清在新政之前,吏治腐败,已经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从根本上讲,就是因为那时的中国,虽然有了一点洋务,但根本上还是一个传统社会,工农学商,都没有做官收益好,工商业不发达,农业之外的机会不多,即使有,比之做官,也是小巫见大巫。商人如果不攀附上洋人,就得攀附官员,一来二去,经商的收益还是抵不上做官的好处。总之,还是一个官天下的结构。这样的结构,突然之间因为太平天国战乱,有了机会,当然大家都会往官家门里挤,纵然候补,也算是挤到了门边上。

      朝廷新政之后,这种状况好了一些。办新政,机会多了,不仅做官的机会多了(编制虽然没有增加,但临时的差事多了),经商办学的机会也多了,读书人可以经商,可以教书,再不济,还可以做新军。县以下有了自治机构,各种商会、学会,农会,都要有办事的人。更要紧的是,有了媒体,有了民意机构,成天围着官府找茬,大官小官,想要像以前那样作弊,风险极大。官门被挤破的悲剧,也就少了很多。只是,新政的时间毕竟太短,革命之后,官天下的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直到今天,做官依然是中国获利最丰,也最为稳定的职业。跟古代不一样,官员的编制一直在膨胀,公务员考试考场,人山人海。无论怎样精简队伍,队伍总是在扩编。门外挤的太厉害,不扩怎么行?

      什么时候,官家的门,不那么挤了,中国也许就离现代国家不远了。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