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在线 >> 文学动态 >> 莫言家乡拟投6.7亿弘扬红高粱文化 官民均亢奋
  • 莫言家乡拟投6.7亿弘扬红高粱文化 官民均亢奋
  • 来源:转载新京报 张寒 作者: 杨一 日期:2012/10/19 阅读:4819 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地计划投资6.7亿元,弘扬红高粱文化,包括莫言旧居周围的莫言文化体验区

      10月16日,范珲想好了该如何劝说莫言的父亲同意修缮莫言旧居。

      “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

      莫言成为了社会公共资源,“你不同意不一定管用”。

      作为莫言老家所在辖区的管委会主任,范珲对说服莫言家人很有信心。

      范珲发愁的是如何种出万亩红高粱。在莫言的家乡,由于收益太少,高密当地的农民已不种红高粱。如同血海一般连绵不绝的红高粱早已成为记忆中的景象。

      “我估摸着一年要投入一千万”,莫言老家所在辖区高密市胶河疏港物流园区管委会主任范珲说,“钱从哪里来?”

      不过,他说自己丝毫不会犹豫,“赔本也要种”。

      这一系列设想,都与刚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有关。

      高密的“腰杆”

      高密诗人李丹平说,高密再也不是以前的高密了,“它是中国的文学高地,国家的圣地”

      高密酒桌上有了一条新规矩。

      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说,最近高密人在一起聚会。第一杯酒,肯定是“先为莫言老师获奖干一杯”。

      这段日子,在他看来,早上高密人走在大街上,精神头都不一样,“带劲”。

      高密的出租车司机,也喜欢和记者谈起莫言。一名出租车司机迅速地背出莫言家几门几号,得意地说“他和我同学的老婆是一个村的”。出租车上的电台不时有人询问莫言旧居怎么走。

      在新华书店,莫言的小说专柜空了。小书店贴出了预订莫言书籍的牌子。一本从未听说过的杂志,因为最后一页有莫言的照片被放在了书架的显著位置。

      高密大街上挂了很多祝贺莫言获奖的横幅,在“莫言迷”张守云看来,这还远远不够,“应该从青岛机场一路挂过来”。

      文化馆的一条横幅颇有意味,“莫言获大奖,中国很高兴”。

      在高密,“中国”和“世界”这两天不断地被提及。在莫言获奖的文化界座谈会上,有人提出,要淡化潍坊高密,多说“中国高密”。

      以前出省不好意思说是高密的,“以后大大方方的,腰杆挺直了,俺是高密的”。

      高密一家旅行社的总经理杨连才说,以后描述高密的地理位置时,再也不用说是紧邻青岛,是青岛的后花园了。

      他开起玩笑,说不定以后青岛宣传语会成为,“紧靠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故乡”。

      高密变了。

      高密诗人李丹平说,高密再也不是以前的高密了,“它是中国的文学高地,国家的圣地”。

      莫言家的萝卜

      一游客从地里挖出一根萝卜,塞在衣服里。出了门,向村民展示,“莫言家的萝卜,莫言家的萝卜啊”

      “圣地”的中心是莫言家的老屋。

      平安庄挂起了30多盏红灯笼,进村的大桥刷了两遍漆,桥上的字描成了金色。

      莫言获奖当晚,管委会的领导想清街,要把村里路上晒的玉米全部清掉。莫言的二哥管谟欣拦住了。

      10月14日,莫言的旧居屋后竖了一个介绍莫言的大展板,第二天就拔掉了。“牌子上有几个错字”。周围是新种的柏树枝和杏梅树。树上漆了崭新的白漆。

      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院落。土胚屋,五间房,狭小,逼仄,堆满了灰尘和杂物。

      正屋里有一台收音机,是莫言结婚时买的。这是屋里最值钱的电器,“第二值钱的就是手电筒了”。

      一拨拨的人进来,转不开时会默契地排队照相。不认识的人还彼此打招呼,“赶紧看,以后来就要收钱了”。

      莫言的院子里种了一行胡萝卜,被踩得七倒八歪。有人在墙边发现了山药豆。两三个人跑过去摘了起来。

      妈妈跟女儿说,把山药豆煮了吃,明年咱也拿诺贝尔奖。莫言的二哥管谟欣站在一边,脸上看不出表情。

      院子的墙缺了一角。有人拿出相机合影,“这是历史”。

      等管谟欣离开,一个游客从地里挖出一根萝卜,塞在衣服里。出了门,拿着萝卜向村民展示,“莫言家的萝卜,莫言家的萝卜啊”。

      这个院落在2010年就被管委会纳入修复计划。范珲画好了图纸,找好了水泥,莫言的父亲管贻范担心打扰村民,又不喜张扬,给莫言打了电话。这件事情就此搁置。

      到如今,一切似乎都不可避免。

      管委会提交了投资五十万元对旧居进行整修的规划。山东省旅游局派了专家来研究旅游线路。

      高密市旅游局局长王剑智说,“这一切已经不是莫言一个人的事情了”。

      管谟欣对于修缮的事不愿再表态,这几天他总是显得很疲惫,“听政府的吧”。

    上一页 首页 [1] [2] [3] 尾页 下一页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