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异 后来我父亲没遵守承诺,又开始吸鸦片。母亲对婚姻彻底绝望了,不再凡事听从父亲的意见,坚决要送姊姊去美国教会办的黄氏小学插班入学六年级。姊姊在《必也正名乎》里提到这一段:十岁的时候,为了我母亲主张送我进学校,我父亲一再地大闹着不依,到底我母亲像拐卖人口一般,硬把我送去了。 过了不久,我父母就离婚了。姊姊和我都归父亲监护和抚养,但我母亲在离婚协议里坚持我姊姊日后的教育问题———要进什么学校———都需先征求她的同意;教育费用则仍由我父亲负担。 我姑姑看不惯我父亲的堕落,在我父母离婚后也搬了出去。我们这个家,回复到天津时期:花园,洋房,狗,一堆佣人,一个吸鸦片的父亲,没有母亲。 那时姊姊已进了黄氏小学,住在学校里。每逢假日,家里的司机会去接她回家。父亲仍然不让我去上学。我在家里更为孤单了。以前私塾先生上课,姊姊会问东问西,现在剩下我自己面对私塾先生,气氛很沉闷,我常打瞌睡。不然就假装生病,干脆不上课。 初显才华 那几年中,我记得姊姊一到寒假就忙着自己剪纸、绘图,制作圣诞卡和新年卡片。她做这些事的时候,非常专注、细心,不许我在旁边吵她。我知道她总是把自认最满意的圣诞卡拿去姑姑家,请姑姑代为寄给我母亲。 姊姊就读黄氏小学后,继续在学校学弹钢琴。后来还曾特别到一个白俄老师家学钢琴,一周一次。但是我父亲认为学费太贵,姊姊每次向他要钱交学费,他总是迟迟挨挨,要给不给,后来姊姊就不再去了。 还有一次寒假,她仿照当时报纸副刊的形式,自己裁纸和写作,编写了一张以我家的一些杂事作内容的副刊,还配上了一些插图。我父亲看了很高兴,有亲戚朋友来就拿给他们看。 “这是小做的报纸副刊。”他得意地说。亲戚朋友当然也夸奖了姊姊的创作才华。 1934年,我姊姊已经是圣玛利亚女中高一的学生。我父亲这才答应让我到学校去上学。因为在家跟私塾先生学了一些根底,我插班考试,进了协进小学读五年级。这个学校不如圣玛利亚女中那么高级。 不久,我父亲再婚。我们这个平静了一段时间的家,又开始纷扰起来了。 记得后母刚进门那段期间,和我姊姊表面上还保持着礼节性的见面招呼,偶尔也有一些谈论天气和日常生活细节的话语。那年放暑假,姊姊在父亲书房里写作文,写完放在那里,到我舅舅家去玩。后母无意中在书房看到姊姊的作文簿,上面的题目是“后母的心”,就好奇地看下去。 姊姊这篇文章,把一个后母的处境和心情刻划得十分深刻、细腻,很感动人。后母看完也很感动,认为姊姊这篇作文简直就是设身处地,为她而写的。后来凡有亲友到我家,后母就把《后母的心》这篇文章的大意说个不停,夸我姊姊会写文章。其实我姊姊完全为了习作,锻炼自己的写作技巧,并没有讨好她的用意。我父亲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但为了使后母高兴,也就随声附和,未加点破。 出逃 1937年夏天,姊姊从圣玛利亚女校毕业。她向父亲提出要到英国留学的要求,但被拒绝了。父亲那时经济状况还没有转坏,但他和后母吸鸦片的日常开支太多,舍不得拿出一大笔钱来让姊姊出国。姊姊当然很失望,也很不高兴,对我父亲及后母的态度就比较冷淡了。 后来我才听说,我母亲为了姊姊出国留学的事,1936年特地回上海来了。她托人约我父亲谈判姊姊出国的问题,父亲却避而不见。不得已,才由我姊姊自己向父亲提出的。结果不但遭到拒绝,还受到我后母的冷嘲热讽。我姊姊受伤最深的就是她在《私语》中写后母骂我母亲的话: 你母亲离了婚还要干涉你们家的事。既然放不下这里,为什么不回来?可惜迟了一步,回来只好做姨太太! 不久日军攻击闸北,“八·一三”抗日战争爆发。我舅舅家那时刚从芜湖搬回来,住在淮海中路的伟达饭店,母亲也住在那里,就派人来把我姊姊接过去,在那里住了两个礼拜。 