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分类 >> 春夏秋冬 >> 秋日里的石门
  • 秋日里的石门
  • 来源:原创 作者: 傅培宏 日期:2012/12/8 阅读:1422 次 【 】 B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秋日里的石门

    ——临朐行之一

        临朐文友张克奇是省内年轻的势力派作家,更是一个善于交朋好友的热心人。自从今年夏天他和安丘刘学刚来诸城相识后,克奇便一而再地通过各种方式邀我在秋天的时候去临朐看红叶。10月下旬在省当代文学院的昌乐笔会上,克奇又一次对我和曾经接待过他的诸城文友发出热情而诚恳的邀请,红叶节期间他在临朐等候,陪我们一起去石门坊赏秋看红叶。

        只所以没有痛快地答应克奇,我有这样的考虑:一是我曾经两次与别人去过石门坊,季节不错,只是别人提供的消息有误,致使两次都没有看到真正的红叶。第一次去时树叶正绿着;第二次去时树叶已基本落完。这如同我在泰山脚下上大学时,和同学连续爬过四次泰山,都没有看到泰山日出,令我有些扫兴。二是克奇又不担任单位的头头脑脑,靠工资吃饭,一大帮子人去了,连门票带吃喝,我们掏钱他肯定不依,让他花费,也真够他应付的。

        就在决定去不去临朐时,这天,文友胡强来到我办公室,进门就喊:“傅哥,高文波要组织去石门坊看红叶,你去不去?”我问:“还有谁?”他说:“只要你去,其他人由你定。”胡强和高文波同是诸城作协会员,一个写散文,一个写诗歌,都是我平日里交往甚密的朋友,又都是酒场上的豪侠之士。既然胡强把话说到这份上,他和文波在私下无疑是把事情铁定了的。我不加迟疑地答应说:“去就去,人员你组织,车我安排。”

        11月11日,星期六,我、胡强、高文波、王威、王立智等踏上了去临朐的行程。

        到达临朐县城,克奇已经在单位门口的路边等候我们。等克奇上了车,寒喧几句,我们便直奔这次临朐之旅的第一站——石门坊。

        临朐地处山东半岛内陆,境内多山,也多溶岩地貌(又叫喀斯特地貌),因此多景。石门、粟山、冶源、弥水、沂水、白芽寺等八处景观中,尤以石门、冶源、沂山三处最为著名。石门山在县城以西20华里处,山势曲结南向,有太平崮和马头崮东西对峙,犹如大门两扇,故称石门。早在距今3000多年的殷商时期,临朐之城为逄国,石门山为逄国辖地。逄王为朝廷忠臣,人们为追念其功德,便在风景秀丽的石门山立庙祀之。到唐代,增建庙宇,刻佛像,遂成名胜之地。宋、元、明历朝建佛塔、神龛。民国时期,续增摩崖刻石,新建文昌殿,构成古建筑群。由此,石门就成为了古今文人骚客的心仪之地。

        车在两边夹满篱障的柏油路上疾行,路边岭坡上的柿子和山楂早已下完,只有零星的几个还在秋风中的枝头上轻轻地晃头摇脑。在落光叶子的树枝上,它们显得格外浓艳。也许它们知道,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是经历了春“花”秋实后的最后一批守卫者。

        “妈,你快看,到了,石门坊!”随着王威读三年级的女儿一阵兴奋地喊叫,正面牌坊上“石门坊”三个镏金大字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因为秋季2个多月的干旱,再加上红叶节期间人为的药物喷撒催红,今年的树叶落得早,红得也不如往年。从牌坊前广场上前来的游客看得出,游人并不多,多的是卖各钟本地土特产的小商贩。从山门口两边呈南北走向,几百米的甬道旁布满了众多的摊点。有卖冬枣、核桃、栗子的,有卖韭花酱、柿子煎饼、山楂煎饼的,有卖丹参、何首乌的,还有卖各种工艺品的。随行的孩子们一下车就被摊点上的各种玩具所吸引,拽着爸爸妈妈的手直往那些摊点上拱。

        由南向北走过坊门,登山便开始了。山路的路面由碎石铺成,历经几千年的风雨和无数人的踩踏,石面闪着不同光泽的油亮,踩上去有种滑擦的感觉。因为上山时间较早,又没有多带御寒衣物,走在路上便觉有阵阵凉气袭来,当看到路边上了年纪的摊贩在热火朝天地叫卖时,身上也渐渐暖和了起来。

        上山不多时,越过很陡的几组台阶,在一个只有十几平米的平地上,迎面碰见的是一座石塔。石门山有两座石塔,下方塔建于明天顺三年,上方塔建于明宣德七年。上方塔为“闻口长老灵塔”,下方塔为“天顺塔”。下方塔原为第一代开山主持志善禅师隐庵和尚所建,虽然建塔时的铭文已漫漶不全,但据陪同的克奇讲,《临朐县志》上此塔有着详细的记载。石塔位于东西两崮的中间山路上,与坊门遥遥相对,秋阳里石塔宛如一个白色的精灵,点缀在漫山的红色波涛中,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拾级而上,石阶两旁的树叶的颜色渐次浓烈起来。伸手摘叶赏玩,方知山上的红叶不只黄栌一种,还有三角枫、五角枫、苦楝等,就连勉强挂在枝桠间的零星的柿树叶子也都变成了黄中透红的色调。

