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诗词韵律 >> 民歌歌谣 >> 福州民间歌谣概述
  • 福州民间歌谣概述
  • 作者: 祥云 日期:2008/4/4 2 阅读:1674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产生民间文学(民间故事、方言熟语、民间歌谣,简称民间文学三宝)的沃土。

    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组成部分。民间故事有的是真实的,有明显的历史痕迹,甚至就是历史原貌;也有虚构的,但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某种需求和愿望,是人民群众理想化了的历史。由于历史、地理、人文等的优越条件,福州的民间故事极其丰富。


    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故事民间故事不完全是历史,但它离不开历史,有明显的历史痕迹,能反映历史风貌。如:《朱买臣休妻》(汉)、《王审知拜剑》(唐末五代)、《马铎一日君》(明)、《六离门》(清),以及《红裙记》、《贻顺哥烛蒂》、《卖姆做大舅》等。前四则是福州历史确有其人其事,经过民间口头流传,为故事的主人公增添了许多趣味性很浓的情节。这些情节尽管不真实,但不会损害历史和人物,反而丰富了其内涵。后三则反映清末福州社会现象,那时福州经济发展,生意人活跃。但烟毒、赌博也很突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故事爱国爱乡是民间故事中永恒的主题。如:《陈文龙尚书公的故事》、《林则徐的故事》、《戚继光的故事》、《抗法英雄陈明良的故事》等。


    倡导社会美德的故事如:《躲债做亲家》(爱心互助)、《孝义巷的故事》(互相谦让)、《300万买一座双抛桥》(当代,保护文物)等。


    爱情故事如:《荔枝换绛桃》、《缺哥望小姐》、《乌龙江传奇》、《相思病倒芋麓》、《双抛桥的传说》等。


    歌颂清官的故事如:《王公十八判》、《陈若霖斩皇子》、《萨镇冰改联训表弟》等。


    与传统节俗有关的故事如:《郑性之祭灶》(反映世道不公)、《郑唐烧火炮》(对死亡的正确认识)、《目连救母与拗九节》(提倡孝道)、《冬至团圆节》等。


    讽刺社会不良现象的故事如:《长鼻乞猪扑》、《三人五眼,长短没后话》、《做二五和五九六一》、《王莲莲拜香》、《韩月娘》等。


    方言熟语丰富多彩的福州话,特别是它的精华部分--熟语(谚语、俗语、歇后语)是民间文学的又一宝。


    谚语谚语是熟语的一种,福州谚语是我们先辈从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斗争中总结出来的,语句通俗、生动富有哲理。来源可分为四类:


    一是人民群众的经验之谈。年轻人体会到“爹有奶有不如自家有”;老年人则认为“倚孙倚囝,不如身边一箱囝”。长辈教育后辈人常说“隔暝(过夜)饭可食,过头话莫讲”、“省食餐餐有,省穿日日新”、“清明谷雨,寒死老子”、“田园日日去,亲戚淡淡行”、“住着新饭店,思良旧东家”等。


    二是经过文人加工的哲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久居异地必思祖,人到花甲恋故乡”、“怪人不知理,知理不怪人”、“风吹单条竹,饿死单身哥”、“有状元的学生,没状元的先生”等。


    三是来自传统古训。“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等是出自《增广贤文》;“莫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等,则来自《朱子家训》。


    四是借用其他方言。如:“亲帮亲,邻帮邻,远亲不如近邻”、“一夜夫妻百日恩”、“不怕货比货,只怕不识货”、“今日的看客,明日的顾客”、“聚沙成塔,滴水穿石”、“平生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等。


    绝大部分谚语都是健康而有意义的。但也有些谚语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过时落后的。


    俗语俗语多是用形容、比喻、夸张等手法,给人深刻的印象。如“鼓楼前拾柴坯”,只是用一个故事来比喻一对患难与共的朋友,并不直接说明某个道理。“去和尚寺借篦梳”、“满厝摸没门”(均比喻)、“没水会泅九铺”、(比喻、夸张)等也均具备谚语的特点。


    歇后语歇后语也是熟(俗)语的一种,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说了前一部分,歇一口气再说后一部分,故称歇后语。福州的歇后语很有地方特色。如:“圣君殿水———两头涨”、“韩克忠搬厝———一流(次)行”、“棺材里打算盘———死算”、“下渡尾迎神———好看在后”、“亲母脚带———又长又臭”、“掌鞋(修鞋)回头担———没皮”等。


    福州熟语内容丰富多彩,与民俗文化有密切关系。有的一句俗语就能引出一个故事、一种民俗现象或一段历史。如:“食马屎诈癫”、“下道候爷占判官”、“大王补库,弟子出钱”等。


    民间歌谣福州的民间歌谣源远流长,富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和时代特征。据《福建编年史》记载,唐建中元年(780年),福建观察使常兖就用民歌教民众识字,有百首之多,可惜至今只知其中一首《月光光》:“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没得过,娘子撑船来接郎。问郎长,问郎短,问郎何时返。”五代闽国农官颜仁郁,也发动民间创作《劝农歌》、《赞农歌》,以鼓励农耕。可见1000多年前,福州的民间歌谣就已很盛行了。■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牡丹花开红艳艳    2000 次 2008/4/4
 郑州老民谣    1529 次 2008/4/4
 四川民歌    1601 次 2008/11/20
 鬼子汉奸齐完蛋    1547 次 2008/4/4
 长大当个状元郎    1408 次 2008/4/4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