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湾瓷录》序
孙洪琦
满头银发,沉静的笑容里闪露出一丝孩童般的天真——这是我的朋友王世纬给人的第一印象。王世纬年届五是有八,他的职业是北京第二外语学院的图书管理员,业余从事收藏邮票已有四十年以上历史,在集邮界小有名气。图书的熏陶和邮票的收藏,为他从事张家湾古瓷片的收集与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他取得了比一般收藏爱好者更大的成果。
世纬的住处离张家湾不远,自从迷上张家湾文化以后,除了查阅相关书籍、寻师访友、研究古陶瓷理论之外,更多的是走村串户,从村民那购买因施工、盖房、农事而出土的各类残破瓷片,然后一麻袋一麻袋地搬回家。为了收藏到一枚带“张家湾梓潼阁”款识的瓷片,世纬一趟一趟往收有这枚瓷片的人那跑,聊天、套近乎、讨价还价,甚至用上“指桑骂槐”、“欲擒故纵”、“软磨硬泡”这些战术。对方在世纬执著追求的感动下,最终转让了这枚在外人眼中不值一钱的珍贵瓷片,世纬将其作为镇宅之宝和本书的封面标识。
世纬一面细心地一片片清洗、揣摩这些残瓷,一面请教专家并翻阅书籍,分别将这些瓷片鉴定出年代和烧造的窑口,然后挑选出附带时代特征花纹、款式并具有观赏性、收藏价值的瓷片。最难得当然是从成千上万的残瓷中,挑选出原器破损的瓷片对茬儿,之后一一粘补、修复,尽量使其恢复原貌,这除了具有耐心和相关技术外,还要一点运气。在这些元、明、清古代北京市民日用的碗、盘、炉等瓷器上勾绘、描画出的山水人物、花草瑞兽无不令人遐思神往,世纬就是凭着他火焰般的热情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粘补、修复了很多具有收藏价值的张家湾出土瓷片。
世纬毕竟是工薪阶层,平时节衣缩食,攒下钱来购买瓷片。六年来日积月累,收集了数以吨计的张家湾出土瓷片。为此世纬专门在通州区租用了一座院落来存放这些瓷片,于是,那里就成了世纬收藏研究的工作室,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宣传展示张家湾运河文化的阵地,也成了世纬另外的一个家。
如今,作为北京古代发达水运体系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的张家湾古运河码头,在一批像王世纬这样有心人的奔走呼吁下,日益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可以预见,张家湾运河文化必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世纬个人也从收藏和研究张家湾出土瓷片中增长了眼力与学识,提高了收藏品位,同时更是在不断了解和宣传张家湾运河文化过程中,增强了他作为北京市市民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世纬有个梦想,希望早日能建立张家湾运河文化历史博物馆,并愿为此贡献自己的私藏。
让我们祝福他的梦想早日成为现实。
(孙洪琦先生系著名文物鉴定家、古陶瓷鉴定理论奠基者孙瀛洲先生之子。孙洪琦自幼维系家学,广交文博界朋友,深入研究古陶瓷,卓有成就。现在北京某文物鉴定部门做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