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鹿鼎记》》刚刚拍摄完成送审,片花和剧照却已经在网上大量曝光,多数人称该剧的画面固然华丽,但是却显得有点少儿不宜。剧中“韦小宝”被“建宁公主”五花大绑的照片,有点恶搞与色情,委实让人大跌眼镜;而“韦小宝”和“康熙”更有赤裸上身的照片,还有韦小宝“老婆们”的内衣照……
就此,一些文化媒体也刊登了尖锐的批评文章。如《<鹿鼎记>香艳无比,张纪中黔驴技穷》一文中说,恶搞与色情就是新版《鹿鼎记》的作料,“恶搞与色情是一块腐肉,新版《鹿鼎记》不会因为这些佐料而新鲜。相反,它将加速腐烂,变得恶臭无比”;而《一半是香艳消费,一半是性感疲劳》一文更是充满了文化的批判精神:在当前这个性感元素横行于影视娱乐的年代,这些摆明了吸引公共眼球,具有“满足需求性”的“香艳消费”,如今何以越来越引发社会的反感?那些商业推波助澜下的“香艳”,那些充斥着炒作、诱惑气息的“性感消费”,那些企图颠覆人类道德审美的裸露和挑逗,无法瑰丽不群,无法永垂不朽,因为,无论是文化的审美,还是形体的审美,都须植根于深深的文化底蕴,都受制于社会的道德和伦理,经过了时间的“洗礼”,美始终是美,丑终归是丑……
新版《鹿鼎记》剧照
在这些文化批评中,大都使用了“香艳无比”、“香艳消费”等文化话语,其实这正指出了今天一些商业化的、媚俗化的、流行的影视文化中的通病。但这些,却被一些人当作了时尚文化、消费文化,以致于似乎见怪不怪了。
最近一段时间,根据张爱玲的小说改编、由李安执导的电影《色·戒》,成为文化媒体广泛报道的焦点。我们不否认张爱玲的小说、李安的电影通过男女情爱来探讨人性,李安也表示,这部电影不会去卖弄情色,但我们的一些影视文化媒体,却是在“色”字上大做文章。一些媒体把演员梁朝伟和汤唯的“裸戏”、“床戏”和“激情7分钟”作为吸引观众眼球的重点,结果,就像观众所说的,不管是评委、影视界同行,还是记者、写手们,说《色·戒》,说梁朝伟和汤唯,都离不开那场“戏”,而许多观众就是冲着这种宣传涌进影院的。
最近,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单位发出“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的倡议书,40多位音乐界权威人士联合签名,直言不讳地批评如《那一夜》、《狼爱上羊》等一些网络歌曲,指出其音律、歌词、内涵和趣味的色情化、庸俗化和流氓化的倾向。然而,有的人却认为网络音乐趋于粗鄙乃至垃圾化,是一代代年轻人在文化消费方面长期厌食、挑食、偏食的必然结果,要对相应消费群体给予理解乃至尊重……这是令人颇为不解的。还是文化学者朱大可批判得有力,他曾以“流氓的盛宴”,比喻以街痞主义、犬儒主义和厚黑主义为特征的、涵括网络创作、传统创作的泛流氓主义习气的蔓延;思想的垃圾一旦嚣张地繁殖起来,便势不可挡,直接后果是整个社会内在道德和价值体系的蜕变……
备受争议的梁朝伟和汤唯
这明确地告诉我们,这种影视文化追求的时尚也好,其他艺术中的媚俗之风也好,它们表现的“或是享受感官的刺激,或是泻欲,或是调情,或是关于它的种种型态”。这种文化的粗俗、鄙陋,表现在音乐方面就是音乐更趋暴露性、诱惑性;表现在电影中就是呈现原始的情欲图像。究其实,这是这个欲望化社会的反映。欲望化的时代,商业、物质和消费成为欲望的最大和最主要的诉求对象。欲望化的社会,不仅人的人格系统、行为模式受到它的支配,社会的文化结构也会受到它的渲染,它的文化特点,是消费性的,感性化的,不重精神而重肉体,不重心灵活动而重视人的官能之乐,以反映人的欲望为主,不以思想追求为主要价值而是在人的情欲上大大发挥它的力量,总之,这个欲望化的时代的文化,是“观念的价值”被“感性的价值”的升高而冲破……
感性化的文化,只以刺激感官、宣泄欲望、满足生理欲求为基调,它不必有理性、有思想,更不会产生精神升华的作用,当然更谈不上人性情感的教育、审美意识的提高和伦理道德的意义,乃至文化责任和精神了。
要选择一条通向更高贵、更丰富的创造之路,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更富创造力、更有精神、更有道德力的文化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