        到达山腰,路便平坦了起来,放眼望去,只见山上的路是由山崖凿劈而成,由脚下向对方的山头蜿蜒而去。在一个叫“三石龛”的景点前,我驻足仰观,在山壁如削的直立的石面上,凿有三个大的石洞。洞旁立着的铜牌上有说明文字:一个是崇圣寺一代主持法正禅师生前的斋舍和圆寂后的寿堂;另一个是法正禅师的传心弟子聚公禅师的寿堂;第三个石龛中有三盘石炕。面对石洞、石桌、石炕上生就的青苔和落满的灰尘,面对从我身边擦身而过的红男绿女,当我的眼光定格在人们手中握着的火腿肠、面包和矿泉水时,我的眼睛有些湿润。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几个平凡的肉身之人住石屋,吃斋饭,晨钟暮鼓地打发夕阳,他们究竟靠得是一种怎样的意念。当我到达文昌殿,和几个小和尚交谈后,我的思绪渐渐清朗起来。当我一再探问佛的境界时,正在上香的一位和尚向文昌殿的西墙指了指。西墙上有一副颜色素淡的张贴画,画是竖幅的,中间有一站立的胖佛,手拈佛珠,口中似念念有词,一脸的和善与微笑,画的两边是一副对联: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时,晚出的太阳越过东边的山峰照射到画上,佛面反射出的一束金光照亮了我的双眼,我赶紧收起相机,双手一揖,转身加入到游览的人群中。刚刚离开文昌殿,文友王威就笑着劝我:“傅老师,你是应该拜一拜的,文昌神管功名利禄,你身在仕途,该去烧上一炷香的。”我回过头来,再次看一眼那些跪拜着的虔诚的香客,边走边笑着回应王威:“今天就只看景吧!”王威的女儿看看我,再看看她妈妈,小脸上只是融融的笑。当我们来到东边的山腰处,已近午时,太阳将朗朗的光线洒满西面的山坡。人们的目光被漫山遍野的红叶所吸引,惊叫声,赞叹声,相机快门的咔嚓声,汇成一曲“咏秋小调”,潺潺流淌在山间小道上。

        作为自然景观,除红叶外,石门“晚照”应当算是石门山天成的奇观。在一处离路面十几米的平整的峭壁上,刻有“晚照”两个隽秀的行楷大字,是清代临朐名士衣于帝的手迹。游客纷纷驻足观望,并在字下拍照留念。据说,由于山峰和树木的阻挡,只有在秋季里,也只有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太阳的光束通过山门斜射过来,映照在“晚照”处的石壁上。可惜我们不能在此等待那一刻,好在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挂在西天的如火的夕阳,越过山口,穿过林涛,将带有山和树的色彩的光线馈赠到这块幸运的石头时,这岂止是一种自然的光照啊,这是太阳公公用积蓄的能量奋力擦打山石,点亮这座大山,让大山给予树木花草更多的颜色,给凡尘俗世的芸芸众生的生活增添尽可能多的暖意。

        下得山来,步出山门,眼光和脚步不由得被小商贩们的叫卖声所驱使。清绿的韭花酱,红艳的冬枣,干脆的核桃……这些这个季节里应时的特产,吊起了来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的胃口。“10斤核桃”、“5斤冬枣”、“4瓶韭花酱”……一声接一声卖和买的叫喊与回应,那些城市人便不再吝啬钞票,大包小包的购买,让出售山货的山民笑逐颜开。当从妻子手中接过一大兜沉甸甸的山货时,立于秋阳中的我,即刻有一种收获的满足感。是啊,尽管这是我第三次来到这里,也不只一次地购买过这里的物品,可每次都是极新鲜的感受。来到石门,眼里看着的,手中触摸的,嘴上品咂的,鼻子嗅闻的,心里记着的,可都是大自然的赏赐啊。对于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世界里的人们,偶尔的石门之行,无疑是一次和大自然的亲近,是一次全面的肉体放松和精神放逐。

        当我们将要离开时,又一阵可人的北风袭来,满山的红叶卷起动听的细嗦声,像是与我们告别,又像是要我们明年再来的约请。走出山门,我们再次回望,挥挥手与石门说一声“再见”。我们会把石门的情愫带回家,溶入我们匆匆的生活。

        返回县城的路上,透过车窗,来时的景物又一次映入我们的眼帘。

 相关文章
 雨中风采、风情、风致    1656 次 2012/1/26
 故乡印象 春(散文)    1350 次 2012/4/3
 雪的思念    1947 次 2008/5/23
 吹面不寒杨柳风    1340 次 2013/5/9
 感受春天    1553 次 2009/2/9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