后来姊姊回家来了。她走的时候虽让我父亲知道,却没跟后母说一声,她一回来,后母就开骂,打了她一巴掌。姊姊拿手去挡,后母却说姊姊要打她,上楼去告状。我父亲不问青红皂白,跑下来对我姊姊一阵拳打脚踢,把我姊姊打得倒地不起还不罢手。幸亏我祖母留下的老佣人何干不顾一切去把他拉开,姊姊才没有真的被他打死。 我姊姊当着全家大小受这一顿打,心里的屈辱羞恨无处发泄,立即想要跑出去。但我父亲已下令那两个门房不准开门,连钥匙也没收了。何干偷偷打电话去我舅舅家,第二天我舅舅和我姑姑来为我姊姊说情,顺便再提让我姊姊出国读书的事。结果说情无效,我后母又在一旁冷言热语的,我父亲和我姑姑一来一往都不善罢干休,竟至兄妹扭打起来了。我姑姑的眼镜被打破,脸上受了伤,一直在流血。我舅舅拉着她,要她赶紧上医院去。姑姑临走时候发誓说:“以后再也不踏进你家的门!” 自从我姑姑和舅舅走后,姊姊就被软禁在楼下的一间空房间里。那段日子,我也不大敢到她房里去看她。因为我父亲下令,除了照料她生活起居的何干,不许任何人和她见面、交谈;也嘱咐看守大门的两个警卫务必看紧,不许我姊姊走出门。 姊姊在那空房里也没闲着,偷偷地为她的逃走做准备。每天清晨起来后,她就在落地长窗外的走廊上做健身操,锻炼身体。后来她得了痢疾,身体虚弱,每天的健身操才停了。 我父亲从何干那里知道我姊姊患了痢疾,却不给她请医生,也不给她吃药,眼见得病一天天严重。何干见我姊姊的病一日日严重,惟恐我姊姊发生什么意外,她要负连带责任。她躲过我后母的注意,偷偷地告诉我父亲,并明确表明我父亲如果不采取挽救措施,出了事她不负任何责任。何干是我祖母留下的老女仆,说话比较有分量。我父亲也考虑到,如果仍撒手不管,万一出了事,他就要背上“恶父”害死女儿的坏名声,传扬出去,他也没面子。 于是父亲选择了消炎的抗生素针剂,趁后母不注意的时候到楼下去为我姊姊注射。这样注射了几次后,姊姊的病情控制住了。在老保姆何干的细心照料和饮食调养下,姊姊终于恢复了健康。 我知道姊姊一直在为逃走做准备,但不敢去告诉父亲。1938年初,将近旧历年的时候,我姊姊趁两个警卫换班的空当,偷偷地逃走了。何干受她的连累,被我父亲大骂了一顿。不久之后也就离开我家,回皖北养老去了。 不再回头 姊姊投奔母亲,增加母亲的经济负担,但母亲仍请了一个犹太裔的英国人,为姊姊补习数学,让她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的考试。据说当时的补习费是每小时5美元。我姊姊发奋图强,考了个远东区第一名。但是欧战爆发,她没能去伦敦入学,1939年才改入香港大学。 以前母亲回国来,我姊姊要去姑姑家看她,而我总是被父亲和后母拉住,不许去。我为此哭闹过很多次,他们还是不让我去。1938年初姊姊逃走后,我在家里很孤单,很想念她。那年放暑假,我就偷偷到她们的住处找我母亲和姊姊,希望留在她们那里住下来。我母亲委婉地解释她的经济能力要供养我姊姊读大学已经很吃力了,劝我要回父亲的家,好好读书。母亲说完这些话,姊姊和我都哭了。回到父亲家,我又哭了好多次———从此我和姊姊再也不能一起生活了。 1948年我从无锡回到上海,又去看我母亲。那时我父亲及后母已沦落到搬至14平方米的小屋了。我劝母亲回上海来定居,找一个房子,把姊姊也接过来同住,以后我回上海也可有个安身之处。母亲淡漠地说:“上海的环境太肮脏,我住不惯,还是国外环境比较干净,不打算回来定居了。” 我当时认为这个理由很勉强,很想问她是否在国外有了要好的男友或准备在国外再婚?但又觉得这样问很不礼貌,也就没说出口。哪晓得那时 她心爱的男友已经死于战火了呢?又哪晓得不久后我母亲真的又出国了;那次见面,竟是永诀! 1938年,我姊姊逃出了我父亲的家,1948年,我母亲离开了中国。她们都没有再回头。 本文摘自《我的姊姊张爱玲》,作者张子静,学林出版社。