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随笔游记 >> 社会随笔 >> 于德录 一中救火
  • 于德录 一中救火
  • 来源:原创 作者: 运河杂志 日期:2012/5/22 阅读:1326 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中救火

     

    于德录

     

    回忆19651230日,通县一中那场大火至今历历在目,令人惊心动魄。

    1965年,我就读一中高二,对理想信仰充满憧憬。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鼓舞每一个青年学生随时准备献身革命。1230日凌晨一点多钟,有人惊呼着火啦!我一跃而起蹿出宿舍,看解放楼一楼教室北窗口已喷出火蛇,刹时全校同学都跑出来了,有的敲脸盆、有的喊叫,我光脚赤膊拿脸盆跑到学生食堂外边的洗碗龙头接水,龙头冻死,无奈回宿舍穿衣,再看解放楼,所有的窗口都在向外喷火,黑烟翻滚腾空,火抛之快不给人刹那之间扑救的机会。

    工友陈怀信拼命拉钟,红楼教堂大铜钟失去了往日启鸣醒世的悠场音色,“咣!咣!”向全通县发出了十万火情警报。隆冬深夜,钟声凄厉,惊醒了熟睡的人们。

    水!水!黑暗中师生到处喊水,解放楼前该死的眼镜湖那年竟没水,只有埋在湖底的一层冰,取不到一滴水。食堂水龙头解冻了,我接了一盆水奔向火场,奔跑中满盆水已剩半盆,大火像红魔一样从楼口肆虐喷出,相距20米就有头发被烤焦的感觉,我拼命往前一冲,就像撞到一堵热墙,巨大的反作用力把我反弹一个屁股墩儿,热浪巨大,人就是不怕死也不可能靠近。事后我还怀疑,向秀丽冲进火海是否可能?幸亏脸盆还端着,水早已所剩无几,我站起来,使出吃奶的劲向火海泼去,结果连盆一块泼去,可怜的那点水,只形成了一秒多钟的白气,眨眼间就蒸腾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有人打119,通县四辆救火车呼啸赶到,我感叹消防队员的夜战本事,黑暗中竟然知道校墙外有一个消防栓,火速接上一条水龙带,校外菜园子水井里也接上了水龙带。消防队长戴着总指挥臂章,黑红的脸庞,指挥若定,我很敬畏。须臾,校东南铁路边长年不开的校门又冲进十辆救火车,轧过校门铁栅栏,加入先来的救火队伍,把解放楼四面围定,形成封闭式的水网向楼窗楼顶喷水。据说,这支消防车队是天津的,从瞭望台看到北京火光冲天,火光就是命令,顺着火光方向疾驶而到。

    这座建成于1922年美国折衷主义建筑的解放楼,楼顶红色瓦楞铁已烧化,内结构全是木头的,松木房梁一根根地烧断,剩下四周砖结构的墙体就像一座砖窑,更像一座大烟筒,大火噼哩啪啦直冲云天,半地下室门窗烧毁后的楼腔成了自然抽风道,理是加助了火势的迅猛,呼呼翻腾,碗口大的红木炭就像颗颗流星腾空而起,划向漆黑的夜空,飘落到校外铁路南边的田野、村庄。吓人、恐怖、惨烈,我平生第一次见这么大的火。胆小的初中同学有的以为世界末日来临。幸亏那天只有一二级西北风,否则不堪设想。消防队的任务就是控制火势防止蔓延,着了的就让它着,没着的重兵警戒。

    红楼的钟声可能是1901年建楼以来最警人的一次。附近卫校、二中、复兴庄、果园、南关、二四九炮校、县医院、新城南街的师生、解放军、工人、农民、居民等各界人们,钻出热被窝,拿水桶、脸盆、镐锹纷纷奔向一中。最远的八里桥北边九所的工人,南边大稿村的农民都来了。谁也不认识谁,钟声就是命令,没有人号召,没有人组织,在寒冷的冬夜,汇集到一起。人们只有一个念头,救火要紧,不能让国家财产受损失。那个年代,人人都有一种神圣责任感,贪生怕死、个人利益是可耻的。

    一中师生大火之前正好看了一场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雄事迹纪录电影,刚刚受完教育,立即派上了用场。开始疯了似地奔跑抢救,个个奋不顾身,只要有人提议或号召,立即有人响应。停电后的校园,除了火光就是黑暗。方田古这位全国闻名的中学校长,为教育披肝沥胆,临危不乱,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组成了若干个扑救队,巡逻队、标兵队、保卫队等等,配合消防总指挥协同作战。

    火势渐弱,救火的人们才敢向楼前靠近,尽管消防员阻拦,但人们心急如焚的救火心情是拦不住的。解放楼南北共三个进楼口,每个楼口自动排成两排。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从消防栓、食堂、浴室等处接来水一个个传递过去,传到楼口,由最后的一个人泼向着火处。

    消防队员的水枪还在不停地扫射,楼下救火的人们和站在大雨下没什么两样,寒冷与灼热考验着每一个人,但没有人退缩,就是靠不上去的也是站在旁边干着急。用当时的政治观点评价,就是共产主义精神放光芒。围观,在那个年代还没有这个字眼儿。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行动,人类也许就是从抗拒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开始形成社会关系的,这种社会关系应该是团结协作的,不应当是排斥的、斗争的、你死我活的。

