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酒文化
陈 拓
运河的历史有多长,运粮史有多长,运河的酒文化就有多长。运河的酒文化伴运河而生,伴运河而成长。运河上,帝王要喝酒,船上的人要喝酒;岸上,纤夫要喝酒,百姓要喝酒;码头上,贩夫走卒要喝酒,各个阶层都要喝酒。酒在运河史上是绝对离不开的,可谓运河之魂。运河的酒文化、酒历史源远流长。运粮史断了,码头搬了,河易道了,可酒却一直未断。那么运河酒文化在运河文化中占什么位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运河岸上的领导是外来的,不了解运河酒文化,可以理解;运河的本土人呢?口口声声喊着弘扬运河文化,运河酒文化在哪里呢?因此我呼吁运河岸上的有识之士,重视运河酒文化的挖掘,研究。
因为近几年半路出家进入酒领域,出于爱好和需要,看书籍较多,发现通州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已到了不开发,就难以谈运河文化的地步。
记得《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记载,直隶省(官厅)高粱酒获甲等大奖章,当时有文献记载我国共获得甲等大奖章74枚,乙等名誉奖章64枚,丁等金牌奖章258枚,戊等银牌奖章337枚,己等铜奖章258枚,丙等奖章227枚,共计1218枚。
明清两代,通州曾设御酒作坊,以纯高粱酿制的东潞烧酒、湾酒等已名扬四海,清代中期以后,以纯高粱酿制的二锅头酒更是独树一帜,直隶高粱酒产地应就在通州,北京二锅头产地也在通州。不过,这有待进一步详细考证。
明代徐炬在《酒谱》中记载,“潞州烧酒名珍珠红”。
清朝北京大兴李汝珍在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刻本《镜花缘》中,记录了国内多种名酒,其中“直隶东路酒”与山西潞安酒、汾酒、浙江绍兴酒等并列名酒之中。
辽代(与宋代同期),通州曾归大兴府管辖,当时通州的“醉流霞”酒(本人自某些书中看到过,因未曾记录,故需进一步考证)有多首明清诗词可为佐证,其中新编的《通州诗抄》上就有记载。
据“通州活历史”周良先生考证:光绪九年版《通州志·卷九·风土产》中记载“酒,有黄、烧二种……竹叶青,州所酿酒名”。民国三十一年(1942)版《通县志要·卷九·风土土产》中记载:“工商:烧锅业——十八家。”
如果有人重视,经过进一步开发挖掘,我相信通州酒文化将成为运河文化的亮点,我这里只能是抛砖引玉,提一提个人观点,运河文化乃通州之魂,通州酒文化乃运河之魂,望有识之士给予关注,再深爱一点我们的通州。
有兴趣者可参看《酒诰》、《齐民要术》、《北山酒经》、《中国名酒》、《五杂俎》、《食货志》等书籍。
2005年5月2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