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亮剑》、《恰同学少年》等一批优秀作品吸引着晚上的一家老小;当建筑工人和动迁居民喜气洋洋地走进美轮美奂的国家大剧院,欣赏首场试演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当《人民日报》等媒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宣传全国道德楷模,引得数千万受众投下庄严的一票……我们分明感到,从来没有一个时代,中国人被如此纷繁丰富的文化信息蜂拥着。
古老的中国,正在经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快步走在经济繁荣大道上。在走向全球经济竞技场的同时,更洋溢着一种日益强烈的渴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扬民族精神之旗,享受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我们要追求繁荣的经济,也要追求繁荣的文化。这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确实,物质与精神的天平,不能长期倾斜。解决了温饱、忙着奔向全面小康的中国百姓,正以同样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将是一次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精神洗礼,不仅是能让国人多看几出戏、多读几本书这么简单,更关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打造民族自信与开放胸襟,让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经过努力,我们已经初尝文化建设走向大繁荣大发展的甜美。
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在5年中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有一组数据让人欣喜:十六大以来,国家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国文化事业经费累计达580.82亿元,年均增长22.5%。值得注意的是,这笔巨额资金超过1/4是投向了以往经常被文化遗忘的农村。国家还首次颁布了文化发展专项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文化体制改革也由点到面铺向全国。文化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文化市场渐趋规范与成熟,国际文化交流活跃,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当然,相比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而言,我们的文化建设还需加强,任重道远。特别是广大的城乡百姓,在不愁温饱之后,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求需要更好地满足;寄托着国家未来的青少年,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水准需要提高;我们的文化创造活力及文化创新能力更是需要充分释放。一句话,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伟大的时代,必将孕育伟大的文化。(晓 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