    大火来临使我本能地冲在救火的最前沿,传递水盆我站在最里面,另一排最里边的是初中政治课阎文厚老师,正好和我对面。阎老师头扎白毛巾,腰系皮带,边递水盆,边指挥水盆队伍,边接水盆泼水,魁梧的身材俨然像个武士。我一味向楼里靠近,脚下的木制房梁越烧越细,终于不堪负重塌了下去,我顺着一截烧成木炭的房梁掉进了地下室。原来地下室是齐腰深的水,水上是黑呼呼的漂浮物,我的棉裤棉袄浸湿后行动困。抬头看天,头顶上是一根根木梁在燃烧,在断落,消防枪的水哗哗地降落,火在上蹿,水在下落,水火连天。呼呼的风火声,淹没了楼外嘈杂的呼喊声,我像与世隔绝,一种恐惧感袭上心头,没有人会理会我的呼救声。焦急中隐约听到阎老师大声说:“有人掉下去了!……”阎老师的声音让我有了希望,一会儿,一截消防梯从半地下室的窗口顺了下来,一名解放军趴在窗口向我伸出搭救之手。我拼命划水,拖着沉重的棉袄划到窗下,幸好蹬着一个铁炉子爬上了消防梯,是两个解放军把我拽出窗口,之后他们又投入到救火当中去了。至今我不知道这两位解放军的名字。出得楼来,身上的棉衣顺裤脚流水,重量稍有减轻,外边就冻上了一层冰,走起路来咔咔做响,像是披一身铠甲,可里边还是热呼呼的没有一丝寒冷的感觉。后来我得知,救火中先后掉下去三个人,都被不知名的人救了上来。

    大约四点多钟,火总算熄灭了,断电的校园更加黑暗,校方决定,校外救火的人全部离校,但不管来时拿任何救火器材都要留下,到天明之后再来认领。意思是天黑认不准搞错,本意却是怕丢失校产。我们学生反觉得这样不公,是对发扬了共产主义精神的救火群众不信任。为什么大灾刚灭,人们的私心又涌现出来了呢?我们的顾虑是多余的,救火的人都空着手走了,谁也没有怨言。这还让我很是感动了一次。

    天亮后再去看现场,惨不忍睹,楼顶楼层烧没了,成了一个楼筒子,上层青砖烧成了红砖,转圈戴了一层冰帽子,冰凌在晨光下晶莹剔透。楼下一片狼籍,救火工具扔得到处都是,地下室成了游泳池,特别是脸盆、水桶之类的,沉在水底的看不见了,飘在上边的让水冻上了。白开并没有看到有人来校认领夜间救火拿来的东西,倒是学校木工王师傅看到学校财产如此损失,痛心疾首,神经失常。因为着火前的晚上,两个班的木制新课桌椅刚刚放进解放楼地下室收藏起来,还没有用过一次就被烧提精光,对爱惜公物如生命,天天为学生修课桌的王师傅是一次致命的打击。解放楼起火原因,当时有关部门查证,是晚自习后学生封火,捅出的炉灰有没烧透的煤,烤热铁制炉灰盘,引着了木制楼板所致。

    1965年底,人们的共产主义品格,社会公德意识,为党为国献身精神在一中这场大火中得到集中印证,亦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堪称划时代毫不为过。自一中救火之后,世风江河日下,这样的社会现象至今没有出现一次。

    一中的救火精神还没来不及总结发扬,接踵而来的就是灭顶的十年浩劫,打打打,杀杀杀,把从古至今的中华文明洗劫一空,盲目崇拜使很多人成了神经病,使整个社会都成了神经病,夫妻反目,家庭成仇。一中校园到处燃烧战火,没人来救,没人救得了。图书馆空了,实验室空了,教室桌椅砸了,烧了。一中失火,吃尽苦头的是体育教师张洪宾。这位抗美援朝转业军人,工作出色,持才傲上,事事争先,声称第一发现火情,救火中表现最积极。在阶级斗争充斥一切的文革初期,就被打成黑帮分子,解放楼着火说是他点的,吊在树上差点被活活打死。尽管谁都明知这场火不是阶级敌人所为,但谁都不敢说不是阶级敌人所为,困为那是神经错乱了的社会。

    一中荒芜,社会荒芜。拨乱反正后,紧接着又是商品经济,在信仰空虚,文明丢失的世界里,搞商品经济只知道钱。阶级斗争不搞了,但人们又成了金钱的动物,钱支配着人的一切言行,社会上的突发事故再也没有出现像四十年前一中救火那样的自发救助现象了。围观、漠视、推脱成了如今的一条风景线。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和谐社会,这是对中华文明的高度概括。知道了人性化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而为人类共享,社会正一步步地回到应有的文明秩序当中去。少一些围观,多一些救助正在成为佳话。回忆四十年前的一中救火,仍不失一种鼓舞。

    2005122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拍马屁的缘份    1345 次 2011/6/17
 网络谁主沉浮    1401 次 2011/3/17
 于德录 一中救火    1326 次 2012/5/22
 写生的喜悦幽默与悲哀    1838 次 2008/8/7
 惊梦忏悔泪潸然    1405 次 2012/5/7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