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成都晚报3月24日报道,今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近日,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俨然成了微博红人。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被好事的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他们称,这幅蒋兆和的《杜甫像》原作就在馆内,被作为馆藏重要文物珍藏着。而对于网友们的“创作”,馆内宣传负责人认为,这个现象引起关注是好事,但网友将杜甫画像拿来涂鸦,是对杜甫的一种亵渎,娱乐也要有一定的尺度,恶搞也需要看对象,网友创作时也要考虑杜甫的身份地位。
说实话,恐怕相当多的人在学生时代都曾经有过对课本插图涂鸦恶搞的经历,我自己甚至从小学开始涂鸦一直到高中毕业,曾经一次被班主任发现不仅被严重批评,还被罚买了本新课本,好笑的是小学对课本涂鸦的爱好激发了对绘画的兴趣,虽然早已不再涂鸦,倒是画画成了业余爱好;所以今天看到这则针对杜甫的涂鸦恶搞新闻,泛起了久远的回忆,必须承认,“杜甫很忙”之涂鸦系列很具时代特征烙印,充斥着恶搞时代的想象力。难怪就象报导所言,“杜甫很忙”引发了网络热潮和集体围观,围观的网友对此评价“据说为了画杜甫,语文课本都脱销了”、“没有被涂鸦,不能算大家”。记者在网上看到,在网友涂鸦的杜甫画像里,杜甫简直“无所不能”,时而成为送水工、机枪男、骑自行车的人等;时而又变成各种动漫形象,海盗路飞、宠物小精灵、火影忍者……喜感十足。
记者一句“喜感十足”,与新闻回帖中绝大多数网友的观点不谋而合,但毫无疑问,提出强烈质疑的人同样大有人在,比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负责人就声称“将杜甫画像拿来涂鸦,是对杜甫的一种亵渎,娱乐也要有一定的尺度,恶搞也需要看对象”,甚至有人将此上升到道德的高度进行批判,可谓上纲上线。但照大多数年轻人的看法,“杜甫很忙”或许仅仅只是简单的恶搞式自我娱乐,平时我们都说如今社会是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所谓娱乐无极限,也就是说高中生们的涂鸦,并不带任何价值判断或意识形态目的,纯粹只是搞笑而已,我相信是这样的,因为我曾经也涂鸦过,是因为空洞无聊的讲课让我昏昏欲睡,悄悄在课本上涂鸦才会避免睡着的后果,所以可以想象今天的学生课业压力更大、更需要有一个自我搞笑和发泄情绪的窗口,或许课本上涂鸦也算一种方式了。
但有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学生们无意识的恶搞涂鸦,通过高度发达的网络信息传播手段,在将原本学生无聊的恶搞娱乐变成娱乐新闻的同时,对被恶搞的著名诗人杜甫的形象是否被负面化的问题,也同时被大量围观和争议,这种原本只存在于课堂下的学生隐私似乎陡然间也成了大众娱乐事件,加之绝大多数网络留言都从娱乐的层面、从倾向于认同的角度进行了诠释,似乎让社会、让公众感觉到原来杜甫忙得既可以手扛机枪、脚踏摩托,甚至也可以被恶搞涂鸦成“怀搂小姐”的形象,这与杜甫历史上留给后人的忧国忧民嫉恶如仇的人文形象显然大相径庭,南辕北辙。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网络及公共大众媒体不应该盲目炒作跟风,既然只是年轻人纯粹的娱乐搞笑,还是让它保持在校园文化中或许更合时宜。
为什么我这样认为?这是基于中国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所印证的,很多人在强烈劫持对杜甫先生涂鸦的时候,其理由就是西方国家也可以随意恶搞,而且社会上也能够宽容的接受,确实如此,毕竟西方的文化更具包容性;但大家不要忘了中国与西方在这一点上存在的明显的区别,那就是西方媒体更多的是对政治人物或娱乐界人物进行恶搞,甚至总统的漫画在媒体上也是司空见惯,没有人会怀疑西方国家在社会人文上更有涵养和包容,而中国却恰恰相反,当我们在特定的领域不能也不敢涂鸦恶搞的时候,拿那些代表中国传统人文代表和文化的名人大家恶搞也就成了时尚,因为这没有任何政治风险,甚至有人以为这就是与西方价值观接轨了,这有点令人纠结,不是不能恶搞杜甫,而且相信恶搞的人并不想丑化杜甫,只是博得一笑而已,但由于已经成了被围观的社会新闻,据说紧接着恶搞李白的“李白不服气了”等系列也已经粉墨登场了,下一个被恶搞的古人又会是谁呢?
恶搞杜甫当然不犯法,但被媒体炒作的后果就是让本来就衰落的人文社会更加迷茫,换句话说,大家热衷的恶搞对象似乎只能拿代表传统人文文化的古人们开涮了,似乎搞错了对象,这一点我倒赞同杜甫草堂博物馆的说法,即网友创作时也要考虑杜甫的身份地位,尊重传统文化,至少如杜甫怀抱小姐的涂鸦创意上有些不雅吧,某种程度上这反映出了国人的一种人文迷茫的心态,大家都认为只是娱乐一下而已,但恕我直言,当这种现象成了被炒作的社会现象之后,就已经超越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涂鸦了,不论你承认不承认,这就是一种社会大众的价值观,而且大多数人甚至觉得这没什么,并不影响杜甫继续伟大等等,那么我们能认为这种被社会普遍认可的人文价值观是值得推崇的吗?
实事求是的讲,文化需要传承,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样不能抹杀,善意的恶搞或许无伤大雅,如果孩子们的幽默感能够给学业解压无疑也是好事;但对杜甫之类的具有图腾意义的历史文化大家进行炒作式恶搞甚至亵渎,似乎已经偏离了课堂涂鸦娱乐的本来意义,只会带来负面的社会效应;而炒作“杜甫很忙”的背后,其实正是浮躁的中国社会典型的人文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