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花样年华》留给人们的是一袭袭华美的旗袍,《2046》留下的则是床的嘎吱声。这声音数次响起,成为本片最令人厌烦的音效。
有一种关于《十面埋伏》的调侃:“是政府对飞刀门的一次扫黄打非活动”;而《2046》也有点像“一个黄色小说家的情色体验”。张艺谋与王家卫都使用了大量的情色镜头,这些镜头在他们之前的作品中,即便有也不会占据重要地位,我很狭隘地认为:当一个导演要以大量此类镜头来讲故事,或者作为故事线索,这意味着他的电影能力已经部分“失语”。成熟的观众并不需要在这种镜头里获得慰藉,更为关键的是,“他”不是别人,“他”是被认为可以代表整个中国电影水准的张艺谋和王家卫。
这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培养了我们这一代观众审美情趣的人,在这种培养尚未完全终结时,已然逐渐干涸,他们铺陈了越来越奢华迷人的形式,恰是为了掩饰越来越虚弱的内心,并为他们越来越缺乏张力的故事圆场。
还有陈果,他在《A-1头条》中任监制,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他“草根电影”的转型,但相对于故弄玄虚的情节,我更喜欢看他沉着地讲“北姑”(《榴莲飘飘》),真实地描画大勘村肮脏的街,显然,《A-1头条》中的陈果,已经结束了“独立制作”的电影生涯,转向所谓的“主流市场”。去年夏天采访他的时候,他说“主流是在一种被动的状态下做出的东西”,只隔一年,他已迅速被其攻陷。
张艺谋越来越严重的“镜头决定论”、王家卫越来越沉溺的“自我决定论”、陈果的“被动适应”,三位大导演的新作,有着同一个特征:那就是“对日渐成为主流人群生活与情感趣味的积极应和,以及对现实的粉饰与回避”。
在这个对电影热爱的人来说极度郁闷的档期,我偶然看到了《10分钟年华老去》,在这部由世界15位大师级导演、每人10分钟创作的短片集里,我惊喜地看到了陈凯歌的《百花深处》,它以一个精神病患者对以往生活的病态留恋,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种电影:没有大场面,没有色彩感,没有导演的个人化情绪,也没有商业,有的只是一个“活着的”人,一种生动的人生,一个伸手可触的灵魂,尽管,他彻底疯了……
仿佛是一线曙光在极有限的10分钟里乍现———对中国电影,还是有可期待的吧,我们还有陈凯歌,以及他的新片《无极》,但是,他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