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在线 >> 文学动态 >> 莫言不吃“嗟,来食” 婉拒“标哥”所赠豪宅
  • 莫言不吃“嗟,来食” 婉拒“标哥”所赠豪宅
  •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 沙元森 日期:2012/10/19 阅读:1939 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面对诺奖得主“京城居大不易”的感慨,陈光标炫的是一股油然而生的傲慢,自言“标哥在北京黄金地段二环以内有13套商住房、2处别墅”,想要的话,尽管来取。一套注定送不出去的房子,赤裸裸地表达了陈光标对一个作家的态度,与财主施粥时的“嗟,来食”没什么区别。

    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似乎已经难以承受盛名之累。很多不相干的人正试图攀附在他的奖牌之下,捞取金钱和名声。当标榜“高调慈善”的陈光标也来分一杯羹时,这种行为终于让人忍无可忍。

    莫言获奖当天接受采访时曾经戏言,拿奖金在北京买房子,也不过只能购买120平方米。这样的玩笑传出来,马上就成了一些人炒作的噱头,多名房地产开发商都表示要送房给莫言。商家玩点“空手套白狼”的把戏,公众或许还可以一笑了之,可当“慈善家”也掺和进来,我们就不禁感到格外的沉重,一些社会精英对财富的能量是如此自信,对文化精英的态度又是如此轻薄。

    面对诺奖得主“京城居大不易”的感慨,陈光标炫的是一股油然而生的傲慢,自言“标哥在北京黄金地段二环以内有13套商住房、2处别墅”,想要的话,尽管来取。在这位财主看来,纵是诺奖得主又能怎样,也没有他这般挥金如土的阔气。一套注定送不出去的房子,赤裸裸地表达了陈光标对一个作家的态度,与财主施粥时的“嗟,来食”没什么区别。

    其实,陈光标财大气粗的做派由来已久,他以前的“慈善”行为有很多都是直接派发现金。曾经有一张照片给很多人留下过深刻印象,领了现金的灾民手举钞票簇拥在陈光标的周围,陈的笑容与灾民的愁容呈现在同一张照片中显得异常荒诞。以牺牲受赠人的尊严来获得个人的满足,这被很多人斥为“慈善暴力”。对此,陈光标不以为然,反而把自己的行为夸张到极致。近年来,凡有社会热点出现,几乎都少不了陈光标的掺和,他扮演“雷锋”、用易拉罐卖空气、为日系车主换国产车。越来越多的人惊诧于陈光标的慈善秀,却看不懂他的“慈善”在哪里。仅就送房这件事来说,即便莫言有再多的不如意,还不至于要靠别人的施舍度日。陈光标之所以要“送房”,显然不是为莫言所倾倒,早不送晚不送,现在送只是想借机沾点光罢了。

    陈光标曾经“9岁卖水,10岁卖冰棒,11岁就拖板车卖粮食”,能达到今天的豪富实属不易。这本来可以作为励志的故事,激励更多人去拼搏和奉献,但陈光标用一个侧面向世人展示了已近变态的财富积累。仅在北京,他就囤下13套房子两套别墅,这或许是个人投资的成功,但对社会大众而言,个别人对住房资源贪得无厌的占有的确推高了房价,财富阶层的炒房行为更是加重了普通民众的负担。在陈光标向莫言展示“慈善”的同时,公众感受的却是另一面。如果说陈光标以前的“慈善”是一手发钱一手捞名,那么现在的送房更像是在打“白条”买名声,以最小成本维持形象。

    只要取之有道,有钱从来不是坏事。随着社会的发展,相信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有钱人。在以财富成就自我之后,又该如何把握财富,是很多人都将面对的问题,也考验着每个人的涵养和气度。巨富比尔·盖茨创立了全球最大的慈善基金,尽管如此,外人却看不到他的张狂,因为他说过自己只不过是“财富的看管人”。曾经表示过要“裸捐”的陈光标,如果真的有意慈善,不如先学习一下他人对财富的认识,先养慈善之心,再做慈善之事。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