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书店里买过《明式家具珍赏》,
我在地摊上淘过《中国古代音乐书目》,
我关注他们的目的是因为书的内容,
对于作者,当时只是一瞥而已。
前些日子,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一大“玩家”去世的消息,
才忽然记起我书架上两本书的作者和这大“玩家”是同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王世襄。
文物专家、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学者、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
称号还有一些,以上是些主要的。
出身名门望族,
父亲是外交家,母亲是画家,
本人先考入燕京大学医科,后转入国文系。
去世于2009年11月28日,享年95岁。
这么说吧,喜欢逛古玩店的父亲和视艺术如生命的母亲影响了王世襄的童年,甚至一生,
还有,他年幼时其兄长的早逝,招致了母亲对他的溺爱和放任,
“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
养蛐蛐、种花草、养鱼鸟……
臂上驾着鹰,怀里揣着蝈蝈……
这是王世襄年轻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可是,“玩也要认真玩,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能做什么?”
看看,这玩,不是一般的吧?
慈母的过世,惊醒了王世襄,
该“玩”点务正业的了,
从母亲的画入手,继而是《画论》,
接着是明清家具,
再是音乐、鸽哨、竹刻、佛学、漆器……
无所不学,无所不精,
一头扎进去,再抬头必定是一个“所以然”。
“三反”,不倒,
开除公职,不闲着,
除了“玩”,忙得一点空都没有,
研究“吃”,钻研“喝”,旧货市场“捡落”,
和老伴挎篮子一起买菜,
风雨飘摇中完成了《广陵散》的研究和《北京鸽哨》……
启功伸出了大拇指,
汪曾祺也伸出了大拇指,
学术界都伸出了大拇指。
家中世传的珍宝,一辈子收藏的宝物,一骨脑捐给了国家,
唯一珍藏的是和夫人一起买菜用过的“提筐”。
一个人,玩到这份上,应该算是“神玩”了,
我不知道,泱泱中国,有几人有这本事,
反正,我知道王世襄,大概还有沈从文、黄永玉几个人,
其它的,我就不知道了。
按咱家乡的话说,这么好玩的老头走了,
不知道还会有谁领着咱玩,
当然,得和王世襄这么个玩法,
不能胡玩八玩的,
如果玩不出个名堂,还不如不玩。
真能和王老头这么个玩法,
估计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里,
会有国人更多的精神“食物”。
愿王老爷子在那边玩出更多的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