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乎上 追摹晋唐
由于我和高星魁先生脾气秉性相投,所以有相见恨晚之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关系越走越近,成了莫逆之交;高先生其慷慨之正气,坚毅之精神,率真之天性,飞扬灵动,凝聚笔端,观其作品,总想结识其人。
现年63岁的高星魁先生,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通州区书协副主席,通州印社艺术总监,退休前系北京潞河医院的大外科主任医师。
年轻的时候高先生就爱好书法,多少年来,在书法上他下了不少的功夫,真草隶篆样样精通,篆刻玩的也很专业,这主要是得益于他平时看书较多,又很谦虚。很多人喜欢高先生的书法,慕名来找他写字,周围的居民很多人家里挂着他的书法作品,走进潞河医院,后勤、复印室、针灸科等处,随时可以看到高先生的书法作品,这正说明大家对他那雅俗共赏书作的喜欢。
每逢在北京的一些大型书展他都约朋友去观摩并加以借鉴,平时还能经常地请教一些名家,像薛夫彬、李松、张国辉等人,人家指出不足后,他能很快地加以修正,由于高先生人品好,对人真诚,说话从来不绕圈子,对什么事不满就“当当”地说出来,所以圈内的人缘儿特好,朋友有困难高先生会义不容辞地伸出援助之手,因而,高先生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朋友,对他官称“高哥”。记得画家郭永利曾说过:“在高哥家千万别说哪件东西好,不然他会把那件东西送你的。”
书法之路走的越长,结识的道友也就越多。英雄不问出处,只为心中拥有一个共同的情结。我们常常三五书友小聚,谈古论今,抒情遣怀。我们说碑情,论帖意;一起挥毫篆隶,泼墨行草,三杯两盏之际,或开怀大笑、或感慨艰辛;我们时有拍案之举,只为魏晋隋唐,流行书风。我们不乏自吹自擂和相互的吹捧,只为咱都爱上了书法,而这条路上有太多的艰辛与苦涩,不过借此加油鼓励而已。
每有书友造访,他不问人家水平的高低,书体的差异,总是不动声响地送上香茶一杯,仔细地观看别人带来的作品,然后轻声地告诉人家,哪里是优点,哪里是不足,同时真诚地告诉人家一定要多临摹古人,尽量少创作。
每逢书法大赛之际,如同大战即将来临,书友之间往来更为频繁,邀请名家来点评、请教,更加虚心谦恭。少了称赞,多了批评指点。个个摩拳擦掌,豪情万丈。既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之气,更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势。书房内,他常常是孤灯一盏,毛笔一支,心中千头万绪,不吐不快,时常三更灯火五更鸡;有人说他是入了迷,有人说他是成了痴,他忍得酷暑,耐得严寒,躬身忐忑地去耕耘,不敢奢求有多大的收获。2002年高星魁先生曾获得通州区书法大赛一等奖,他一直认为“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写字”。对热爱的古诗词、书画、文物鉴赏,他从不满足于浅尝辄止,而是有了疑问就穷追不舍,或向他人求教或是自己钻研深究,不达到精通的地步决不罢休。多少年来,这甘苦的滋味只有他自己知晓,不足与外人道也。
高先生常说:“我们做事要合法度,做人要有原则。”他还常嘱咐我们:“是我的朋友一定要孝敬父母,家庭要和睦,心要善良,说话办事都不能唯唯诺诺,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高先生不仅为人随和,而且十分幽默风趣,跟他在一起轻松愉快,会忘记时间、忘记烦恼、忘记忧愁的。高先生不事张扬,其谦诚坦荡的为人,深为书道同仁赞许,而更让我深深地惊诧和服膺。
周围的朋友都知道高先生的歌唱得好,《敖包相会》、《草原之夜》、《在那遥远的地方》都被他演唱得惟妙惟肖,大家都说他“专业极了”,他家中的那只鹩哥总在学他的声音:“咱当兵的人……”
高先生喜欢茶道,可他偏偏不喜欢独饮,而是喜欢和朋友一起高谈阔论时拿出自己的好茶,与朋友一起同享其乐,那种悠闲、细品、慢啜,韵味不可言传也。
宋人黄庭坚说:“草书妙处,须学者自得,然学久当知之。”这就是要求学习者经常与它接触,多看草书法帖,心摹手追,看得久了,自然就熟悉草书的法度、规律以及它的变化、风格、流派了。书画同缘,和大画家高士尊、李福安的多次接触,让高先生茅塞顿开。
而书如其人。综观高星魁先生的书法作品,我认为最精良的当以他取法孙过庭的小草,干净利落,重轻提按,干湿浓淡,大小的穿插,恰到好处,皎如玉树临风。这几年来,他写魏晋的小楷,写钟繇的《荐季直表》、《宣示表》,写王羲之、写祝允明、写王宠,写章草、写汉隶、写简帛、写魏碑;在行草上下的功夫更大,张旭、怀素、徐文长、祝枝山、王铎都让他临了个遍。以前,他的行草作品受当代书家的影响较大,而近年来高先生在孙过庭的小草上用功更勤,在六尺、八尺宣纸上一遍遍地临习,尝试不同风格,不断推陈出新。吴冠中先生曾提出“废画三千”之说,而掐指一算,高先生的习作又何止是三千啊!我曾亲眼见到高先生多件用温州皮纸写的书法长卷,临摹的全是孙过庭的小草习作,越写越精彩,让人看了爱不释手,说实话,我在暗暗吃惊,如果不是我亲眼看见,简直让人难以相信,高先生的书法进步得如此之快,而也正是这些才让我特别倾心他那浑厚恣肆而又内含奇巧瑰丽的作品。古人说:“心正则笔正,书品即人品。”高先生的书法大气磅礴,功力扎实,他那性格的豪爽,在他的字里行间,让我们看到了徐文长的豪放、包公的正直。记得06年的夏天,著名书法家李松先生看过他的习作后说:“没想到你们通州区书协领导的书法水平如此之高,很专业!”高先生曾刻了一方闲章“哄自己玩儿”,他说:“这就是老有所乐嘛!只因为爱书法。”
2005年,高先生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学习、研究、创作之中,系统地自学中国书法史、书法理论、书法创作等书籍,自费订阅有关书法的多种报刊,这是高先生在医学上取得显著成果之外,书法上又能技高一筹,好学不倦,孜孜以求,亦能令人肃然起敬的可贵之处。我们真诚地期待着高先生今后在书法上有更大的成就。
2008年4月1日稿于北京通州区文化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