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任高三语文教师多年,年年要进行高考作文辅导。也曾看过多篇高考作文辅导资料。但我发现,这些材料往往贪多求全,虽罗列不少理论条文,甚至还有一些范文点评,但我总觉得不得要领,有隔靴搔痒之感。对于考生而言,很缺乏操作性与针对性。对一般地作文指导也许有些帮助,但对于高考考生来说,即使读过,也会收效甚微。
客观地说,仅凭阅读一些辅导材料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是不现实的,这是因为高考作文的题目和要求无法预测,凭着教师猜题押宝,绝没有成功的可能。因为高考作文要考查考生思想深度,思维逻辑,还要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真功夫,真水平。因此高考的作文题目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老面孔,题目一定会年年出新。这其实也杜绝了抄袭或模仿范文的可能。正因如此,那些作文辅导资料的作用也就十分有限了。实践证明:高考作文,必须特事特办,必要的心理准备,是指导高考作文的第一项要紧的工作。
由于题目年年出新,考生乍一见到题目自然感到出乎意料。一时间对题目的理解不得要领,甚至感到无从下笔。如果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就会心慌意乱,思维短路,在急迫和忙乱中,或写不下去,或写走了题,或文笔干涩,或匆促成篇。一旦作文有失,对整个高考成绩会有重大影响。这是高考作文一定要有心理准备的理由。
如何做好心理准备,第一条是积累二字。古人说:“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说的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平时的积累丰厚,作文才能应对自如。古人说的:“长期积累,偶然得之”,高考作文尤其如此。自然,积累也非多读些书那么简单,起码包括思想、材料、语言等三个方面。而且还要坚持不懈,才能达到写作能力的真正提高。既要广泛阅读,又要勤于练笔,二者应结合进行,才可见成效。
有了丰厚的材料积累,才能应对作文题目“出乎意料”的考验。积累的丰厚,不仅关系到作文内容的充实,而且关系到文章的思想深度和认识的高度;也关系到文章结构的严谨,语言的畅达和文采的华美。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其实就是为炊而备米的过程。至于积累的内容和方法,第一是留心生活中的动人之事,动情之时。“文章不是无情物”,有了感情的积累,写出的文章才会动人,起码不至于无病呻吟了。
要做到材料积累的丰厚,就要关心国内外时事,看新闻、读报纸,关注社会民生,提高自己得社会的认知和评判能力。能有独立独到的见解则更为难能可贵。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思想深度,有见地的文章,会让阅卷者眼前一亮,这是优秀作文的标准之一。积累也包括从范文中汲取养分,学到构思立意、布局谋篇的妙处,体会语言表达的魅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只有不断的汲取和练习才能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语言的功力正体现出长期积累潜移默化的功效。
高考作文的另一项心理准备是临场发挥。一些考生虽然做了一些积累,但临场发挥欠佳也往往功亏一篑。如何保证高考作文不失误、不失常,首要一点是知道文题不会是常见的寻常题目,很可能是出乎意料的。这样,当见到文题时就会平心静气,细心地体味题目的内涵与写作要求。例如:2007年北京试卷的文题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两句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题下写出四种对这两句诗的评论,让考生结合任意一种评论,写出自己的看法。初看题目,令人似懂非懂,如何下笔成文?如果此时内心不毛躁,结合提示,想到前人对这两句诗的不同评论,就明白此题是开放性的,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从哪个方面生发感想皆可。如能悟出两句诗的深层哲理:“社会上的不少变化往往一时不被人觉察,但社会的变化却是每日都在发生着,需要人们细心体察。”作文中能写出这个道理,一定是上等文章了。
另外,高考作文的时间紧迫也是要有心理准备的。大约一个小时,要写出八百字的文章,其中审题立意、选择材料至少要耗时十分钟左右,写作完成之后,还要留下一定的检查修改时间,真正行文用时大概40分钟左右。时间紧迫也得注意行文规范,标点齐全,字体工整,语言通顺,实在是“难矣哉“了。对此,一是有心理准备而不慌乱;二是平时经常练笔,提高了写作速度。进入高三,尽量做到每周定时练笔一次,文体不限,长短不拘,但一定要定时完成。古人有“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之说,定是长期磨砺的功夫,考生如能认真磨练一番,考场上会显出神奇效果的。
有了心理准备,也应包括高考前夕的具体准备。首先是不能有取巧的想法。认为猜几个题目,找一些时髦材料或背几篇文章就万事大吉了。其次是不能稿突击练写,费力而不易见成效,其三是不能不认真准备,听天由命的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那么,该怎样准备呢?我想有三点可作为考生们参考,一是留心近半年来国内外重大新闻话题,可作为观点的准备。二是结合曾写过的题目,重新立意,拟写几组写作提纲,比较优劣,会有长进。三是放声朗读课内外优秀文章,从而提高语言的表达功力。提高语言能力,朗读最为有效。既节省时间,效果也最明显。有了以上三点准备加上从容的心态,相信会有一次成功的展示。
我正在专心修改此文时,正巧邮递员送来报纸。上面正好刊登了2009年北京市及其它几个省市的作文命题。北京的文题是一首流行歌曲的四句歌词:“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向远方。”作文要求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体裁不限。对这个文题褒贬不一。我认为此题很不错。好在给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既无主题的规定,业务政治的指向。用流行歌曲做题目,在中国还是第一次。完全符合文题年年出新的原则。这样的考题容易发挥,容易出彩。况且,世上不少有价值的东西确是隐形的。譬如:情感、爱情、气度、创造力、想象力等等。如果考前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这样的文题是很容易写得很漂亮的。再如天津卷的“我说九零后”,江苏卷的“品味时尚”,山东卷的“见证”,江西卷的“兽首拍卖相关话题”等,也大致如此。有了准备,文题都可尽力发挥想象,都可用得上考前准备的见识、知识、能力,都不会感到难于下笔,可见,高考之前的心理准备是多么重要和必要了。
高考作文的心理准备,即又可操作性,又要有针对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这些准备,考生就会少了几分焦虑,多了几分轻松,减轻了心理压力,就会增加考生的信心。吁请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不妨一试,定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