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保护中国野骆驼新闻发布及拍卖募捐大会在北京举行
你知道吗?!野骆驼的数量比国宝大熊猫的数量还少……它只生长在中国的西北部!
(人人文学网9月5日电,摄影:高群、艾华、博生。现场活动图片100幅。)5日正值世界慈善日,“拯救与保护中国野骆驼大型新闻发布和慈善(拍卖)募捐”活动在北京举办,来自北京、新疆的书画艺术家、经营玉石的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都来关注濒危灭绝的珍稀动物——野骆驼,为野骆驼建一所紧急救治中心。
新疆野骆驼保护协会会长王新艾致辞
此次募集活动也是野骆驼协会成立以来为拯救和保护野骆驼的首次公益活动,一些书画艺术名家和企业家将自己的作品募捐给协会,并同意以最低成本价进行拍卖。所拍款项均用于拯救和保护野骆驼所需。
成立于2013年12月19日的新疆野骆驼保护协会是由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及野生动物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组织倡导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核准批复的社团公益性组织,其宗旨是致力于世界极度濒危物种有“荒漠精灵”之称的双峰野骆驼的保护和救助,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共同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新疆是我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在神秘荒漠的罗布泊地区生活着一群沙漠的精灵,珍稀的大型哺乳动物—野骆驼。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将野骆驼的濒危程度从"高度濒危"升级到"极度濒危"。野骆驼也是地球上唯一靠喝盐水生存的陆生动物。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种群数量不足1000峰, 在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有400多峰。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的野骆驼占世界残存野骆驼总数的3/5,是世界上野骆驼的模式标本产地和血统最纯的分布区,又是荒漠野生物种的栖息地,因此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罗布泊地区也是独特荒漠自然景观和神秘西域诸国文明遗址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总工程师宋慧刚致辞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总工程师宋慧刚先生表示,200年前,野双峰驼还广泛的分布于中亚地区,西部至里海,东至黄河大湾处,北到贝加尔湖,南到青藏高原,在哈萨克斯坦也有广泛的分布,总的数量应在一万头以上。现在的分布区已经缩小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罗布泊北部、阿尔金山北麓及蒙古南部与中国新疆、甘肃、内蒙交界的边境地区。科学家早已证明,是人类把野骆驼逼进了戈壁沙漠。几世纪前它们还悠闲自得地住在水草丰美的中亚大草原上。骆驼祖籍北美洲,最早的化石距今已4000万年。大约3000万年前,它们分别迁居南美洲和北美洲。由于生存环境的差异,骆驼繁衍出不同的后裔:单峰驼、双峰驼及没有驼峰的驼马、原驼、羊驼和骆马。因此,要让野骆驼在世界上永久生存下去,保护野骆驼刻不容缓,保护野骆驼任重道远。
据新疆野骆驼保护协会会长王新艾介绍,该协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准备,将今年9月中旬联合CCTV发现之旅频道拍摄《中国新疆野骆驼千里寻踪》纪录片,希望通过该纪录片的拍摄,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来关注、关心、关爱野骆驼,让这些和熊猫一样珍奇且为数更少的野骆驼有一个生存的环境。
据了解,本次“拯救与保护中国野骆驼大型新闻发布和慈善(拍卖)募捐”活动得到了《今日中国》杂志社的协助和支持。
(野骆驼英文名Camelus bactrianus.属哺乳纲、大型偶蹄目下动物,在历史上曾经存在于世界上的很多地方,但至今仍在野外生存的仅有蒙古西部的阿塔山和我国西北一带,这些地区都是大片的沙漠和戈壁等“不毛之地”,不仅干旱缺水,而且夏天酷热,最高气温为55℃,砾石和流沙温度可达71~82℃,冬季奇冷,寒流袭来时,气温可下降到零下40℃,常常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恶劣的生活环境,却使野骆驼练就了一副非凡的适应能力,具有许多其他动物所没有的特殊生理机能,不仅能够耐饥、耐渴,也能耐热、耐寒、耐风沙,所以得到了“沙漠之舟”的赞誉。)
野骆驼的体形高大而稍瘦,体长2.2~3.5米,尾长50~60厘米,肩高1.8~2米, 野骆驼体重450~690公斤。头部较小,后部具有分泌黑色臭液的臭腺。吻部较短,上唇裂成两瓣,状如兔唇。鼻孔中有瓣膜,能随意开闭,既可以保证呼吸的通畅,又可以防止风沙灌进鼻孔之内,从鼻子里流出的水还能顺着鼻沟流到嘴里。耳壳小而圆,内有浓密的细毛阻挡风沙,还可以把耳壳紧紧折迭起来。眼睛外面有两排长而密的睫毛,并长有双重的眼睑,两侧眼睑均可以单独启闭,在“鸣沙射人石喷雨”的弥漫风沙中仍然能够保持清晰的视力。据说它还能够预感到风暴的来临。野骆驼的颈部较长,弯曲似鹅颈。背部的毛有保护皮肤免受炙热阳光照射的作用。尾巴比较短,生有短的绒毛。背部生有两个较小的肉驼峰,下圆上尖,坚实硬挺,呈圆
野骆驼锥形,峰顶的毛短而稀疏,没有垂毛。过去曾认为驼峰是贮水的器官,但后来的研究表明,驼峰的结构主要是脂肪和结缔组织,隆起时蓄积量可以高达50公斤,在饥饿和营养确乏时逐渐转化为身体所需的热能。它还具有适当变化的体温,在傍晚时升高到40℃,在黎明时则降低到3到4℃,从而适应荒漠地带一天中较大的温差。
野骆驼的四肢细长,与其他有蹄类动物不同,第三、四趾特别发达,趾端有蹄甲,中间一节趾骨较大,两趾之间有很大的开叉,是由2根中掌骨所连成的1根管骨在下端分叉成为“丫”字形,并与趾骨连在一起,外面有海绵状胼胝垫,增大接触地面部分的面积,因而能在松软的流沙中行走而不下陷,还可以防止足趾在夏季灼热、冬季冰冷的沙地上受伤。它的胸部、前膝肘端和后膝的皮肤增厚,形成7块耐磨、隔热、保暖的角质垫,以便在沙地上跪卧休息。
野骆驼的全身的淡棕黄色体毛细密柔软,但均较短,毛色也比较浅,没有其他色型,与其周围的生活环境十分接近。每年5~6月换毛时,旧毛并不立即退掉,而是在绒被与皮肤之间形成通风降温的间隙,从而度过炎热的夏天,直到秋季新绒长成以后,旧毛才陆续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